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与伏安分析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0587150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谱与伏安分析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谱与伏安分析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J 题目:极谱与伏安分析法1111 直流极谱法中将滴汞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浸入试液中组成电解电池,两个电极的性质应为 ( 3 )(1) 两个电极都是极化电极 (2) 两个电极都是去极化电极(3) 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4) 滴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是极化电极1112 在极谱分析中,在底液中加入配合剂后,金属离子则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随着配合剂浓度增加,半波电位变化的方式为 ( 2 )(1) 向更正的方向移动 (2) 向更负的方向移动 (3) 不改变(4) 决定于配合剂的性质,可能向正,可能向负移动1118 极谱催化波的形成过程如下:O + ne- R (电极反应

2、)_R + Z O (化学反应)其产生机理是 ( 1 )(1) O 催化 Z 的还原 (2) O 催化 R 的氧化(3) Z 催化 O 的还原 (4) Z 催化 R 的氧化1119 影响经典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 ( 2 )(1) 迁移电流的存在 (2) 充电电流的存在 (3) 氧波的出现 (4) 极大现象的出现1120 溶出伏安法可采用的工作电极为 ( 2 )(1) 滴汞电极 (2) 悬汞电极 (3) 银氯化银电极 (4) 玻璃电极1121 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为 ( 4 )(1) 滴汞表面的不断更新 (2) 溶液中的被测物质向电极表面扩散(3) 电化学极化的存在 (4) 电极表面附近产

3、生浓差极化1128 二只 50mL 容量瓶,分别为 (1)、(2),在 (1)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 10A,在 (2) 号容量瓶中加入 Cd2+未知液 5.0mL,再加 0.005mol/LCd2+ 标准溶液 5.0mL,测得扩散电流为 15A,未知溶液中 Cd2+的浓度是多少 (mol/L) ?( 3 )(1) 0.0025 (2) 0.005 (3) 0.010 (4) 0.0201132 某未知液 10.0mL 中锌的波高为 4.0cm,将 0.50mL 110-3mol/L 的锌标准溶液加到该未知液中去,混合液中锌的波高增至 9.0cm,未知液中

4、锌的浓度是多少(mol/L)? ( 3 )(1) 1.3410-4 (2) 210-4 (3) 3.6710-4 (4) 410-41142 极谱分析使用去极化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其目的是 ( 4 )(1) 产生完全浓差极化 (2) 降低溶液 iR 降(3) 使其电极电位随外加电压而变 (4) 使其电极电位不随外加电压而变1145 金属配离子的半波电位一般要比简单金属离子半波电位负,半波电位的负移程度主要决定于 ( 2 )(1) 配离子的浓度 (2)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3) 配位数大小 (4) 配离子的活度系数1150 在极谱分析中与极限扩散电流呈正比关系的是 ( 2 )(1) 汞柱高度平方

5、(2) 汞柱高度平方根 (3) 汞柱高度的一半 (4) 汞柱高度1151 在 0.1mol/L HCl 介质中,已知 Bi3+ + 3e- Bi, E1/2 = -0.08V, Pb2+ 2e- Pb ,E 1/2 = -0.45V (vs SCE),用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铋和铅,试回答:当极化电压由 +0.10V 扫向 -0.70V(vs SCE) 时有两个极谱波出现,这些极谱波是:( 2 )(1) 氧化波 (2) 还原波 (3) 氧化还原综合波 (4) 平行催化波1152 平行反应极谱催化电流 i 和汞柱高度 h 之间的关系是: ( 3 )2(1) i h 1/2 (2) i h (3)

6、i h 0 (4) i h21153 交流极谱的灵敏度为 10-5 mol/L 左右,和经典极谱法相当,其灵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2 )(1) 在电解过程中没有加直流电压 (2) 采用了快速加电压方式,有较大的充电电流(3) 迁移电流太大 (4) 电极反应跟不上电压变化速度1154 脉冲极谱法也能用于那些电极反应较慢(不可逆反应)物质的微量分析,这是因为( 3 )(1) 采用脉冲方式加电压 (2) 采用了较短的脉冲持续时间(3) 采用了较长的脉冲持续时间 (4) 采用了在滴汞生长后期施加电压方式1160 用经典极谱法测定浓度为 110-3 mol/L Cd2+ 时,为了消除迁移电流,可采用

