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9169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知新:答疑学生常问的地理知识点包括直接背诵的人文地理综合题目、选择题的计算技巧、地图知识等等1、地球上为何有潮起潮落。答:这种现象和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有关。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象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同时海水还受到月球、太阳和其它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2、各大洲的经纬度。答:亚洲:东经26度至西经16

2、9度,南纬11度至北纬77度欧洲:西经24度至东经66度,北纬36度至北纬81度非洲:西经17度至东经51度,南纬35度至北纬37度北美洲:西经168度至西经11度,北纬7度至北纬83度南美洲:西经81度至西经34度,南纬54度至北纬12度南极洲:南纬90度至南纬57度,横跨所有经度大洋洲:东经114度至西经124度,南纬51度至北纬25度3、如何了解降水量与雪线的关系。答:常年积雪期的下界叫做雪线,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所以形成常年积雪区;雪线一下地带,全年冰雪补给量小于消融量,积累不了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雪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

3、4、如何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答: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90度减去所求地纬度与太阳直射地纬度之差的绝对值,即90|所求地纬度太阳直射纬度|举例来说所求地纬度为北纬60度,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602326|=5326如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60+2326|=634即如果直射纬度和所求地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在不同半球用加正午太阳高度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望多加理解。5、等潜水线与潜水流向、河流流向的关系。答:潜水是一种重力水,它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等潜水位线是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城的线,表示潜水位的海拔高度。

4、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处指向低处。看图,可以知道对于河流与等潜水位线的分布有三种基本关系。在A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流向河流,因此河流两侧的潜水补给河水;在B图中河床两侧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流向潜水,因此河水补给两侧的潜水;在C图中,河流右岸潜水面高于河面,左岸潜水面低于河面,因此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水,左岸河水补给潜水。潜水位与地势起伏又是一致的,地势高处前水位高,地势低处潜水位低,反映在河流流向上就是从数值高流向数值低的地方。6、地图与地球知识点总结。答:1.经纬网中需要注意:在地球侧视图上,自西向东,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在极点俯视图上,顺着地球的

5、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数逐渐减小。东半球的平分经线是70E,西半球的平分经线是110W。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千米,在其它纬线上经度相差1,实际球面距离约为111COS千米(为当地纬度)。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看等高线数值: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等高距)。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6、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则为凸坡,站在山顶能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

7、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3)看等高线的走向: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3.光照图的类型4.识读和运用光照图的基本思路(1)确定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和晨昏线:若为侧视图,

8、通常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若为极地俯视图,可根据“北逆南顺”确定极点;若为立体图,一般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有自转方向,应据此判断极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是晨线与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反之是晨线。(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纬度数与出现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数互余,或等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经度数为将昼半球平分的经线度数,其地方时为12:00。(3)确定日期或季节:晨昏线过两极点,是3月21日前后(春分日)或9月23日前后(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是6月22日前后(夏至日)或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其他情况的日照图,若无具体条件限制,则对应两个日期

9、;求某地的具体日期,可根据直射点日期结合地方时进行计算。(4)确定某点地方时:充分利用图中四个隐含时间(6点、18点、12点、O点或24点);其他地点的地方时可根据上述时间进行计算。(5)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日出日落时间和昼夜长度:算出该地所在的纬线圈位于昼(夜)半球部分的度差,除以15即为该地的昼(夜)长;以地方时12时为对称点昼长时间的12或以地方时24时(0时)夜长时间的l2,可求得日出日落时间。(6)相关地理现象的判断:日变化现象应结合地方时判断;季节变化的现象应结合日期或季节进行判断,常涉及的现象有: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昼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

10、的气候特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农业的生产过程、生长状况;南极臭氧空洞扩大的时间等。5.理解三个运动规律: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公转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地球自转运动是绕轴旋转运动,我们可以从地轴的空间位置、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和速度等方面来理解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地球绕日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运动,一般从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和周期等方面来说明公转的规律。地球在公转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太阳直射点)是不断变化的。6

11、.把握三个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7.运用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极昼(夜)

12、区的切点、晨昏线与与经线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2);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3);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

13、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思想方法】一、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1.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

14、头指向北3.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二、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规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比例尺大小比较的试题,这类试题解决的关键就是紧紧围绕着比例尺的公式去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知识拓展:1.如果两幅图的实际距离相等,图上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大。2.如果两幅图的图上距离相等,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小。三、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坡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如图中角。角大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g(0090)。因为正切函数在区间

15、(0,/2)为单增曲线。所以可用比值进行比较。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L表示坡宽(坡宽图上距离比例尺)。坡度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表示。四、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规律: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1),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