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76733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第三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几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可以获得稳定遗传的个体B诱变育种可大幅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C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品系D多倍体育种能得到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品种解析: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但突变是不定向的,且有多害少利性,所以不能提高有利变异的比例。答案:B2(2016德州月考)利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B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D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

2、隔离解析:利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还需经过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才能获得该新品种,A项错误。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便的方法;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项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项正确。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AAAAbbbb个体与AAbb的新品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答案:A3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植株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解析:尽快获得纯合子的方法是单

3、倍体育种,C正确。答案:C4西藏精选的40份综合性状突出的青稞、小麦种子搭乘神舟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实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一般要经过“诱变自交杂交”途径才能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纯合品种经诱变,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B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单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C杂交的目的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D太空育种获得的植物也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解析:太空育种只是作物本身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提高了突变频率,与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不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答案:D5(2016烟台检测)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种的基

4、因型为AAbbDD,C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种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通过杂交育种要获得aabbdd植株,且每年只繁殖一代,至少需要的时间为()A2年B3年C4年 D5年解析:aaBBDDAAbbDDAaBbDD一年AaBbDDAABBddAaBbDd一年AaBbDdaabbdd一年种植aabbdd种子一年得aabbdd植株,所以需要4年的时间。答案:C6(2016浙江五校联考)如图所示是育种专家利用染色体部分缺失原理,对棉花品种的培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涉及的变异只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白色棉N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

5、遗传D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1/4解析:太空育种涉及基因突变,粉红棉M的产生过程中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白色棉N的产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项错误;从粉红棉M及深红棉S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可以看出,粉红棉M的出现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B项正确;白色棉N相当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能稳定遗传,C项错误;深红棉S与白色棉N杂交,产生深红棉的概率为0,D项错误。答案:B7让植株杂交得到,再将分别作如图所示处理。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由到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B获得和植株的育种原理基本上相同C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DNA数目加倍D由至过程中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解析:由图可

6、知,为诱变育种,为多倍体育种,为单倍体育种。配子的产生要经过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到的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获得植株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获得植株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由至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突变性状多数为有害性状,因此不都有利于生产,D错误。答案:A8(2016宿州模拟)如图表示利用某种农作物品种和培育出的几种方法,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B培育品种的最简捷的途径是C通过过程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通过过程育种最不容易达

7、到目的解析:ab为单倍体,没有种子,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A错误;为杂交育种,培育品种的最简捷的途径是杂交育种,B正确;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正确;过程为诱变育种,最不容易达到目的,D正确。答案:A9.(2016齐鲁名校调研)将纯种的某二倍体小麦品种甲(AA)与近缘山羊草品种乙(EE)杂交后,经多代选育出如图所示的新品种小麦丙(图中的同源染色体,黑色部分是来自山羊草品种乙的染色体片段,小麦品种甲没有此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B杂交选育过程中一定发生过DNA上碱基对的替换C丙品种的产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丙品种

8、自交后代中有1/2个体能够稳定遗传解析:纯种的二倍体小麦基因型为AA,新品种丙中的a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的,B项错误。图中黑色部分即E所在染色体片段来自山羊草,经选育移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该过程一定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正确。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故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项正确。丙品种基因型为AaEE,自交子代AAEE占1/4,aaEE占1/4,AaEE占1/2,D项正确。答案:B10(2016衡水模拟)如图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过程,过程中能

9、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解析:据图分析,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表示减数分裂形成花药,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纯合的二倍体,正常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表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A项正确。多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原理是

10、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项正确。玉米为二倍体,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分裂,含有4个染色体组,植株c发育起点为配子,属于单倍体,C项正确。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100%,D项错误。答案:D11(2016凉山二诊)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

11、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解析: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两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异源四倍体,不可育,A项错误;过程可用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正常分裂,B项错误;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这7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到配子中,所以配子中含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数目是07,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项正确;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项错误。答案:C12如图表示六倍体小麦(42条染色体)的两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

12、体及基因组成:、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六倍体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让甲和乙杂交,产生的F1自交,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近缘偃麦草杂交获得的个体为六倍体B在培育乙品系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导致了染色体上基因E和a的组合C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不能正常配对,F1形成的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D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正常配对,F2中约1/2的个体表现为矮秆、抗条斑病解析:普通小麦和近缘偃麦草都是六倍体,杂交后代也属于六倍体,A对;由题干信息可知,含有E的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

13、染色体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若甲与乙不能正常配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甲与乙可能分开,也可能不分开,最后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甲、可能含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配子中最少含有20条染色体,C对;若减数分裂中甲与乙正常配对,F1产生AB、aEB两种类型的配子,随机组合后同时含有A和E的个体占总数的1/2,D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6昆明质检)芦笋被称为“蔬菜之王”,其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且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芦笋的抗病性和营养程度分别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用纯合抗病低营养雌株与纯合不抗病高营养雄株杂交,F1中雌

14、株全为抗病高营养,雄株全为抗病低营养。请回答下列问题:(1)芦笋基因组的测序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的DNA序列。(2)芦笋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原因是_。(3)控制芦笋抗病性的等位基因A、a位于_染色体上,其中抗病为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控制营养程度的等位基因B、b位于_染色体上,且低营养为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4)育种工作者利用F1中雌、雄植株杂交,可获得纯合抗病高营养的高产优良植株,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其在F2中所占比例是_。由于上述方法获得的高产优良植株比例较低,现利用该植株作为育种材料,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两种类型的_倍体幼苗,然后利用秋水仙素诱

15、导使_,获得基因型为_和_的植株,再杂交得到完全为纯合抗病高营养的高产优良植株。解析:(1)对芦笋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9条常染色体和X、Y 2条性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共11条染色体。(2)根据题干中信息,由于控制芦笋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3)纯合抗病低营养雌株与纯合不抗病高营养雄株杂交,F1中营养程度的表现有性别差异,这说明B和b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题中信息已经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分别表现为抗病和不抗病,它们的后代全表现为抗病,这说明抗病是显性性状。两纯合亲本中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