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8521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底板校核规范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前言1.工艺校核 1.1冲压校核 1.2焊装校核 1.21焊点 1.22夹具 1.23定位孔 1.24其他要求 1.3涂装校核 1.31滑撬与车身固定点,干涉检查 1.32电泳液流动分析 1.33密封性,是否达到PVC密封的最小孔洞要求 1.34堵件孔检查 1.4总装校核 1.41 吊具位置,强度 1.42 安装件的可操作性、方便性2.人机校核 2.1后排乘员进出方便性(包括后排脚部空间)3.布置、功能校核 3.1备胎、随车工具布置 3.2 排气管 3.3第二排座椅 3.4儿童座椅固定点 3.5油箱安装点,空间 3.6制动管

2、、油管固定点 3.7隔热罩固定点 3.8离去角校核 3.9后保横梁安装 3.10后保险杠安装3.11后舱密封,NVH3.12后底板异响排查3.13线束固定点3.14副车架安装点,装配空间,定位销3.15弹簧固定座3.16后轮罩护板安装点3.17后围密封性3.18后盖/后背门锁扣安装点强度 3.19后拖曳臂安装点强度 3.20后托钩 3.21后安全带 3.22运输孔校核4.安全校核 4.1后碰 4.2后部低速碰撞 前言 本指南主要用于规范后底板总成的校核要求,便于在项目开发时期有序、高效、高质地对模型、数据的把关。 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对模型、数据的校核:1.工艺校核;2.人机校核;3.布置、功能校

3、核;4.安全校核。但是在开发的不同阶段这四个方面校核的侧重点是不同,比如在开发前期重点在于人机、布置方面的校核;而随着开发的推进到了P2后,校核重点在于工艺、功能校核。故在不同的开发阶段应该是着重问题重点校核。中底板总成后围总成后车架总成后底板总成后保横梁总成 本文所说的后底板总成是白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车身的支承部分通常由中底板总成,后底板总成和后车架总成组成。但是本指南也包括了后围、后保横梁。 1. 工艺校核1.1冲压校核冲压是整车四大工艺之一,对其校核是必要呢!是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否具有冲压成型性。同时有利于在开发前期进行单件成型性的优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具体校核内容、

4、要求标准见下表所述:1.2焊装校核 焊装是整车四大工艺之一,对其校核是必要呢!是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否具有焊接可行性。同时有利于在开发前期进行焊接可行性的优化,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提了高效率。1.21焊点 对焊点的规范要求是焊装校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见下表:1.22夹具 焊装对夹具的规范要求是:1.满足装件的方便性,2. 夹具上,零件装夹没有阻碍,装夹零件运动空间没有干涉1.23定位孔 焊装对定位孔的规范要求是:1. 定位孔设置大小位置是否符合焊装要求。定位孔面最好垂直3轴,2. 定位面布置设计检查(一般需规划确认)1.24其他要求焊装其他规范要求具体见下表:1.3涂装校核 涂装是整车四大工艺之

5、一,对其校核是必要呢!是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否具有涂装可行性。同时有利于在开发前期进行涂装可行性的优化,从而达到与其他车型共线但不干涉,且满足工艺、强度要求。1.31滑撬与车身固定点,干涉检查根据规划院给与的滑撬固定点进行位置、强度校核。同时考虑到在生产时与其他车型共线是否干涉(需要规范涂装进行校核)1.32电泳液流动分析一般来说对漏液孔的要求有:1.空腔要有漏液孔,且漏液孔能满足涂装时液体冲满及排空;2. 处于最低端平面,保证不积液1.33密封性,是否达到PVC密封的最大孔洞要求 密封性对整车防水、防声、舒适性有重要的影响,故必须进行校核。一般来说PVC密封的孔洞单边尺寸最好不要大于5mm。1.

6、34堵件孔检查 后底板需堵件孔尺寸必须满足公司堵件库要求。附公司堵件库:1.4总装校核 总装是整车四大工艺之一,对其校核是必要呢!是检查我们的数据是否具有总装可行性。同时有利于在开发前期进行总装可行性的优化,从而达到与其他车型共线但不干涉,提高流水线上的效率。1.41 吊具位置,强度根据规划院给与的吊具方案进行位置、强度校核。同时考虑到在生产时与其他车型共线是否干涉(需要规范总装进行校核),强度需要CAE进行分析。1.42 安装件的可操作性、方便性 对于安装于车身上的内外饰件、电器件、底盘件、动力总成件都必须进行校核,校核要求有:1.装配时与车身件不干涉(静态);2.在装配运动过程中与车身件不

7、干涉;3.装配时考虑其生产效率(需总装进行确认)。2.人机校核2.1后排乘员进出方便性(包括后排脚部空间) 后排乘员进出方面性是后底板影响舒适性的重要部分之一。具体要求如下:3.布置、功能校核3.1备胎、随车工具布置备胎的布置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备胎与油箱间的间隙,考虑后碰油箱的泄露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所表示的A,B值的大小实际上对于后碰油箱泄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A值而言,我们希望它尽量小,为零或者备胎底面高于油箱的最高面最好,这样在后碰的时候备胎就会沿向车头的方向移动,而碰到油箱的可能性就会更小,油箱漏油的可能性就会更小;对于B值而言,我们希望它尽量的大,这样在后碰的时候备胎沿车头方

