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6694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财政学导论公共部门:是政府组织体系的总称。所有属于政府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实体(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都属于公共部门。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税式支出:是指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政府担保:就是政府承诺在被担保的经济实体不能履行偿还责任的时候替它承担这一责任。公共定价:是指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价格。公共管制:是指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下属的或私人部门的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的约束性规定并对它们进行管理和

2、控制的行为。 预算外收支:不记录在预算内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决策的收支。 体制外收支:不反映在预算内外收支账户上,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政府的监督和管理的收支活动。 收入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它是政府在分配领域所从事的活动。1、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有哪些区别?(1)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主要区别:前者的所有者是公众,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产生公共收入,在较大的程度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后者的所有者是私人,活动依赖于个人资产,所得的收入属于个人,消费和生产决策以自身利益为行为目标。(2)政府部门和公

3、共企业部门的差别:前者不以盈利为目的,后者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前者一般不从事销售,后者要从事销售;前者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收入来源,后者以销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前者很大程度上依据政府的指令行事,后者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前者主要从事社会消费活动,一般不生产物质产品,后者主要从事物质产品以及各项服务的生产活动。2、 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有何联系?有何区别?(1) 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政府介入的经济活动。(2) 二者的区别在于,公共提供是政府作为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而公共生产政府则是产品或服务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公共提供的产品未必是公共生产的,而公共生产的产品也未必是公共提供的。第二章 财政

4、政策的目标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 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 贫困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处于贫困线以

5、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等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比例被称为基尼系数。它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数值的大小反映了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性程度。 潜在的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调整使得一些人的境况有所改善,而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只要得到改善的人所增加的效用大于受损人所减少的效用,社会总福利通过调整有所增加,这种调整就被称为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社会福利函数:是描述社会福利水平与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其具体形式取决于社会伦理观念。 功利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不管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社

6、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 罗尔斯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富者的一个单位效用与穷者一单位效用不是等价的,一个社会应重视穷人的效用,社会福利水平直接由一个社会中情况最糟的那个人的福利水平来决定。社会追求的目标应是让社会最弱小者的效用最大化。 折衷主义:是介于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之间的社会福利观点,它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小于穷人一单位效用,但它又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只要大道一定的程度,总可以等同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平均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相对关系,而与各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绝对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人们的效用水

7、平都相等,就达到了分配上的理性状态。平均主义所追求的目标是分配上的绝对平均。 最小者最大化原则: 是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目标,主张以社会上最弱小者的效用水平最大化作为评价社会状况的原则。 3、 什么是公平?有哪些不同的公平观念? (1)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理想状态,而理想状态则取决于社会伦理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公平观念:规则公平、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2)规则公平以市场竞争规则来定义的公平,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各人的收入是否与他对生产所做的贡献成比例,而不在于他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3)起点公平主张所有社会成员在竞争的起点应该是公平的,即个人所拥有的天然禀

8、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起点公平承认通过市场竞争和交换所形成的收入分配,只是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4)结果公平是指生产成果在分配上的均等性,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不公平,反之就越公平。结果公平强调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3、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的社会目标有什么区别?(1)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福利观念,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社会福利取决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福利,二者的差别在于在构造社会福利函数时对富人和穷人福利所给的权重不同。(2)功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水平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不管社会的贫富差距如何,每个社会成员的每一单位效用

9、是同等重要的,一个社会应追求社会总效用的最大化。(3)罗尔斯主义:一种社会福利观点,认为富者的一个单位效用与穷者一单位效用不是等价的,在社会福利函数中富人福利的权数为零,社会福利水平直接由一个社会中情况最糟的那个人的福利水平来决定。社会追求的目标应是让社会最弱小者的效用最大化。(4)折衷主义:其观点介于功利主义与罗尔斯主义之间,它认为富人一单位效用的社会价值小于穷人一单位效用,但其权数不为零,富人的效用只要足够大,就可以等同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第三章 混合经济中的财政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 外部效应:是指产品或服务对生产者或购买

