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7070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至四次作业答案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答:1.评价分析哲学的局限性(一)分析哲学由于它重在方法,不考虑哲学思想体系问题,这样必然使方法分析有时陷于困境,不仅无法回答教育哲学中的根本问题,甚至对一些教育概念和术语也很难分析清楚。(二)分析哲学不仅反对建立本体论、认识论的体系,而且反对回答人生观、伦理观和价值观等问题,因而价值问题和道德问题在分析哲学中是没有地位的。(三)由于分析哲学只重视对问题进行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其结果常常是走向支离破碎或咬文嚼字,成为烦琐哲学的一种形式。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2.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级的一种社会思潮。

2、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12世纪以前,培养僧侣的修道院是学校教育的唯一形式,神学是唯一的学科。12世纪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了非教会的世俗学校和教授语言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文学科”,同“神学”相区别、相对立。所以,人们把1416世纪欧洲的世俗文化以及其中所贯彻的反封建反神学的新社会思潮称为人文主义。就其主流来说,人文主义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利益。它宣扬以人为本,赞美人的力量,讴歌世俗生活,鼓吹个性解放,实质上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式.3.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3、。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第五、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第七、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依靠教育科学指导教育实践,遵循规律成为现代教育活动的基本理念。4.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首先,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一是文化作为教育的内容,影响教育内容的状态,影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二是文化影响教育的模式、方法与手段等,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教育的内容选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采取的方法手段等都有显著差异。其次,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是巨大,既

4、可以通过对文化的传递、发展、交流、整合,而促进文化的发展;也会因为教育不当而导致文化的扭曲、缺失,甚至中断。二、论述题: 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持的科学态度答:1.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以儒学为主并博采众长中国传统教育哲 学的特点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天人合一,政教统一,问道结合,知行一致塑造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性格。我们说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不是说儒家思想涵盖了全部,或者说其他各派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内,在文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其他各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由各派的相互之争,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5、,包括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对此需要我们进行缜密的又是全面的研究,需要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博采众长,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教育哲学体系所用.2.(1)坚持历史观点传统都是历史的产物,必然有其历史的特点和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历史的评价事件和人物;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注意,我们尊重历史但不是颂古非今,而是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2)坚持科学分析态度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既是历史传统,又是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就难免良莠杂陈,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删选工作,对过去的东西进行缜密研究和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上某些错误的结论中吸取教训

6、,以免再重蹈覆辙,因此,对于历史遗产,即使是优秀的,也必须持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态度,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都不可能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3)要在现代化上下功夫要做到“古为今用”,就需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接轨,涌现当代的科学观来审视过去,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丰富过去和解释过去。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智慧的民族,对人类文化教育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在继承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使其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教育服务,这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应当采取的科学态度第二次作业一、简答题:1.简述理性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

7、响。答:理性主义者都认为单靠经验不能获得真知,甚至认为从经验得来的感性知识是混乱的、不正确的。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真知的来源是靠“天赋观念”,他们认为从先天得来的范畴或形式是普遍的和不变的,因而也就保证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理性主义者都主张知识的构成靠一定的先验形式,他们把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当成了先验形式,并认为这些先验的形式,如同现成的模型一样,对知识起着规范的作用。影响:(1)在教育价值上,理性主义的一般倾向是:重知识,轻实践;重视文科教育,轻视实际教育;重视理论学科,轻视实用学科。他们把文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学科和实用学科分为高低、贵贱,引起了后来有关教育价值问题的许多争议。在理性

8、主义者看来,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理性主义这些主张,当然越来越不易为人们所接受。(2)在教育政治方面,理性主义者偏重理性训练,注意人的内心的活动;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形式训练。他们把理性的训练,看得比传授某些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他们认为记忆许多死的知识是徒劳的。理性主义者注重形式训练,从发展一个人的智力的意义上看,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完全脱离实际,只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推理的活动,这种训练也不可避免的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分歧,经常在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当前在心理学上的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之争,也在某些方面不同程

9、度地反映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争论中的一些问题。2简述进步主义的基本原则。答: 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协会公布了“七点原则声明”:(1)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动机。(3)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一个布置作业的监工。(4)进行有关学生发展的科学研究。(5)对于儿童身体的发展给予很大的注意。(6)适应儿童生活的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7)在教育运动中,进步学校是一个领导。3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答:(1)课堂管理目标的确定,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是从明确目标开始的。(2)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课堂管理的环境建设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建设两个方面。(3)课堂

