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89979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奏语文教学的生命【摘要】:本文从完美的教学语言,变换与创新的教学方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整体和谐的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节奏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关键词】:节奏;语文教学;生命“节奏”,原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人讲话时,声音是有变化的,高低、强弱、轻重、长短和快慢,这就是语调。说话既然有调子,就有节奏感。教师讲课就是通过语言对教材再创造,使“死”的材料变成“活”的知识。一节课,一大篇话,就像一篇乐章,抑扬顿挫,音节铿锵,听起来顺耳,学生就爱听。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传递的节奏与信息接受、贮存有着直接的关系,信息传递节奏

2、适当,当然有利于对它的接受和贮存,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11 教学语言美教学语言是一个教师外在风格和内在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且对学生有着甘泉润物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这句话充分地揭示了优美的教学语言在教学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加的高。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这种抑扬顿挫、富有韵律感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具有鲜明的节奏。同时直接影响着学生

3、的学习效果。据生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有节奏感的优美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解除被抑制大脑的封闭状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凸现人文性,语言美自然是少不了的。有一次外出听课,上课的是一位男教师,上的是柳永的雨霖铃,倒是自己的一些偏见,觉得男教师上起来肯定是缺少那种韵味的,却不料在他范读时就被深深吸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

4、人说!随着他的朗诵,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与情人分别时的哀婉凄绝,缠绵悱恻,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节奏,毫不做作的声调,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投入的不仅是他,还有在场的所有人,现在想来那种滋味真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让人一叹。随之他的讲解更加显示特深厚的语言功底,自“柳三变奉旨填词”到与苏东波的“大江东去”,侃侃谈来,时而沉郁顿挫,时而慷慨激昂,自然如小溪水哗哗作响。不禁想起许多教师平时很少专研,在备课时总是东拼西凑,到上课时生搬硬套,想都来不及,哪来的语言美,节奏美?!我当时心里又叹了一次。而更让我惊叹的是他的学生,教师自己厉害当是不值得炫耀的,所谓“金针度与人”。 学生显然在平时的耳濡目染中受到

5、了很好的熏陶。无论是朗读还是对诗歌的理解甚至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文雅都让人惊叹不已。试想如果学生每天对着一个语言贫乏,说话枯燥无味的语文老师会有什么后果?还要想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恐怕是天方夜谭吧!教学语言美功不可没!2 教学方式变换与创新教学方式的变换与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注意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教学方式,并且有时要贯之以创新精神,使教学活动在跌宕起伏的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2叶圣陶先生讲过:“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比较陈腐的教法,几乎篇篇都解题、作者介绍、 字词释义、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研究写作特点,这几乎成了一套

6、无所不包的模式。一课书,少则二教时,多则四五教时,这种千篇一律、陈陈相因的教法,不但阉割了不同课文的不同个性,而且淹没了不同课文所独具的不同层次。教师教之无法,学生听之生厌。近十年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教法纷呈,打破了这种僵死的框框,将“活水”引进课堂里。上海育才中学提出的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语文课本身的结构特点,比较适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节奏,从而得到推广。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因人而异,灵活地选用教法。对于散文、游记,层次或聚或散,行文比较舒缓,画面比较生动,语言比较优美,在教法上可以从写景入手;叙事文章,可以从事情的缘起、发展、结局的层次入手;记人文章,可以从人物性

7、格形成的层次入手;议论文章可以根据议论文的逻辑证明、逻辑推理过程的起伏变化,组织起有节奏感的课堂教学,拨动学生的心灵;或层层深入地阐述;或由此及彼的论证;或剥笋式的犀利解剖;或对准靶心,万箭齐发。总之,教师把握课文的特色,选择恰当的教法,学生在有节奏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去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效果定会更佳。就比如在讲宋词的时候我们每首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可以找到不同的突破口。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就可以紧扣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

8、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再比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我们可以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

9、而喜悦的心情。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跌宕起伏有节奏的学习中乐此不疲!至于创新是不可少的,所谓的创新不一定要是声势浩大的,哪怕是巧妙的一个构思,哪怕是理论与教学实际擦出的一点点智慧的火花都可以称之为创新,这种创新为整个教学节奏添上了一个强音,让教学“眉飞色舞”。就比如在教授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的时候,有这样一段“譬 如 罢 ,我 们 之 中 的 一 个 穷 青 年 , 因 为 祖 上 的 阴 功 ( 姑 且 让 我 这 么 说 说 罢 ) , 得 了 一所 大 宅 子 , 且 不 问 他 是 骗 来 的 , 抢 来 的 , 或 合 法 继 承 的 , 或 是 做 了 女 婿 换 来的 。 那