10、者以外的人以非价格的方式产生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两种。 优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劣值品:是指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 政府缺陷:是指现实中的政府的不完善之处。 家长主义:其观点认为,一般个人的偏好不能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因为个人的要求和愿望是不理智的,好坏的标准应由理智的偏好来确定,而这种偏好只有少数精英才具有,因此,个人不应该按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行事,而应听从于社会精英的安排。 4、 比较斯密和马克思在政府职能范围的观点上的共同点和区别。(1)斯密提出的第一和第二项职能与马克思提出第五项扣除具有大致相同的性质。斯密提出的政府第三项职能与马克思提

11、出的第五项扣除也有很大的相似性。总之二者都认为一般公共产品领域是政府的职责范围。(2)二者在政府职能范围上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斯密主张政府不直接介入生产,而马克思主张政府全面介入生产,马克思的第一和第二项扣除明确表明了这一观点。另一个区别是斯密没有将收入再分配作为政府的职责,而马克思则在第六项扣除中明确指出社会应该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4、市场缺陷有哪些表现形式?(1)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可以分成两类。(2)第一类市场缺陷是指现实市场中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主要表现为竞争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信息失灵、交易成本、规模经济、

12、宏观经济失衡等。(3)第二类市场缺陷是指市场竞争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优值品或劣值品,收入差距过大。5、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政府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府信息失灵,计划安排失当,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收入分配不公。(2)政府计划或管理过程中的经济人行为,以权谋私,导致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不能达到最佳目标。(3)公共决策程序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不会象一个理性的个人那样具有逻辑一贯的偏好体系,并进行理智的选择。第四章 政府与消费1、什么是公共产品,为什么公共产品的消费需要采用公共提供方式?(1)公共产品性质:非竞争性、非排斥性。(2)非竞争性导致市场不愿提供公

13、共产品:非竞争性使得产品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在按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等量关系定价的假设下,市场不应向消费者收费;在经济人假设下,市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3)非排斥性导致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非排斥性会带来“免费搭车”问题;“免费搭车”现象将导致偏好显示机制的缺失;缺失偏好显示机制市场将无法提供公共产品。(4)公共产品市场提供会造成极大效率损失。2、在产品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条件下,消费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说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就可能性而言,这类产品可采用任何提供方式;就可行性而言,其提供方式取决于产品成本与效益的比较。(2)在产品消费效益与生产成本给定条件下,提供方式的选择取决于

14、税收成本、税收效率损失与收费成本、收费效率损失的比较。(3)收费成本主要取决于收费管理难易程度;收费效率损失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影响。(4)税收成本主要取决于税务机构的征管水平和税收制度的复杂程度;税收效率损失主要取决于税收制度的合理与否以及合理程度。3、如何从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来理解私人产品公共提供的现象?(这一条最好等学完第六章做)(1)从效率的角度看,私人产品应该市场提供。(2)从公平的角度看,市场分配会带来贫富分化;私人产品的公共提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困。(3)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来看,公共提供的对象、产品、数量应以贫困者、必需品、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为界。5、

15、 作图分析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产品的消费方式。第六部分 计算题假定一个社会由A、B、C三人组成,三人对某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PA = -0.5Q + 50,PB = -2Q + 200,PC = -10Q + 1000,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曲线为P = 250。(1)写出该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函数式。(2)符合帕累托有效配置的公共提供量应为多少?(3)若要使公共提供过程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中性的,每个人应缴纳多少单位税额?(4)假定政府实际采取的税收政策使得A承担的单位税额为20,B为70,其余由C承担,与以上计算结果相比,A、B、C三人谁得益?谁受损?分别计算三人的得益或损失。(1)P=PA+PB+PC =-125Q+1250(2)P=-125Q+1250 P=250 Q0=80 (3)PA= -0580+50=10,PB=40,PC=200 (4)A损失=20-10=10,B损失=30,C得益=40第五章 政府与生产科斯定理:其内容是,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把产权赋予谁,市场竞争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庇古税:是指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税收,又称矫正税。 2、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市场缺陷?政府可通过哪些方式来干预生产?答案要点:生产过程中的市场缺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垄断、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