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87185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学彩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教师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本课的教学方法,明晰教学流程,在百度上搜索春的朗诵录音和视频。二、教学课题春三、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朱自清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 、 “美” 、 “充满活力” 的特点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美春天,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教学本课的

2、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 教学之前,我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明确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方法,明晰了教学流程,设想到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对策” 。然后从百度上搜索了春的朗诵录音,已备课上示范朗诵和学生随同音乐朗诵;搜索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给他们相应的直观感受和视觉冲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方法春是一篇短小的散文,感情充沛,适合朗诵,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主要采用以

3、下几种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录音春天在哪里 ,通过欢快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百度视频】http:/ 看完视频,欣赏完歌曲,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春” ,板书课题。(二) 、展示学习目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读准加点的词语酝酿(yn ning) 黄晕(yn) 应和(h ) 嘹亮(

4、lio) 薄烟(bo)披着蓑(su)戴 着笠(l) 静默(m ) 抖擞(su) 水涨(zh ng) 晕(yn) 巢(cho) 2、辨析字行字义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三、朗读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百度搜索】:http:/ 其他同学评价四、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思考问题:1、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5、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小组交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勾勒轮廓(板书)春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四)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分别展示四幅春景图,【百度搜索】:http:/ )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例:a、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 “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b、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春天是幸福,含有深情的感觉。c、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d、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

7、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五) 、小结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如诗如画的春天!第二课时(一) 、检查基础知识和背诵情况1.听写生字词;2.背诵 1-5 段;展示春天的图片,【百度搜索】:http:/ 、合作探究。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3、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4、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5、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在

8、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三) 、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不能解决的课堂提出,共同解决。例(展示图片):(【百度搜索】:http:/ 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

9、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 闹、飞 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 ?(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 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 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 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来比喻 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

10、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和赞美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春天如此美好,更值得我们去珍惜,珍惜我们的大好时光,去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春盼春: 朗润 涨 红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赞春: 新 美 力惜春: 珍惜

11、时光 迎接明天播放有关春天的音乐,【百度搜索】:http:/ 、拓展延伸1、互相交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2、景物描写训练:(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3)佳作选读、赏析。四、课堂总结。五、教学反思教学本课,学生在整体感知内容、积累字词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美好,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体,朗诵效果很好,学生感受很深,达到了预期效果,这应该是学习散文必须要做的,但也是容易忽视的。学习本课我也发现了学生很大的缺陷,缺少对生活的观察,缺少对周围事物的体验,特别是对美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诵、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课

12、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体验与表达,效果不错。需要改进的是,由于这次公开课讲得有点急促,所以课堂节奏不够紧凑,以致最后时间不够用,有点超时,因此在备课方面应该更充分。 五、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 姓名:王学彩 职称:中一 电话:13853627050 电子邮件:wxcdyx_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营丘镇河头中学我叫王学彩,是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河头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任教初中语文 16 年,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研究,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建立自主互助型课堂,加强学生小组建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今年任教初三,春是自我感觉比较成功的一节公开课,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