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84910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县养猪场水体生态修复技术.(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县养猪场水体修复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单位:湖南佳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6月目录第1章 概述11.1 项目由来11.2 项目地概况11.3 指标要求11.4 水体水质分析21.5 项目思路2第2章 整治技术比选32.1 技术选择原则32.2 内源治理技术32.2.1 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32.2.2 清淤疏浚32.3 生态修复技术42.3.1 生态净化42.3.2 人工增氧42.4 其他治理措施42.4.1 活水循环52.4.2 就地处理52.4.3 旁路治理52.5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52.5.1 空气吹脱法与汽提法去除氨氮62.5.2 选择性离子交换化去除氨氮62.5.3 膜分离技

2、术72.5.4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72.5.5 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82.5.6 生物法去除氨氮92.6 水体应急治理技术102.6.1 物理法102.6.2 化学法122.6.3 生物法132.6.4 微生物强化技术132.6.5 生物膜法152.6.6 生态浮床技术162.7 应急治理技术比选16第3章 治理工程方案设计183.1 方案实施总流程183.2 应急治理阶段方案183.3 水质提升阶段方案183.4 长效保持阶段方案19第4章 池塘治理工程估算及报价21II第1章 概述1.1 项目由来根据业主介绍,该池塘早期为当地养猪场排污塘,由于当时环保意识的落后,养猪场未经处理的粪污未经处理

3、就排入该池塘中,池塘水体被严重污染,水生动物基本绝迹,生态系统崩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死水、臭水。该池塘为封闭水体,水域面积约5亩,即3300m2,平均水深约2m,底泥厚度约1.5m。目前,养猪场已停止污水排入,外源性污染源已被控制,主要治理任务是消除内源污染。根据业主水质检测结果,池塘水质指标中COD约为300mg/L,NH3-N高达700mg/L,为高浓度氨氮废水。治理目标:通过治理工程,逐步使池塘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水质指标,重筑水体生态平衡体系,恢复池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受业主单位委托,我公司编制本技术方案。1.2 项目地概况湘潭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

4、”潭城“。与长沙、株洲同为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五个县(市)区,总面积500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湘潭市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但地势起伏较为和缓,反差强度不大,近80%的面积在海拔150米以下。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平方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

5、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1.3 指标要求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治理目标定为III类水域中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具体水质指标如表1-1。

6、表1-1 主要水质指标水质指标DO(mg/L)COD(mg/L)NH3-N(mg/L)现状300700预期目标(III类水域)5201.01.4 水体水质分析根据业主提供的水质数据,可知本项目池塘水体属高浓度氨氮废水,有机物含量(COD)相比而言不高。主要原因是,养猪场停止排污后,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含有大量有机物的粪便、污泥沉降在池塘底部,而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的形式存在,使水体呈碱性。氨氮对水生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游离氨,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并随碱性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氨的释放,水生动物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

7、送。最后导致鱼类死亡。在初期,氮磷的大量摄入,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中溶解氧(DO)降低,导致其它水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生态系统崩溃。故对本项目水体的治理,降低氨氮是前提,重筑水生态平衡是关键。1.5 项目思路初步估算,池塘含高浓度氨氮废水约6600m3,污泥4950m3,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氨氮浓度在高于500mg/L时,对微生物有严重抑制作用,因此将本项目分为应急治理阶段、水质改善阶段与长效保持阶段,通过上述三个阶段方案的实施达到如下目标:应急治理方案能够快速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为下一步微生物原位修复工程做准备。水质改善方案能逐步改善池塘水体水质,最终达到重新构筑水体生态系

8、统的标准。长效保持方案确保池塘水质的稳定,通过栽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达成水体生态平衡,长效保持池塘水体水质。3第2章 整治技术比选2.1 技术选择原则湘潭某某池塘应按照“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具体整治技术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型和安全性”等原则:(1)适用性:地域特征及水体的环境条件将直接影水体治理的难度和工程量,需要根据水体污染程度程度、污染原因和整治阶段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的技术方法及组合。(2)综合性:整治技术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需系统考虑不同技术措施的组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水体的整治。(3)经济性:对拟选择的整治方案进

9、行技术经济比选,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4)长效性:整治方案既要满足近期目标,也要兼顾远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和水质稳定达标。(5)安全性:审慎采取投加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等治理技术,强化技术安全性评估,避免对水环境和水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采用曝气增氧等措施要防范气溶胶所引发的公众健康风险和噪音扰民等问题。2.2 内源治理技术2.2.1 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水体水生植物和岸带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季节性落叶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技术要点: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烂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各种落叶、塑料袋、其他生活垃圾等,需要长期清捞维护

10、。限制因素:季节性生物残体和水面漂浮物清理的成本较高,监管和维护难度大。2.2.2 清淤疏浚适用范围:一般而言适用于所有被污染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技术要点: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不得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的指标要求。限制因素:需合理控制疏浚深度,过深容易破坏地步水生生态,过浅不能彻底清除底泥污染物;高温季节疏浚后容易导致形成黑

11、色块状漂泥;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2.3 生态修复技术2.3.1 生态净化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技术要点: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限制因素:应用生态净化技术要以有效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物为前提,生态净化措施不得与水体的其

12、他功能冲突;生态净化措施对严重污染河道的改善效果不显著;植物的收割和处理处置成本较高。2.3.2 人工增氧适用范围: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区域水体流动性。技术要点:主要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人工增氧的同时,辅助提升水体流动性能;射流和喷泉的水柱喷射高度不宜超过1米,否则容易形成气溶胶或水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限制因素:重度黑臭水体不应采取射流和喷泉式人工增氧措施;人工增氧设施不得影响水体行洪或其他功能;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消耗电能。2.4 其他

13、治理措施2.4.1 活水循环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染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技术要点:通过设置提升泵站、水系合理连通、利用风力或太阳能等方式,实现水体流动;非雨季时可利用水体周边的雨水泵站或雨水管道作为回水系统;应关注循环水出水口设置,以降低循环出水对河床或湖底的冲刷。 限制因素:部分工程需要铺设输水渠,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工程实施难度大,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河湖水系连通应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避免盲目性。 2.4.2 就地处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通过选用适宜的污废水处理装置,对污废

14、水和黑臭水体进行就地分散处理,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采用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方法,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的装置,达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市场良莠不齐,技术选择难度大;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部分化学药剂对水生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 2.4.3 旁路治理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无法实现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或无外源补水的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在水体周边区域设置适宜的处理设施,从

15、污染最严重的区段抽取河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另一端,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2.5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对于本项目高浓度氨氮废水,前期必须降低氨氮含量,才可以进行后续的修复工程,通常的处理方法如下:2.5.1 空气吹脱法与汽提法去除氨氮空气吹脱法是将废水与气体接触,将氨氮从液相转移到气相的方法。该方法适宜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吹脱是使水作为不连续相与空气接触,利用水中组分的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间的差异,使氨氮转移至气相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常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的状态保持平衡而存在。将废水pH值调节至碱性时,离子态铵转化为分子态氨,然后通入空气将氨吹脱出。吹脱法除氨氮,去除率可达60%95%,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吹脱出的氨气用盐酸吸收生成氯化铵可回用于纯碱生产作母液,也可根据市场需求,用水吸收生产氨水或用硫酸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