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9418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资源管理课件第三单元..(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信息环境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环境 信息政策与法规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企业信息组织体制管理,1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泛指与人类信息活动有关的一切自然、社会因素的总和。 1.1 信息环境论 1. 信息环境论的形成背景 70年代,美、日、英、德等国经济腾飞,使人们认识到信息的作用 ,信息资源论产生。信息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的重视。信息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传播,使社会的信息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信息环境问题日益增多:信息泛滥、污染、障碍、差距、犯罪、冲突等。IRM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其信息资源开发的空间问题信息环境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信息环境论由此产生。

2、,2. 研究信息环境的意义,有助于探索信息环境发展演变规律,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信息活动的方向发展。 有助于考察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使社会与其信息环境协调一致发展。 有助于有效地管理信息环境,以便充分发挥信息环境的社会功能。,3. 信息环境的特点,信息环境论产生与信息资源论,又弥补了其不足,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供了新思维方式。其特点为: 现代信息环境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 现代信息环境以用户为核心; 现代信息环境为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系统机制; 现代信息环境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1. 2 宏观信息环境,构成要素: 人 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政策法规,1. 要素之一:

3、人,信息社会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信息人。 人类的模式研究:自然模式、社会模式、信息模式。 信息人的要求:了解信息需求;评价与选择信息源;检索与获取信息;运用与组织信息 2. 要素之二: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对社会的贡献表现为: 是人类的必备条件; 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和催化剂; 是社会的黏合剂; 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是科技进步的源泉; 是文化教育的基础。,3. 要素之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提高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科技、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 要素之四:信息基础设施 Internet提供了两种信息服务: 基本信

4、息服务:E-mail、FTP、Telnet和基于E-mail的服务,如电子公告板(BBS)、网络新闻(Network News)邮政群体服务(Mailing List); 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由形式各异的主题树和搜索引擎构成,如Yahoo等。,5. 要素之五:信息政策与法规,信息政策与法规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扩张; 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普及应用。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必要性: 是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信息社会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1. 3 微观信息环境,1. 微观信息环境的要素: 组织信息资源的布局; 信息管理观念; 信息传播方式; 信息技术设备; 信息工作人员;

5、 信息源。,2. 微观信息环境分析,分析的步骤 搜集信息; 明确作用; 提出解决问题。 分析的方法 查阅文件、档案; 调查法,座谈、访问、问卷等。 问卷法最常用,包括如下步骤: 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设计问卷 分发问卷 回收问卷 统计分析,3. 分析的内容,如何获取组织的内外部信息资源; 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获得信息的手段是手工还是自动; 如何存储和综合信息; 如何提供多种信息产品和服务; 组织信息中心的结构如何?多个部门采用的协调方式? 信息中心能否满足组织内各部门的信息需求; 信息中心在新技术和设备购买过程中如何起协调作用; 信息在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如何传递和流通; 如何改革组织的信息管理。,

6、思考题,1现代信息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2宏观信息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如何? 3如何理解组织的微观信息环境? 4试述你对信息环境论的认识和看法。,2 信息政策与法规,人类的信息活动需求政策和法规的指导、统筹、协调和规划。 2.1 信息政策和法规概述 信息政策和法规是保证信息活动的正常运作,促使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条例、法令等的总称,是实施IRM的重要条件。,1 .信息政策的起源与发展,60年代兴起,70年代发展,80年代形成热点,90年代后蓬勃发展。 80年代前,主要是科技信息政策,80年代后与政治、经济联系起来,内容范围扩大。 2. 国际组织的关注 经济合作与发展

7、组织(OECD)。1960年12月成立,现有24个成员国。1965年成立了信息政策研究小组,1977年与计算机应用研究小组合并为“信息、计算机、通信政策研究小组”,1982年升级为直属的独立委员会。召开过多次会议,提出了许多重要报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70年代成立了“联合国综合性信息计划”,主要工作是:信息政策与规划、信息基础结构、规范与标准、信息专业人员与信息用户的教育与培训,并主持了一系列有关会议,发表了有关文章。,3. 信息政策的概念与内容,信息概念的多义性及信息活动的复杂性使信息政策具有多义性,可从不同角度理解: 管理角度:信息政策是有关管理和发展信息活动的方针、原则

8、和方法。 信息资源角度:信息政策是涉及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的有关组织的决定。 信息活动角度:信息政策涉及到研究成果的传递;信息产业的资助和津贴;广播、电视、图书馆和档案馆;政府信息源的组织;大众信息活动;计算机和信息文化等。,信息政策是具有法令性的、保证信息系统优化运行和履行其社会功能的基本准则。 信息政策的内容 信息产业的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 大众传播;政府信息的组织与利用; IRM;信息服务部门的设立; 国家信息系统的设立;科技信息活动的开展; 信息用户的培训与教育;信息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网络的建设; 信息市场的信息产业化;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信息活动的资金;信

