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42412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讲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 项目名称:规划设计项目填表说明1. 表中项目简介、设计满足项及设计措施由设计单位或绿建咨询单位填写,对设计满足选项,需介绍设计措施、有关数据计算结果,或指向相关证明文件,或附相关计算书等资料,证明文件等相关资料须同步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备查;2. 表中评价得分为本项目采取相应绿建措施后该条款得分,实际满分为考虑不参评情况后该条款总分,理论满分为评价标准中规定的该条款总分;3. 表中控制项满足情况、评分项的评价得分和实际满分由设计单位填写,并在设计措施、计算文件一栏中陈述理由;4. 表中编号和审查结论相关内容由施工图审查机构填写;5. 表中各类别条文如设计阶段不参评或因项目

2、自身特点不参评,需在自评理由中说明不参评原因;6、表中条文如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要求分开表述的,自评结果和得分理由中只需按实际建筑类型对其进行描述。设计单位意见:该项目设计指标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要求。 项目负责人: (盖章)建设单位意见:该项目按照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要求实施。 项目负责人: (盖章)审查机构意见:经审查,该项目设计指标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要求。 法定代表人: (盖章)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意见: 负责人: (盖章)注:本表一式四份,其中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建设单位各一份,另一份施工图审查备案时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地

3、点建筑面积43290总用地面积82250容积率0.53建筑类型居住建筑建筑最大高度43.73m公共建筑办公商业酒店其它建筑密度13.73%建设单位祁门县政务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与电话设计单位上海杰筑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与电话咨询单位联系人与电话设计起止时间设计阶段建筑施工图是否计划申报星级标准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申报时间A.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条文编号标准条文分值设定达标情况不参评分值建议最低分所属专业备注满足理由及计算结果简述分值最高分值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达标建筑场地内无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

4、本农田、森林等, 符合当地城乡规划。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达标建筑地块内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达标建筑本项目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环评合格。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达标建筑项目日照符合要求,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评分项指标条文编号标准条文分值设定自评得分不参评分值建议最低分所属专业备注满足理由及计算结果简述分值最高分值土地利用4.2.1

5、居住建筑3 层及以下,高于35 但不高于41;4-6 层,高于23 但不高于26;7-12 层,高于22但不高于24;13-18 层,高于20但不高于22;19 层及以上,高于11但不高于1315 515建筑3 层及以下,不高于35;4-6 层,不高于23;7-12 层,不高于22;13-18 层,不高于20;19 层及以上,不高于11;19公共建筑达到0.5519本项目容积率为0.53,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2.1条的要求,本条文得5分。达到0.810达到1.515达到3.519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居住建筑居住区绿地新区建设达到30%,旧区改建达到25%2272建筑住区人均公

6、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达到1.0,旧区改建项目达到0.737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达到1.3,旧区改建项目达到0.95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达到1.5,旧区改建项目达到1.07公共建筑绿地率达到30%27本项目绿地率为40%,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2.1条的要求,本条文得7分。绿地率达到35%5绿地率达到40%7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22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5%2603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15%4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达到25%6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0.536地下

7、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0.3%,得0分。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达到0.7,同时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小于70%6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2244建筑电气无玻璃幕墙得2分。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22对景观照明提出如下要求: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440建筑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

8、通风。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60建筑在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1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1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0%1242建筑本工程户外活动场地设置乔木遮阴面积达到21%,道路路面、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0.5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20%2超

9、过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22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3966建筑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400米,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3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3333建筑本工程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363

10、3建筑本工程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并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得3分: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3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居住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6分:1)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0m;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3)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4)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

11、放;5)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3or6663建筑公共建筑满足下列要求中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6分: 1)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4)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3or66本项目为学校类建筑,地块内配套活动中心、运动场等多种公共服务功能,配套设施资源共享,此外本项目运动场地定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

12、施。3303建筑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396建筑给排水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3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55%3603给排水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3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336建筑本项目根据铜陵市相关规定采用当地植物,并采用乔木、灌木、草地的复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配植乔木不少于3株/10033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方式3节地与室外环境10041059得分41 A.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条文编号标准条文分值设定达标情况不参评分值建议最低分所属专业备注满足理由及计算结果简述分值最高分值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