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9550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1.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教学重点】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教学难点】对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

2、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4齐读全文。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

3、落实)。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齐读课文。3读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质疑或说说文中有哪些出彩的句子。4教师提问: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参考答案:“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心”,其义与“本心”

4、相同。四、小结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第二课时 一、复习所学内容1抽查朗读情况。2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二、朗读训练,体会文意1分组朗读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甸式美;尝试删除某个句子,而后再读,体会文章论说的气势;进行演讲式背诵,感受其表达效果。2跳读课文,找出为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论证方法,并思考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第一节)、举例论证(第二节)。作者的写作意图:赞颂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

5、放在首位,而摒弃利己私心的做法。3齐读全文。三、课堂练习1速读课文第二节,说说本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的。2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四、延伸思考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

6、,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五、课后延伸1背诵课文。2在课外查阅有关孟子、孟子的资料“嗟来之食”的故事以及吴晗谈骨气。【板书设计】 义重于生,保持本心鱼我所欲也恶大于死,不避患(论点)舍生取义欲大于生,不苟得【教后反思】11. 舜发于畎亩之中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语汇。2掌握本文在说理论证方面的特点。3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本文在说理论证方面的特点。课时安排:本课教学用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历史上大多数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经历过千辛万苦,千难万难。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7、赋离骚,司马迁受刑作史记由此可见,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勇敢面对,奋力前行,它将成为我们驶向成功彼岸的风帆。早在几千年前,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就论述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好,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聆听孟子富有哲理的教导!一朗读训练1. 听范读(视频),要求挺准读音,注意句读。2. 自由朗读,疏通文意。二指导翻译全文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由点及面,疏通全文。三合作探究(一)学生合作探究1第一段所列的六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2第二段的“故”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担当重任?3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所论证的内容是什么?4本文

8、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二)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出示板书:1 六个例子经受磨难才成就了不凡事业故:起过度作用,表示推断归纳担当大任:必先必先劳 苦 饿 空乏 拂乱普遍道理:成才需要经历艰苦磨炼2个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 (正面)(小)经受磨炼的益处国家如果没有忧患,往往遭至灭亡 (反面)(大)四拓展延伸请你大胆的说出你的阅读体验:你赞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吗?赞同的请说说你的感受,不赞同的请你说说理由。五堂上练习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准备默写。2.课外阅读孟子,积累语言材料,丰富阅读感受。12. 陋室铭教案一、 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

9、诵全文。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1、 故事导入1、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

10、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这种文体现代还用吗?座右铭。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

11、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司马。九年后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今属广东省)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今属四川省)、和州(今属安徽省)刺史。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3、 课文分析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1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

13、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

14、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人的交往,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正反虚实)小结: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主人生活:清闲。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