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582477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整理)(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沧海,曹 操,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乐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更加强烈。,诗歌朗诵,字词音

2、义,1、临,2、澹澹,3、竦峙,4、萧瑟,sng zh,s,登临,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向东登上碣石山,远望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是那样的起伏动荡,山岛是那样的高耸直立 (山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飒飒(sh)吹来,林木簌簌()作响,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都好象从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 (真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抒发我的壮志吧。,诗歌品析,叙事,内容,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诗句,理

3、解,观海地点和目的,水何澹澹,总写大海景象,总写山岛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百草丰茂,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表现其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直陈其事,简洁质朴,海水为动,山岛为静, 相互映衬。 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近态。 勃勃生机,乐观情怀。,动态。 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虚写,实写,写景,写作特点,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

4、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简介,标题解说,查资料

5、,说说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

6、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

7、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

8、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探究,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闻道龙标过五溪。,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9、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

10、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探究,本诗主题是什么? 答:全诗选择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其中还包含着惊讶、悲愤、关切、安慰之情。,你还记得哪些关于 明月的诗?,课外知识拓展延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11、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行。,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哇露春意。时序的交替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托雁儿飞过洛阳时替他一下家人。这两句紧承

12、三联,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小结,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13、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元曲:,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

14、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注意节奏,读一读:,整体把握诗意,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

15、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赏析,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

16、彰。,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思乡图,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