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4241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与预防(木饰面工程)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通病与预防 木饰面工程 过程控制 木饰面工程-1毛建明、周国清(2009.10)通病现象:墙面木饰面工艺缝没通缝,原因分析:项目部对木饰面排版不重视(复核)及深化设计策划不到位;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工厂的深化图纸项目部要复核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2薛惠军(2009.9)通病现象:壁面造型木饰面出现油漆变色,起花斑。产生原因:1、通风条件差,墙体内部湿度偏大,尤其基层板是中密度板,背板未进行底漆封闭;2、浴室、卫生间有壁面造型木饰面部位墙面未做防潮处理,造成油漆变色。解决措施:1、房间保持通风透气,基层板背板底漆封闭;2、浴室、卫生间木饰面基础板使用多层板;3、容易受潮的墙面架

2、空做好防潮处理。 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3唐江(2009.9)通病现象:木饰面基层木龙骨表皮清理不符合装饰质量要求。原因分析:1、木基层表皮没处理干净,易有虫蛀和脱落;2、木方表皮没处理,表面平整度和受力面会受到影响,做面层时易起鼓和不平;3、项目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差;4、项目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质量技术交底或工人不按质量交底施工执行、经验不足;5、项目对过程施工质量没有进行检查验收。解决办法:1、项目部要不断学习规范质量要求,严格安施工质量要求执行,对工人加强装饰施工质量交底及经验教导和传授。2、如使用带边、皮木方做基层时,必须将表皮清除;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检查和验收,保证每道

3、工序质量的合格状态并不能影响下道工作质量。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4孔建林(2009.10)通病现象:在同一部位相邻的两个门套出现高低差,影响整体效果。原因分析:1前期策划不到位。尺寸标高的落差项目部没有和设计师进行沟通变更。2家具厂工人对现场木门套尺寸放线测量不正确,项目部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前期策划放线必须核对图纸,发现在同一部位相邻的两个门套出现高低差,项目部要和设计师及时沟通变更。2施工人员对现场木门套尺寸放线测量,项目部要严格把关复核无误之后再下单。3项目部要对施工班组进行严格的技术交底,在同一部位相邻的两个门套不能出现高低差,保证两个门套高度一致,

4、门套上口对角平线,垂直吻合的装饰效果。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5夏策峰(2009.11)通病现象:导轨暗藏移门内部未作处理。原因分析:深化设计时考虑不周,门安装使用时易透过门上玻璃折射看见内部基层,影响美观。解决办法(预防措施):深化设计要考虑装饰面层伸进移门内20cm左右或用石膏板封闭见白处理。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6李晓宇(2009.11)通病现象:木饰面平接,收头难处理。原因分析:前期策划不到位,未考虑平接产生的自然缝及密拼产生的变形问题。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前期策划时要提前考虑后期收头的问题。2、在深化设计时,应考虑相邻的木饰面(在不影响设计整体效果的情况下)一

5、侧缩进去5mm的工艺槽(要贴木皮),使缝隙留在阴角处。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7薛惠军(2009.11)通病现象:中密度板基础的成品木饰面门出现开裂。原因分析:1、门结构图对用材没有明确注明,制作加工时对地弹簧配件及铰链安装位置没有加固措施。2、中密度板基础门易受潮,使用频率高,造成开裂现象。解决措施: 1、现场深化设计,对门结构图用材要求要明确注明,制作加工时要对地弹簧及铰链安装位置进行加固。不得使用中密度板。2、厨房餐厅等易受潮部位木饰面门基础不的使用中密度板,安装地弹簧配件及铰链固定螺丝长度要1.5寸以上,确保使用功能。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8李胜来(2009.12)通

6、病现象:墙面面层为成品木饰面,采用轻钢龙骨做基层,用主吊固定主龙骨,基层容易松动且平整度不好控制,造成面层质量收影响。原因分析: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不足,质量意识不够。预防措施:1、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2、采用卡式龙骨做基层(或采用木龙骨加多层板基层)。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正确的做法:卡式龙骨基层正确的做法:木龙骨加多层板基层木饰面工程-9范焕民(2008.10)通病现象:踢脚线条厚大与门头线条厚度,影响观感。原因分析:1、技术交底不清;2、制作工人常识不够。解决办法(预防措施):门头线条厚度应大于踢脚线条厚度0.5左右mm。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10范焕民(2008.8)通病现象