8、向移动,碰到油箱的可能性就会更小,以减小油箱的泄露可能性。一般经验值B大于100;对于C值而言,我们希望它尽量的大,一般经验值C大于200.2.备胎的取放可行性。对于备胎的取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前翻,这种是常用的方法如图,另一种是后翻。此种方法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一般只有在前翻很难取出时会使用。如下图所示对于取放可行性的校核,可通过简单的截面来校核。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1)截面的选择:选择取放最有难度的截面即可。此面一般都是经过备胎中心并与Y=0平行的面。2)旋转点的选取及取放校核:对于前翻式选择上图中的点R1为旋转点,对于后翻式则首先选择点R2为旋转点,对截面线中的备胎截面绕着选定的

9、R1(前翻式)或R2(后翻式)点旋转。若旋转过程中和附近的任何物体均不干涉,直至备胎可以直接拉出的状态,则备胎可以取出;若旋转过程中发现有物体和备胎产生干涉现象,此时可以将备胎向X正向(前翻式)或X负向(后翻式)移动少许,以移动后备胎新的R1(前翻式)点或R2(后翻式)点旋转,整个过程中保证不与任何物体干涉,重复此步骤直至备胎可以取出。3)上述取出过程中所说的干涉并非简单的干涉,考虑到制造公差等问题,这里的干涉的概念应为间隙小于我们能控制的公差范围,并考虑取出过程为动态过程。此处暂定间隙值为10MM.4)在整个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做截面的时候一定要包括座椅后靠背的截面,后围装饰板及后围板的截面

10、,在备胎取出过程当中部能和以上各件干涉. 5)对于后排座椅靠背可以放平的车来说,如果备胎以以上两种(前翻,后翻)方法均不能取出的话,还可以考虑将后排座椅靠背放平的情况下来取备胎。这种方法在操作中比较麻烦,但因更换备胎的频率很少,也是可以采用的.6)对于后排座椅靠背可以放平的车来说,需要考虑后靠背放平的情况,备胎是否会与座椅靠背放下后干涉。因为有时候后靠背正常情况下没问题,而在放下以后可能会出现干涉现象。如下图所示:3.布置备胎时尽可能的预留更多的行李箱空间。备胎的放置有如下两种方法。如图所示: 方法一 方法二鉴于布置的原则之一:布置时应考虑有效空间的利用。方法一中阴影部分的空间可以用来放置随车

11、工具或者其他物品,充分利用了空间;而方法二中阴影部分如果用于布置其他东西则明显取放不方便。所以在布置备胎的时候一般采取第一种方法。4.备胎固定支架在布置时需要考虑轮胎出故障后将坏了的轮胎固定在备胎固定支架上的情况。即在上图中当固定座与备胎之间匹配良好时,备胎支架与固定座间应预留间隙A,其值根据经验应大于10MM .5.对于备胎的布置,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趋势。希望备胎在后碰过程中向前偏上方移动,这样可以减少对油箱的碰撞。具体做法:在设计备胎支架时希望备胎支架在后碰过程中倒下(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引导筋),在备胎与油箱之间设置较强支架或者横梁,在后碰过程中将备胎挡住,减少对油箱的碰撞。(需底盘部进行确认

12、)。6.底盘要求备胎放好后与钣金的最小间隙为8mm7.随车工具的布置 一般随车工具有两种布置方案:1.用PU泡沫块固定于后备胎之中,2.固定于后底板与侧围连接处。3.2 排气管 排气管校核要求:1.排气管和车身间间隙问题:排气管和车身之间一般距离要大于35mm,后消及尾管处需要大于25,前消处需要大于40mm。2.排气管吊钩的布置:排气管吊钩位置的布置对于排气管振动的大小影响非常大,一般布置的时候都是首先根据经验来布置,然后通过CAE分析来进行调整。3.3第二排座椅后排座椅的布置、安装校核规范有:1.满足后排人体的坐姿、头部、脚步空间的要求;2.后排座椅与后底板总成的间隙要求,一般来说人体的最

13、边缘到钣金的距离不能少于50mm。3.后排座椅在翻转运动时不能与钣金件干涉。有关座椅安装点的强度,由于在后碰过程中对后排H点移动量有一定 要求,以保护后排乘客,所以要求后排座椅安装点在碰撞过程中不能断裂,松脱。所以安装点的强度是要保证的。3.4儿童座椅固定点1.儿童座椅固定点的布置对于欧标和美标都要求要有儿童座椅的固定点。国标在2007.2.1也将对此有所规定,即:对于2006年2月以后上市的车型必须配备儿童座椅固定点;对于已上市车型,在2008年以后必须配备儿童座椅固定点。(此内容只是收到了一个标准法规科的通知,尚未见到法规原件)对于儿童座椅固定点的布置,简要阐述一下。1)儿童座椅的固定方式:每个单独的儿童座椅固定系统包括两个下部固定点和一个上部固定点,下部主要靠两个挂钩来安装儿童座椅,如下图。该挂钩可以是焊接在车身上,也可以焊接在座椅骨架上。2)儿童座椅的尺寸布置要求:下部固定支架为一段段面直径为D的挂钩,D为挂钩经过油漆或抛光后的直径。 下图中A区域为挂钩的有效固定区域段,长度为L1。 D、L1的尺寸以及两挂钩间的距离L4、L5、L6在欧标与美标均有要求 3)儿童座椅安装点的强度。对于儿童座椅安装点的强度,是有法规要求的。具体法规号详见第四章法规列表。3.5油箱安装点,空间油箱的布置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