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育种实习报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4657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栽培育种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栽培育种实习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报告学 院:园艺学院 课 程:药用植物栽培育种综合实习 班 级:中药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实习时间2015年5月4日 至 2015年5月8日 实习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三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15 年 5 月16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实习报告1. 实习目的通过药用植物栽培的整地、田间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农事操作,了解药用植物的栽培措施,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农事操作。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几种常见药用植物如桔梗、浙贝母、射干、丹参、茅苍术等的田间管理办法。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及其治理办法。测量各种药用植物不同品种的地径、叶形、株高等各项数据,分析研究各

2、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掌握药用植物的品种特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栽培育种的综合能力。2. 实习内容2.1桔梗田间虫草害治理 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湿润凉爽气候,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喜阳,在荫蔽环境下植株生长细弱。桔梗喜肥,但本次实习的桔梗田间虫草害较严重,需对其进行治理,以免影响桔梗生长。2.1.1桔梗田间草害治理 杂草比驯化的作物适应性要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药用植物田间,杂草会夺取药用植物的水分、日光、养分等,会抑制药用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次实习的三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桔梗田间有许多种类的杂草,对桔梗的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对其草害进行治理。2.1.

3、1.1桔梗田间除草办法人工拔除:徒手将桔梗田间的杂草拔除,注意一定要将根部拔除,防止根部残留在底下,长出新叶,再次危害药用植物。工具翻除:植株较为大型,或根部极难拔除的杂草(如空心莲子草),采用锄头,铲子,铁锹等工具,翻起杂草区的土块,将杂草连根除去。注意事项:除去的杂草不要仍然放在同一片药田中,应转移至别的区域,以免杂草种子或根等残留在土中,再次生长,影响药用植物生长;此外,除去的杂草切勿丢弃在沟中,以免导致排水不畅。2.1.1.2桔梗田间杂草类型 经过调查统计,桔梗田间杂草有如下种类:数量极多一年蓬、空心莲子草数量较多鼠曲草、拉拉藤、小蓟、野豌豆、繁缕、老鹳草数量较少泽漆、狗尾草、荠菜、风

4、轮草、苦麦菜数量极少香附、毛莓、麦冬、泥胡菜、刺槐 本次实习的桔梗田间杂草种类较多,说明该药田已很长一段时间未治理。其中,数量最为庞大的杂草是一年蓬,说明该药田较为贫瘠,且缺乏氮元素,但土壤并未板结,整体土质较为疏松,其根部较为容易去除。经过此次除草后,桔梗田整体更为美观,也为后面桔梗品种的各项数据调查带来了方便。2.1.2桔梗田间虫害治理2.1.2.1桔梗田间虫害类型田间害虫多以植物的根茎为食,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需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理。本次实习过程中,在桔梗田间调查得到的害虫类型有如下几种:常见害虫大地老虎、蝗虫、华北大黑腮金龟(蛴螬)、鼠妇、草地螟、红蜘蛛在除草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桔梗

5、植株生长状态不良,呈现严重病态,经挖掘其生长土块,发现病态桔梗已呈现出无根或根腐烂的状态,应是排水不良导致的根腐烂或是大地老虎切断桔梗幼苗近地面的茎部所致。在靠近桑树林区域,较为荫蔽处的桔梗田,叶片被啃食情况较阳处桔梗严重,经调查发现,荫蔽处桔梗田潜伏有草地螟。经过分析,得出该药田主要虫害为大地老虎和草地螟,危害桔梗的地下部为和植物叶片。此外,在较为荫蔽处用锄头锄开土层,发现大量鼠妇,也是危害叶片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该荫蔽处桔梗的根因排水较差而致腐烂。2.1.2.2桔梗田间除虫方法地下害虫:在除草翻土的过程中,将潜伏在地下的大地老虎的幼虫、鼠妇等从地下翻出,运用踩踏等物理方法将其杀死,或将带

6、有虫体的土块抛离桔梗田。地上害虫: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地上害虫如金龟、螟、蝗虫等,可在本次治理结束后通过喷洒化学药品,诱杀,翻耕土壤以杀灭土壤中的虫卵等方法对害虫进行防治。2.2桔梗品种调查 桔梗属仅有桔梗一个种,但种内有许多不同品种,例如蓝花、粉花、黄花、白花等。本次实习的桔梗田间存在绿色和红色两个品种,还有绿色间有部分红色的,应为绿色和红色品种杂交得到的品种。项目植株颜色编号叶长叶宽长/宽叶型株高地茎锯齿齿深叶深合计总计单株红15.52.12.62 狭长500.61.3/1.41.08 +3924.21.92.21 狭长420.51.3/1.51.15 +363.31.82 宽卵380.71