7、:门套上沿压线条与石膏板吊顶收头间隙过小,收头困难,观感不好。原因分析:1、策划不周; 2、管理人员施工经验不足。解决办法:1、在层高有条件的情况下,门套上沿压线条应离吊顶保持一定的距离,便利施工(50mm以上)。2;也可以将门套上沿压线条顶足吊顶(拼缝间留条工艺缝)。问题图片:正确图片:门套上沿压线条顶足吊顶(拼缝间留条工艺缝)。在层高有条件的情况下,门套上沿压线条应离吊顶保持一定的距离,便利收头(50mm以上)。木饰面工程-11孔建林(2008.8)通病现象:门套未紧靠墙面原因分析:1、项目部对施工班组的施工规范和技术交底不到位;2、施工人员在未掌握施工规范和安装技术的情况下盲目施工。解决

8、办法:1、项目部对施工班组必须进行严格的施工规范和技术交底;2、施工人员发现墙面不平整要及时汇报项目部采取补救措施,在保证墙面平整垂直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对门套门框的施工安装。问题图片:木饰面工程-12毛建明(2008.10)通病现象:卫生间移门变形(高度2.7米)。原因分析:定制门时,项目部已出图给家具厂并签字认可(是门内以方管做框架)。而成品门到现场没按项目部的要求做,导致门变形。解决办法:超过规定高度的移门一定要在基层内做好加固(材料用方管)。问题图片:木饰面工程-13夏策峰(2008.11.15)通病现象:过道门框不居中,两边框到墙间距不相等原因分析:1、前期策划不到位,施工员对班组技术交

9、底不清,让其按图施工;2、施工人员分工安装,未考虑门框内木饰面的完成面;3、施过程中质量员监控检查不到位,没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项目部认真落实前期策划工作,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2、 正确的施工方法:在制定门框的尺寸时,应把门框内墙面安装木饰面的完成面出墙尺寸考虑进去。为了使两边框到墙间距相等,应缩小门套的间距。问题图片:木饰面工程-14夏策峰(2008.11)通病现象: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木饰面基层井字型骨架固定不牢固,影响后期安装木饰面的稳定性。原因分析:1、管理人员对木饰面安装企业标准学习不够,以致前期策划不到位;2、施工员对班组技术交底不清,让其按

10、部就班施工,不开动脑筋;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要求区域组织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参加公司木饰面安装企业标准的培训;2、项目部认真落实前期策划工作,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3、正确的施工方法:井字型骨架按竖向龙骨间距做成400*400型,从而保证固定梅花荘的木龙骨安装在竖向龙骨上,增加牢固度。同时必须保证梅花荘安装在井字型交接的下方。问题图片:木饰面工程-15王克群(2008.8)通病现象:在用不同材质进行墙面装饰中,收口交接处空洞现象。原因分析:在各工种交接施工中,无协调,各自完成同工种施工,造成交接处空洞,无法收口,影响装饰效果。解决办法(预防措施):在不同材质施工交接处,先

11、排版放线,确定合理、可行方案,尤其是不同材质的交接收口处的施工方案。进行各工种的技术交底,然后再进行施工。确保装饰效果。问题图片:木饰面工程-16夏策峰(2008.10)通病现象:木饰面与石材墙面交接处收口未策划,上口存在有空隙原因分析:1、管理人员对施工工艺不清,对成品木饰面的收头收口未考虑,前期策划不到位;2、成品木饰面分项工程属于双包,项目部以包代管,未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要求管理人员及时参加成品木饰面培训学习,了解最新的施工工艺;2、成品木饰面分项工程属于双包,项目部应做好与厂家的配合与协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深化设计工作,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特别是收口

12、;成品木饰面与石材交接处木饰面应预留工艺槽。问题图片:正确图片:木饰面工程-17王克群(2008.12)通病现象:在卫生间制安门框时,按常规制安,造成门框下部长期涉水发黑、变霉现象。原因分析1在施工过程中,考虑不周,未注意细节处理。2. 施工中随意性强,无过程控制。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在安装门框套时,应先在底部处,按地面完成面,预留30到50的空间,用于按装石材等墙面材料。(见图1)2用原墙面材料,按门框套的规格、形式,制成石材等门框直连接线,使得木质门框套,处于石材上方,达到防水,变霉的效果。(见图2)问题图片:正确图片:图1图2(修订日期:2009年9月30日) 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