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7226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兴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高一 语文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一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理解(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汉乐府民歌探微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

2、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失散。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

3、”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

4、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1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2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

5、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3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以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以专门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古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

6、,构亭曰 “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 “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

7、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架言兮焉求C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对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B群山相环,云烟之相

8、滋 滋:滋扰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怨恨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正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7把本文中画线句

9、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8-9题(8题5分,9题6分)野夕答孙郎擢 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8.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八小题选做题6分)10.补充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女之耽兮, !(2) ,杨柳依依

10、。(3)长太息以掩涕兮, 。(4)蒲苇纫如丝 。(5)周公吐哺_(6)羁鸟恋旧林,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道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若多做,则按所选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三 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依然活着的文物布达拉宫的内部仿佛巨大的洞穴,殿堂、房间、梯子、走廊,空间疏密分布。许多高大的佛像安置在狭窄的空间中,你绝对只可以仰视,正面晦暗不清,而后面窗子的布幔被风扬起时,忽然间阳光就把耀眼的翅膀伸进来。黑暗深处藏匿着各式各样的光,像一个个披着羊毛氆氇、行踪不定、飘忽而来飘忽而

11、逝的僧侣,在此时领你走进幽地,在彼时将你导向明处,在这个过道将你抛入黑暗之渊,在那个窗口让你登上光明之岸。光明在布达拉宫不是绝对的“亮化”,而是无数复杂缓慢的过渡状态,不确定的,旋转着、交替着。这不是一个珍宝陈列之所,不是一个参观对象,不是博物馆,一切都像过去的时代那样放在原处,它们如此置放、存在的目的不是供人参观,而是来自伟大的虔诚,是供人与神进行精神交流,是为了讨得诸神的欢喜。它们诞生于遥远的时代,最遥远的法王洞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作品。但它们不是古董,继续活在当下,在现场与世界精神发生着交流,影响着世界的精神领域。布达拉宫有着无数依然在呼吸的文物,但布达拉宫内的文物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文物。昔日

12、,香客们进入布达拉宫,不只是战战兢兢的顶礼膜拜,他们抚摩它,碰它,用手,用身体,用头部,不断地涂抹添加着酥油茶并对它说话,大殿里充满着各自口音各种方言的低语,这是一个活着的宫殿,生长着无数的神经,可以感应到世间的一切。无数的珠宝、黄金、银子、门框、门上的铜饰、门坎、各种各样的器皿的边沿、扶手、佛座的基部只要人可以触及之处,无不被抚摩出花纹、光泽。这种抚摩犹如巨大的地质运动,如河流把巨石磨砺成美玉黄金。就是今日,博物馆的概念影响了布达拉宫,许多地方不能抚摩了,但人们仍然在可能的地方继续抚摩它。很难想象有人会向卢浮宫最伟大的绘画敬献酥油,但在布达拉宫,人与宫殿之间并没有界限。守护文物的喇嘛在价值连

13、城的佛像面前喂猫、吃饭、磕头,而本地的香客可以进到一般参观者不能进去的佛龛前,近距离地膜拜并抚摩。无数的宫殿死去了,成为废墟,或者成为博物馆,丧失了生命力。而布达拉宫继续活着,作为某种精神的载体,屹立于世界的屋脊之上,活在过去与未来之中,它是没有时间的。(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07,有改动)(1)请依据第段内容,用一个双音词概括布达拉给人的总体感觉,并说明理由。(6)(2)第段中三处“文物”的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7)(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6)A第段中画线的“它们”是指布达拉宫中众多的佛像。B香客们触及之处产生的花纹、光泽更为布达拉宫增添了参观价值。C布达拉宫不是一

14、般的宫殿,在里面的人们可以随意吃饭、喂猫、打坐。 D本地的香客能够在布达拉宫内可能的地方以特有的方式近距离地膜拜。(4)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6)A布达拉宫允许香客抚摩并对它说话,这正是当下的布达拉宫与世界精神交流的方式。B布达拉宫受到博物馆概念的影响,许多东西不再允许抚摩了,本地香客则不受限制。C人们不会向卢浮宫最伟大的绘画敬献酥油,是因为他们只是参观,而非朝圣。D香客们不断地抚摩布达拉宫中的一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并讨得诸神的欢喜。四、文本内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月5日)就要到了。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