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96654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8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章雷重点.(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学习目标 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 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 学会从消费者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掌握什么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会用图形分析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重点、难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消费者均衡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如何运用消费者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应用。【引例】食品券发放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剩余食品通过各种计划被分配给困难家庭。有一次,作为剩余食品的是桔子,社会上有教养的人看到贫困家庭的孩子把一些桔

2、子当球踢着玩,感到震惊和气愤。然而这种气愤用的不是地方。它应该对着那些行政官员发泄,他们分给一个地方的贫困家庭的桔子显然是太多了,事实上多到使边际效用等于零。这样把最后一个桔子分派到作为临时性的皮球这样的最后一个最好的用途上,还有什么比它更合理呢?第一节 效用理论【引例】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用“幸福方程式”来概括。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呈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那么我们在避开分

3、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实至名归。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见解。幸福就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衡量幸福的标准,那么他的欲望值与实际值的差距就越大,他就越痛苦;反之,就越幸福。提及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可以唤醒中国老百姓逆来顺受的劣根性。而一点“阿Q 精神”都没有,人生注定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获取人生幸福的手段。市场经济的当前环境下我国的贫富悬殊日益加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只会给自己增加苦恼。富人比穷人更注重财富的追求和占有

4、,一旦满足不了也会感到不幸福。穷人和富人到底谁更幸福完全取决与个人的主观感受。 1、 效用的概念 不同的人对于幸福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者对幸福有不同的解释。经济学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杰里米边沁指出,当人们的欲望得到全部或部分满足时会感到舒服和愉悦,这种舒服和愉悦的感觉就是幸福;反之,是痛苦。现代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因此,我们对消费者行为的解释从欲望和效用两方面着手。1消费者的选择在解释消费行为的过程中,经济学依赖于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人们倾向于选择他们认为最具价值的那些物品和服务。也就是说,消费者运用有限的货币收入,通过有选择的购买行为以取得最大的效

5、用。消费者的选择由两个因素决定:(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所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在需求理论中,假设人们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其含义就是他们总是选择自己最偏好的消费品组合。2效用(1)效用的概念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物品的客观用途。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又称居民户或家庭)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程度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当然,某种商品效用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

6、种商品时的主观感受,也受制于商品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物质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效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必要条件,而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充分条件。效用可以分为正效用和负效用。就正效用而言,假设消费者喜欢一种商品胜过另一种商品,说明这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高于另一种商品给他带来的效用水平。如果商品不能使消费者得到满足,该商品的效用就等于零。例如,酒对喝酒的人具有效用,对不喝酒的人则无效用。我国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那么大米对南方人的效用大于对北方人的效用,而面食对南方人的效用小于对北方人的效用。与正效用相对应的是负效用,它表示某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适感。例如,过量饮酒

7、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受,超过适量部分的酒就具有负作用;一个饥饿的人吃馒头,第一个很好吃,效用最高,越到最后,越没有感觉,如果继续吃下去,可能会胀肚子,消化不良,产生负效用。需要指出的是,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一种商品是否具有效用要看它能否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而不涉及这一欲望或需要的好坏。另外,同一种商品对于不同的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因此,除非给出特殊的假定,否则效用是不能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比较的。同一商品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对效用的不同度量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计量并且不同消费者的效

8、用可以进行加总计算,因此可以用基数1、2、3等来表示效用,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例如,买一个包子效用是5个单位,看一场足球比赛的效用是100个单位,买一件新衣服的效用是800个单位等。基数效用论是建立在消费者主观心理感受基础上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由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实际上是无法测量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效用的大小,却不能说明究竟有多大。因此,20世纪30年代,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开始使用序数效用论来度量效用水平。(3)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对基数效用论的补充和完善,它认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

9、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消费者的均衡问题。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不可度量的,更谈不上加总求和了。商品之间效用大小的比较只能通过次序和等级先后表示出来,或者说,消费者宁愿首选哪一种商品消费。以看一场足球比赛和听一场音乐会的例子来说,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个,即哪一个效用是第一,哪一个效用是第二。或者说,要回答的是看一场足球比赛还是听一场音乐会。序数效用论只表示偏好顺序而不表示效用数值。序数效用强调的是相对效用,它不像基数效用注重绝对效用。现代微观经济学通常使用基数

10、效用和序数效用概念,但大多数使用的是序数效用概念,只是在某些研究方面还继续使用基数效用概念。二、边际效用分析1边际效用与总效用 (1)总效用总效用(Total Utility,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所能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消费者从某一消费行为或消费某一定量的某种商品中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是商品数量的增函数,即在一定范围内总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用TU表示总效用,Q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则总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TU=f(Q) (3.1)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MU)是消费者在一

11、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是商品数量的减函数,即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如果用MU表示边际效用,TU表示总效用增量,Q表示商品数量增量,则边际效用的表达式为: MU=TU(Q)/ Q (3.2)其中,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数量,TU=f(Q)为总效用函数。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Q0时,边际效用也可以表示为: MU= (3.3)边际效用等于总效用增量与商品增量之比,其大小与总效用增量成正比,与商品增量成反比。以矿泉水消费为例,表3-1列出了消费者对矿泉水消费的总效用、边际效用与商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非常口渴的人,第一瓶矿泉水给他的满足最大,其效用为

12、10;第二瓶矿泉水给他的满足有所减少,其效用为8;当喝第三、第四、第五瓶矿泉水时;效用水平逐渐下降为6、4、2;当喝第六瓶矿泉水时,他已经不想再喝了,其效用为0;如果再喝下去,可能会感到不适,其效用为负。表3-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商品数量(瓶)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价格(P)00031101032188332463428435302363003728-23824-43 (3)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根据表3-1的相关数据,可以绘制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图。如图3-1所示,横坐标表示矿泉水数量(Q),纵坐标表示矿泉水带给消费者的效用量,即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总效用曲线以递减的

13、速率先上升后下降,边际效用曲线方向为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增;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开始下降;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最大(TU=30),并且边际效用总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种商品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这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总的满足。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边际效用为总效用函数的导数,总效用为边际效用的积

14、分。在几何图形上,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向右下方倾斜,相应地,总效用曲线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递减为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当边际效用继续递减为负值时,总效用曲线呈下降趋势。如图3-1所示。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使用价值既定的条件下,商品消费量越小,边际

15、效用越大;商品消费量越大,边际效用越小;如果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不能获得任何满足,则边际效用为零;当商品消费量超过一定数量时,继续增加消费的商品,不仅不能带来愉悦,反而会造成痛苦,边际效用变为负值。边际效用递减变化可以直观地用表3-2反映出来。表3-2 某商品的边际效用商品消费量(Q)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00013030-0=30230+20=5050-30=20330+20+10=6060-50=10430+20+10+0=6060-60=0530+20+10+0-10=5050-60=-10 (2)成立的原因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由于人们生理、心理作用的影响,商品对人们的刺激作用和重要程度都有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