10、管理手段的运用沟通:沟通是信息的交换。良好的师生沟通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沟通这一管理手段,采用简单、有效的图像、符号等作为载体,使沟通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保持一种真诚、信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此外,教师还要主动积极地创造利于沟通的良好气氛,并对学生的沟通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4)课堂管理有效进展的保证激励:激励的方式有利用物质剌激作为鼓励手段的物质激励;有利用精神因素作为鼓励手段的精神激励;也有利用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作为鼓励手段的情感激励。教师要善于综合利用这三种激励方式,使其产生有效的效果。4.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

11、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1)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政治主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2)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二、论述题1.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个人在回答中需要展开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永恒主义教育是

12、20世纪30年代自美国兴起并波及西欧各国的新传统教育流派。它以实在论为其哲学基础,提倡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猛烈抨击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试图以古典文明、传统文化构筑资产阶级的人文精神,以求扶正资产阶级的物质膨胀与精神颓废的社会失衡,其影响深刻且久远。从该派教育思想对重塑传统文明、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价值视角出发,阐明其思想及其发展,以期从中探寻对我们的教育在新世纪人文精神建设的有益启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永恒理性:目的论旨向人文精神 永恒主义教育代表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类共同永恒不变的特性。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人的理性,培养人的永恒“理性”是教育的永恒性原则。永恒

13、主义教育的倡导者赫钦斯(R.M.Hutchis1899)明言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出人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永恒的人服务。该教育流派的另外一个代表艾德勒说:“如果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在全部历史时代其性质都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不管是什么文化或什么时代,在任何健全的教育方案中都必须有某种永恒的特色,”1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极力强调的永恒性,这是该教育流派得其名的由来。那么,他们所崇尚的教育的永恒的因素归根结底是什么?永恒主义代表者在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时,指责该教育思想只注重眼前得失和学生对现实的一味适应,而忽视了教育对人类宝贵精神遗产进行传递的使命。永恒主义教育流派在他们的课程论中,将古典人文知识、传统文

14、化遗产几乎置于至高无上的圣座,并认为其中蕴涵了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这是教育所要培养的永恒“理性”的源泉或途径。那些历经数世纪风雨而残骸犹存的中世纪古典文明,也恰是永恒主义所膜拜的永恒人性。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是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论的另外一种表述。换言之,以传统的文明移植于现代人的身上,这就是教育的永恒性质的体现。永恒主义的理性培养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20世纪之初,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西方欧美国家,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大爆炸,却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与人文知识的日益肤浅和庸俗。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暴露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中的幼稚和不成熟与资产阶级

15、的自私、贪婪的本性。人们开始怀念那些曾经放射出灿烂文化光芒的古典文明,渴望以传统文化来滋润干枯的现代工业文明。于是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第一次遭遇经济危机的打击所带来的经济萧条、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加剧的混乱,作为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教育自然成为人们进行反省时所关注的焦点,一直占传统地位的进步主义教育所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使之即刻成为众矢之的。这样,一些人文主义者带着对旧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中世纪以来曾长期辉煌的古典文明教育的怀念,寻得古典实在论为其自身的哲学基础,将人性视为人类永恒不变的属性,将培养永恒理性归结为教育的根本目的,高举古典文明教育回归的大旗,向只重视实科教育而忽视文科教育、只强调

16、个性而忽略作为共性的人性的进步主义教育提出挑战。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作为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新传统教育中的生力军,应运而生。新传统教育流派重视教育在促进学术界的统一、民族的统一、思想的统一中的支撑作用。作为新传统教育的一个分支,永恒主义教育把该作用发挥的着眼点放在了所谓的培养永恒理性上面。永恒主义教育批评进步主义的职业教育泛滥损坏了文化的统一、理性的统一、人与人的统一,同时永恒主义教育在对人的永恒性与功用性、文雅与职业、闲暇与工作的关系处理上,一贯坚持前者的统一,并认为这样处理是培养真正的理性,是培养通才并在将来成为专才的基础。永恒主义的这些观点无不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永恒主义教育者坚持教育的永恒性原则,培养那些在他们看来是永恒的理智、永恒的文化、永恒的精神,其意欲匡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倾斜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的良好初衷为世人可鉴,然而不可否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