7、( 4 )(1) 加入明胶 (2) 加入 0.001 mol/L KCl (3) 加入 0.01 mol/L KCl (4) 加入 0.1 mol/L KCl1161 用经典极谱法在 0.1 mol/L 的氨氯化铵介质中测定镉时,除氧的方法为 ( 4 )(1) 通入二氧化碳 (2) 加还原铁粉 (3) 加硝酸钾 (4) 加亚硫酸钠1162 影响经典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 ( 2 )(1) 迁移电流 (2) 充电电流 (3) 极大现象 (4) 氧波1163 与可逆极谱波的半波电位有关的因素是 ( 2 )(1) 被测离子的浓度 (2) 支持电解质的组成和浓度 (3) 汞滴下落时间 (4) 通氮

8、气时间1164 不可逆极谱波在达到极限扩散电流区域时,控制电流的因素是 ( 2 )(1) 电极反应速度 (2) 扩散速度 (3) 电极反应与扩散速度 (4) 支持电解质的迁移速度1168 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 4 )(1)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2) 阳极电位越正、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3)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正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4) 阳极电位越负、析出电位越负者越易在阳极上氧化1169 平行反应极谱催化波的反应机理如下: O + ne- R (电极反应)_R + Z O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 1 )(1) 物质 O 催化了

9、物质 Z 的还原 (2) 物质 R 催化了物质 Z 的还原(3) 物质 Z 催化了物质 O 的还原 (4) 物质 O 催化了物质 R 的氧化1170 单扫描示波极谱可逆还原波的峰电位 ( 3 )(1) 与氧化波的峰电位相同 (2) 较氧化波的峰电位正 59/n mV(3) 较氧化波的峰电位负 59/n mV (4) 较氧化波的峰电位负 n/59 mV1201 当极谱电流完全受扩散速度控制时,其极限扩散电流 id 的大小 ( 1 )(1) 与汞滴大小有关 (2) 与汞柱无关 (3) 与温度无关 (4) 与施加电压有关1202 为了提高溶出伏安法的灵敏度,在微电极上电积富集的时间 ( 4 )(1)

10、 越长越好 (2) 越短越好 (3) 一定时间 (4) 根据实验来确定1203 方波极谱由于较彻底地清除了充电电流,所以对溶液中支持电解质要求不高,通常在被测液中 ( 1 )(1) 可以不加支持电解质 (2) 加入极少量支持电解质(3) 应加少量支持电解质 (4) 加入过量支持电解质1204 在单扫描示波极谱分析中,被测液中的溶解氧对测定结果 ( 3 )(1) 有很大影响 (2) 有影响 (3) 没有影响 (4) 应通 N2 除 O21208 在单扫描极谱法中,可逆电极反应的峰电位与直流极谱波半波电位的关系是( 3 )(1) E p =E1/2 (2) E p = E 1/2 - 0.059/

11、n3(3) E p = E 1/2 - 1.1RT/(nF) (4) E p = E 1/2 + 1.1 RT/(nF)1209 下列何种电位为定值时,可判断一个极谱还原波是可逆波 ( 4 )(1) E 1/2 为定值 (2) E 3/4 为定值 (3) E 1/4 为定值 (4) E 3/4 - E 1/4 = -0.564/n1210 在恒电位极谱分析中,滴汞电极的面积与汞的流速和滴下的时间 t 的关系是( 1 )(1) m2/3 t1/6 (2) m2/3 t2/3 (3) mt (4) t1/6/m1/31492 直流极谱中由于迁移电流的存在, 使测量到的电流比正常情况要 ( 4 )(

12、1)大 (2)小 (3)没有影响 (4)可大, 也可小1493 极谱定量分析中, 与被测物浓度呈正比的电流是 ( 4 )(1)极限电流 (2)扩散电流 (3)扩散电流减去残余电流 (4)极限扩散电流1494 极谱分析中, 在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其目的是为了消除 ( 3 )(1)迁移电流 (2)光电电流 (3)极谱极大 (4)残余电流1495 极谱扣除底电流后得到的电流包含 ( 2 )(1)残余电流 (2)扩散电流 (3)电容电流 (4)迁移电流1496 极谱分析中, 为了消除叠波的干扰, 最宜采用 ( 1 )(1)加入适当的配合剂 (2)分离后测定 (3)加入表面活性剂 (4)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1497 极谱分析是特殊的电解, 是由于 ( 3 )(1)测量时, 被测物不必 100的被电解 (2)溶液不用搅拌(3)微电极产生浓差极化 (4)通过的电流极小1498 极谱分析中, 底液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