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4582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重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鲁金金 主编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与工程学院4项目一 线路工程测量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线路测量的相关测量技术标准规范;2、了解掌握线路测量的作业过程3、掌握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中线测量、纵断面和横断面测量的作业方法和过程;4、掌握纵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和工程土(石)方量的计算方法,并熟悉进行路线坡度设计的依据和方法。5、掌握用南方CASS进行土方量计算二、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GPS、木桩、钢尺、铁钉、油漆、记录夹,铁锤等。3、 任务 四级公路项目1.项目概况 四级公路项目位于位于桂林理工大博文管理学院食堂附近,是理工大后门通向五塘村的主要通道。该路段长达2.5

2、公里左右,目前是路面是黄土碎石路,其路基所在地区多为荒地,地表比较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在三度以内。路线中心两侧是荒地农田,也有林地等。2.项目要求 道路断面宽度采用单幅路混合交通:行车道宽度4米,两侧人行道个1米,共6米宽。计算行车速度采用支路级,20km/h平面设计指标圆曲线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70米 设超高推荐半径:40米设超高最小半径:20米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500米圆曲线最小长度:20米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0米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3% 最大合成坡度:4%坡度最小长度:60米 竖曲线最小半径:150米,极限值:1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20米 横断面设计最大超高:2%

3、 超高渐变率:1 /50停车视距:20米四、主要内容:线路初测 为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完整的控制基准及详细的地形信息; (1)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测量要求,沿道路采用GPS测量方法每隔1KM左右布设1对控制点,若在区域内控制点不能满足中心桩放样及带状图测绘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点加密。本次实习控制点加密可采用GPS-RTK技术或常规作业模式进行,若采用常规作业时,导线观测要严格按照城市测量规范要求进行,且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导线长度和导线相对闭合差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 基平测量,沿线路布设水准点,并按项目情况进行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线路定测 定测阶段主要的测量工作

4、任务是,将定线设计的公路中线(直线段及曲线)测设于实地;进行线路的纵、横断面测量,线路竖曲线设计等;1.中线测量 2.纵断面测量 3.横断面测量 4.纵横断面图的测绘 5.土(石)方的计算 五、作业步骤和方法要求:各小组在所测地形图上设计含有几个转折点的线路中线,线路转向处用缓和曲线或圆曲线连接。(1)中线测量 根据中线附近的控制点和地物,可采用穿线交点,拨角放线等方法测设线路各交点,并用测回法观测线路各偏角一测回。然后从线路起点开始,沿中线每隔20m或50m(曲线上根据曲线半径每隔20m、10m或5m)量距定出整桩,并在地面坡度变换处、中线与其他主要地物(如已有道路、河流、输电线)相交之处设

5、加桩,在曲线交点处设立主点桩。中线定线时,可采用经纬仪定线或目估定线,量距采用一般钢尺量距,曲线测设可采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或极坐标法。本次实习采用导线测量方法,从已知控制点出发,将交点作为导线点,进行交点坐标采集,最后闭合到已知控制点。并进行内业计算后,得出符合要求的导线点坐标,最后将采集到的坐标,采用南方CASS进行线路设计,按20m一个中桩,得出中桩坐标,倒入全站仪或GPS RTK中,进行外业中桩放样。线路精度要求是:直线部分纵向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0,横向误差应小于5cm;曲线部分纵向相对闭合差应小于1l000,横向闭合差应小于10cm。里程桩的编号:0+000,0+020,0+04

6、0,加桩编号按实际距离为准。如:0+027,0+055,。(2)纵断面测量 1).中平测量以相邻水准点为一个测段,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等外水准测量要求逐个测定中桩的地面高程,附合至下一个水准点。作业中应注意: 为提高作业效率,一个测站可以有若干个间视(前视),并采用视线高方法进行计算,故记录时应注意分清后视、前视和间视,不能有误。 各桩号的高程以桩的地面高程为准,不能测桩顶。 注意水准点的闭合或附合,以及其限差要求,以确保水准测量无差错。本次实习在放样中桩的同时,采集中桩点三维坐标,记录中桩点高程。 2).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里程桩为横坐标,比例尺为1:1000,以高程为纵坐标,比例尺1:100

7、,在毫米方格纸上绘出纵断面图。 纵断面图应包括以下内容:桩号、填挖土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度、坡度与距离,填挖数、直线与曲线。 具体内容的安排,不做统一规定、以美观、明确、易读为好,各人可自由发挥。(3)横断面测量用CASS绘出纵横断面图,运用断面法算出填挖的土方量;横断面测量的主要内容是在各中桩处测定垂直于道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然后 绘成横断面图。横断面的测量宽度由路基宽度以及地形情况确定,此次实习要求在中线两侧各测10米测量中距离和高程要求准确到0.1m。采用皮尺、竹杆(或标尺、标杆)作简易测量。记录注意分清左、右端。以分数形式记录,分子高程,分母水平距离;如。(4). 横断面图的绘制绘图