7、.6/21.25 +绿43.21.62.00 宽卵140.30.8/0.91.13 +354.522.25 狭长260.41/1.21.20 +64.32.41.79 宽卵30.60.71.3/1.51.15 +红+绿762.92.07 宽卵310.51.2/1.41.17 +384.122.05 宽卵210.451.3/1.41.08 +93.51.52.33 狭长44.50.50.85/11.18 +多株红10(2株)52.12.38 狭长320.61.5/1.61.07 +144511(4株)3.71.72.18 宽卵350.61/1.11.10 +12(5株)42.31.74 宽卵36

8、0.51.15/1.31.13 +13(3株)4.31.92.26 狭长380.451.25/1.51.20 +绿14(2株)4.422.20 狭长260.41/1.151.15 +2015(9株)3.51.62.19 宽卵23.50.40.9/11.11 +16(3株)51.82.78 狭长240.31.05/1.21.14 +17(6株)4.522.25 狭长330.41/1.21.20 +红+绿18(3株)4.82.12.29 狭长350.41/1.11.10 +1119(3株)3.81.72.24 狭长22.50.41.1/1.41.27 +20(5株)4.11.92.16 宽卵230

9、.41.3/1.51.15 +2.2.1桔梗各项数据统计 本次实、和我三人为一组,对桔梗品种进行了各项数据的统计,分为单株和多株两种分别进行整理。单株是指一块桔梗的肉质根上只生长一棵桔梗苗,多株是指一个肉质根的地上可能同时生长约两到五棵桔梗不等。从理论上来说,多株的质量应交单株的质量好,因为多株桔梗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桔梗为喜光植物,因此多株的桔梗从理论上来说较好。接下来,对表格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2.2.2.桔梗各项数据具体分析2.2.2.1桔梗茎干数据分析 从上表可看出,绿色杆的桔梗品种数量较多,其次是红色杆品种,最后是杂色杆的品种。理论上来说红色杆的品种较绿色杆的品种更好,由上方饼

10、状图可得知,该桔梗田内的桔梗品种质量并不是特别好,但因为其数量差别不太大,因此也不算太差。从前文的该片桔梗田的虫草害及土质分析也可以对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证明。 将株高和地径的数据进行对比,其表格如下:株高142122.52323.524262630.631323335353638384244.550地径0.30.450.40.40.40.30.40.40.70.50.60.40.60.40.50.70.450.50.50.6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地径也增大,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其规律,将上表制成图表,其折线图如下: 从该图表中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出,地径与株高是呈线性关系的,

11、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地径也相对增大。 将地径与株高按照品种不同分开统计,按从小到大排序,绘制成数据表格,如下:红色绿色杂色株高383642323550381424262623.53330.63522.523213144.5地径0.450.50.50.60.60.60.70.30.30.40.40.40.40.70.40.40.40.450.50.5 从中可以看出,红色杆品种的地径比绿色杆普遍要大,杂色杆介于二者之间。说明红色杆桔梗的茎干比绿色杆茎干的桔梗要粗。说明红色杆桔梗的品种更好。2.2.2.2桔梗叶片数据分析(1) 叶形分析将叶长值与叶宽值相除,得到一个数值,将该数值与2.2进行比较,小

12、于2.2则为宽卵形,大于2.2则为狭长型,由此来分别桔梗叶片的叶形。统计得到以下表格:长/宽2.00 2.05 2.24 2.16 2.19 2.78 2.25 2.20 1.79 2.07 2.38 2.25 2.18 2.29 1.74 1.82 2.26 2.21 2.33 2.62 株高142122.52323.524262630.631323335353638384244.550将以上【长/宽】数据分为宽卵形和狭长型,对其进行株数统计,得到以下结果: 由此看出,桔梗叶片宽卵形略多于狭长形,但宽卵形为28,狭长形为26,其差别并不是很明显,从目前这个数值暂时没有看出叶形能呈现出的规律。将叶的长宽比与其植株高度相联系进行分析,绘制表格如下: 由上表可得出,长宽比越大的,其植株高度越高。说明植株较高的桔梗一般为狭长形叶片,而植株较矮小的多为宽卵形。这可能是由于较矮植株因长在较高植株下,受光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