10、 么 , 怎 么 办 呢 ? 我 想 , 首 先 是 不 管 三 七 二 十 一 , “拿 来 ”! 但 是 , 如果 反 对 这 宅 子 的 旧 主 人 , 怕 给 他 的 东 西 染 污 了 , 徘 徊 不 敢 走 进 门 , 是 孱 头 ;勃 然 大 怒 , 放 一 把 火 烧 光 , 算 是 保 存 自 己 的 清 白 , 则 是 昏 蛋 。 不 过 因 为 原 是羡 慕 这 宅 子 的 旧 主 人 的 , 而 这 回 接 受 一 切 , 欣 欣 然 的 蹩 进 卧 室 , 大 吸 剩 下 的鸦 片 , 那 当 然 更 是 废 物 。 “拿 来 主 义 ”者 是 全 不 这 样 的 。

11、 ”学 生 在 读 到 这 的 时候 就 提 问 : 老 师 , 蹩 进 是 一 个 什 么 样 的 动 作 ? 听 到 这 个 问 题 的 时 候 , 下 面 七嘴 八 舌 就 嚷 开 了 : 对 啊 , 字 典 上 没 有 啊 ! 于 是 我 就 说 : 我 们 一 起 来 根 据 课 文内 容 分 组 讨 论 一 下 , 既 然 不 可 用 语 言 描 述 , 就 用 行 动 来 诠 释 。 等 会 请 同 学 来表 演 。 这 时 的 气 氛 一 下 就 高 涨 起 来 。 在 讨 论 完 后 , 请 了 四 个 学 生 上 来 表 演 ,在 他 们 时 而 跃 跃 欲 试 , 时 而

12、 疑 惑 不 解 , 时 而 兴 奋 探 究 的 眼 神 中 , 我 们 一 起 得出 了 结 果 : 蹩 进 , 应 该 是 形 容 那 个 人 心 虚,鬼祟,不光明正大地匆忙走进的样子。小小的创新,擦出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让教学的节奏攀上了了震人心魄的高峰!3 内容安排疏密相间教学活动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构成教学节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舒缓、轻松的感觉,密则使人感到急促和紧张。密而不疏,会给人以堆积感。学生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则会使人产生空疏感,学生情绪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

13、盛的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区分详略并进行合理组合与布局,讲究信息的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说来,重点难点要重锤敲,要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以体现一个“张”字。学生易懂的非重点内容,则可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张而不弛和弛而不张,都是不讲究节奏美的表现。只有在紧张之中见松弛,激越之中见舒缓,学生才能在张弛相济、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更多的知识。3任何教学内容都是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的。因而必须根据教学 内容来处理节奏。一般来说,重点难点节奏宜缓,次要内容节奏宜快。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就会使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应该从整个教学计

14、划、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教学的重点,抓住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要“浓墨重彩”,重锤敲打,而对次要部分则“轻描淡写”,微风拂过。做到重点突出,反复地讲;难点分散,缓慢地讲;主要内容分析明,具体地讲;一般内容交待清,简明地讲。关键时,紧锣密鼓;精彩时,急管繁弦;宽松时,轻箫缓笛;浅易处,蜻蜒点水。这样,才能使教学高低起伏,节奏分明,使学生的思维也具有节奏感,不断产生兴奋,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不断求得新知。4讲课时,从上课到下课一般总是不停的讲,学生听得迷迷糊糊收效甚微。一些行家讲中国书画,笔墨要浓淡虚实,还要“留白”。由此及彼才悟出了讲课同样如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留一

15、部分空白时间,让学生思索。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序,空白时间可长可短,短的可以几秒钟,让学生略加思索,长的可达数十秒。中国画很注意“留白”。一幅画决不可笔墨太实,有些画图,如水、天就是用“留白”来表现的,我们在讲课时,不妨借鉴一下。4 教学节奏整体和谐语文教学的节奏艺术追求整体和谐美。它不能仅关注某些环节,而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使构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自然,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用整体和谐的教学节奏来增强教学艺术的魅力。特级教师于漪就特别强调“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整体”。 5就比如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邹韬奋以其质朴的

16、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但是我们如果仅仅就课文分析母亲的形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兼顾到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 ,由于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不容易了解深挚的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 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理解贫困的生活,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之情所以,我们还要拓展这种情感的广度和深度,要帮助学生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而且我们还可以拓展: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学生在讨论后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