8、时,纵、横比例保持一致,先在毫米纸上标定中桩位置,由中桩开始逐一将特征点画在图上,再用直线连接,即得断面的地面线。然后将路基断面设计线,按同比例画在横断面图上,然后计算该面的填挖面积。本次实习将外业采集坐标倒入南方CASS,利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纵横断面绘制,道路设计文件的编写参照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指标进行,并进行土方量计算。(5). 土(石)方量的计算在横断面图上计算各桩号的填挖面积,然后用平均断面法计算相邻桩号的土石方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F1、F2为相邻中桩处的横断面,面积分别按填方、挖方计算,d为相邻两中桩距离,可由桩号或纵断面图获取。(6) 参照项目要求设计道路的路面和竖向。6

9、、 成果提交1、 线路测量技术设计书2、 线路控制网坐标成果3、纵断面图;4、原地面横断面测量记录表;5、逐桩坐标表;6、路基横断面图;7、竖曲线表;8、直曲表;9、技术总结。 项目二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一、要求1. 掌握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的设计、文件编写;2. 掌握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变形观测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3. 掌握变形观测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以及成果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格式。二、仪器和工具 DS1水准仪一台(含水准尺和尺垫)、皮尺一把、记录夹一个,计算器一台。3、 任务 每个小组按三期完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并进行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四、主要内容:1. 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 二

10、等水准测量。3. 变形观测数据处理。4. 成果分析。. 五、作业步骤和方法要求观测精度:本次变形观测对象为教二栋教学楼,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1997),可按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基准点至沉降点应往返观测,沉降点观测线路应形成闭合环,往返较差和高差闭合差应mm,(n为测站数),最大不超过mm。观测成果在限差内按观测距离或测站数分配闭合差计算高程。观测时一定要爱护观测标志,尺子放在观测点上应用力轻,立尺一定要直,观测时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每站前后视距差小于3米,累计前后视距差应小于3米。要求大家根据变形观测规程对教二楼进行变形观测方案设计,根据实际教二楼情况进行观测点点位布设,并

11、进行3期的沉降观测,本次实习采用二级要求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六、成果提交 1、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2、外业观测原始记录 3、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成果 4、项目总结项目三 建筑物放样(选)一 、要求 1、熟悉在建筑场地上测设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到实地的方法和过程 2、练习点位、直线等的测设方法二、仪器和工具 每组领取:全站仪1台,铁钉若干,油漆,计算器1个。3、 任务 各小组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在教一楼约0.2平方米空地跟据给定的施工坐标及城市坐标中的坐标及方位角,设计并放样横向120米,纵向边长50米方格格网。四、内容和方法(1)根据项目要求,依据工程测量规范,撰写

12、建筑物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2)方格网点的布设,应与建(构)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并构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3)根据各小组的设计情况,进行实地放样,点位偏离直线应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4)如果已知方格网的西南角施工坐标为(200.000,200.000),施工坐标系X和Y轴平行于方格网,现如果已知西南角在城市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791668.236,6688.688),方格网西南角至西北角边的方位为301020,编制施工坐标和坐标成果对照表。(5)放样4栋建筑物。要求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放样,并编制极坐标法放样

13、成果表。(6)编制建筑物在城市坐标系的坐标成果表。每人交建筑基线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和检测记录;房屋放样数据计算、放样略图及检测记录;检测结果。房屋编号左下角坐标右上角坐标边长1205,205255,22520*502205,235255,28550*503205,295255,31520*504270,205310,25550*405270,265310,31550*40五、成果提交1、建筑方格网测量技术设计书2、放样数据表3、坐标转换成果表4、项目总结项目四 南洲桥等参观实习(选)南洲大桥工程项目监控测量内容1、南洲大桥简介南洲桥采用曲线型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方案,项目估算总投资2.2亿元。

14、南洲桥工程西岸连接桂柳、桂黄高速公路及新火车站,东岸连接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尧山风景区,主线全长1120米,其中南洲桥主桥长328米,宽45米;引道长792米,宽60米,东岸匝道长783米,宽19米。2005年开工,2007年11月2日,举行完工仪式。2、监测内容南洲大桥因建筑造型需要,构造独特,塔为曲线形H型混凝土塔,塔身壁厚为0.8m的箱形截面,箱形截面内设钢套箱,采用节段现浇。主跨主梁采用钢砼叠合梁结构,钢结构工厂预制,节段安装的施工工艺。根据这一结构特点和主体施工顺序,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该桥施工过程中曲塔线形,主梁受力和变形状态的监测和调整,以使主梁的线形和塔顶位移符合设计预先的期望,确保成桥时桥梁结构在恒载状态下达到设计确定的内力和几何状态。上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在施工控制环节中,加强施工现场的测量工作。它是保证施工控制目标得以实现,复核施工放样准确度的必要保障。施工控制中测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平面控制网建立及复测与水准网建立及复测 为满足南洲桥施工测量监测及变形观测,需要布设四个强制对中标志的平面控制基准网,建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