9、息的安全保护问题; 国家间信息的合作与交流。,信息政策的概念,信息政策的作用,制定方针,确定信息产业方向; 合理配置、利用信息资源; 协调关系; 提供准则。 信息政策的特征 层次性; 整体性; 动态性; 目的性。,信息政策的分类,按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家、地区; 按所包含的内容: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用户等; 按所隶属部门: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等; 按信息政策的主体:政府信息、组织信息、个人信息等。 信息政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政府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2.2 信息法规,信息法规是通过法律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划信息活动的信息法律和信息规章制度的集合。

10、是通过法律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划信息活动的信息法律和信息规章制度的集合。,1.信息法规与信息政策的区别与联系,2.国外信息法规的产生与发展,早期信息法规涉及专利、产权和出版自由的保护问题:如 1642年,英国的垄断法; 1776年瑞典的出版自由法; 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1886年的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 1891年的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等;,3.现代信息法规的内容,信息安全与保护 信息流动自由 政府信息公开 知识产权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等 如国家图书馆法、个人隐私法、版权法、信息自由法等。,4.信息法规涉及的内容,IRM 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 信息机构管理 信息

11、流通 信息人才 信息安全保密 信息产权 国际合作与交流等。,2.3 国家信息政策,50年代在美国诞生,并引起世界关注。 1.国家信息政策的内容 政策目标; 系统建设政策; 产业发展政策; 信息技术政策; 传播流通政策; 信息投资政策; 信息人员政策; 国际协作政策。,2. 美日信息政策概述,美国信息政策主要有: 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首次提出探讨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开发计划; 1958年底贝克报告,第一部专门的信息政策报告,主张建立联邦政府科学信息局; 70年代洛克菲勒报告,主张在白宫设信息政策办公室,集中管理信息政策; 90年代NII计划。 日本信息政策的核心: 科技政策; 信息产业政策 。

12、,3. 国家信息政策的特点,发达国家主要特点: 重视协调信息要素间的关系; 关注信息自由与国家安全; 重视公私信息系统的关系; 重视知识产权。 发展中国家主要特点 重视本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注国家信息主权; 注意信息技术的引进; 增强信息活动宏观管理。,4. 国家信息政策主要范围,确定社会信息需求的重点; 提出满足信息需求的措施; 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 保证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提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保证信息产业发展的条件。,思考题,1简述国家信息政策产生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信息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3如何理解组织的信息政策?组织信息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及

13、包括的内容是什么? 4试为你熟悉的组织制定相应的信息政策。 5如何理解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的关系?,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概述,3.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 1.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信息社会到来、信息经济增长、信息产业壮大、信息技术完善、信息量激增。 工作性质和经营方式变化。上述变化引起企业生产力的变革,导致工作性质转变;分析加工信息、共享知识智慧成为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利用知识信息赢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易或交往方式变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信息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企业管理机制需要变革。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采用了越来越多的

14、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信息传播方式逐步改变。各高层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本部门的信息管理,设置CIO统筹信息资源辅助CEO实现企业战略目标。,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数据处理的管理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初期占有重要地位。此时,“管理信息”、“公司信息系统规划”、“信息处理的战略规划”及其他信息资源管理的同义词受到关注。 人们更多的采用诺兰模型、米歇模型等理论来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的发展过程。 强调信息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资产和竞争武器或战略武器。随着系统开发提出了BSP(业务系统规划),强调业务目标(及信息流)与开发的系统紧密匹配。 提出企业信息政策概念。 概括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领域。保证

15、系统集成和公正服务;保持与技术发展同步以使企业受益;制定信息处理、获取和传播方面的政策;具有MIS操作的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权威和责任;保证数据保密、安全和保存。,3.企业信息政策,企业信息政策是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阐述数据和信息是企业的资产,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护,企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得性的重要性等。 有关管理范围的政策。对每一数据单元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安全性政策。对数据提取进行适当控制。 数据完整性政策。提供共享数据的质量控制措施。 权限。明确规定数据拥有者、数据用户、数据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官员等的不同权限。 责任。详细列出企业各部门及个人权

16、限实际应负责任。 数据管理过程。数据所有权标识、人工数据处理、数据存取授权申请、数据审计过程。 相关术语定义。对政策中的名词术语给予简要准确的说明。,3.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目标与任务,1.基本思想 信息资源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要环节。 信息资源管理包括数据资源管理(强调对数据的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管理(关注企业管理者获取与处理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新职能。信息与文档资料的数量激增,使各级管理者迫切需要快速简便获取与处理信息。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确立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企业管理绩效提供了新思路;确立了信息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基本目标: 建立和管理一个集成的信息基础结构,使沟通、合作、业务及服务达到新水平。 整个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的信息资源质量、可用性和价值最大化。 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