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407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论文(1).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论文(1).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分类号 树达学院学年毕业论文 题 目 新形势下国债和地方债务的平衡发展 姓 名 王丽菲 学 号 201321290225 系 (部) 经管系 专业、年级 金融学二班 指导教师 李蓉丽 二O一三五年 十一月 目录摘要.1 绪论31.1 本文选题背景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32. 新形势下国债和地负债务发展的现状 2.1我国国债发展历程 2.2我国国债规模分析 2.3我国地方债务发展状况 2.4我国地方债务的特点3. 新形势下国债和地方债务平衡发展的必要性 3.1对经济的影响 3.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4. 新形势下国债和地方债务平衡发展的应对之策 4.1财政视角的政策建议 4.2金融视角的政策

2、建议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摘要: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指对国内恢复发行)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政府的财政赤字不能再通过向全国人民银行透支来解决,国债规模开始了首轮大增长;1998年我国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政府连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大幅增加了国债发行规模;2007年开始的世界性危机促使我国继续采取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规模,国债再一次成为政府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预计我国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政府将发行7500亿元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赤字和国债增加最多的一年。国

3、债规模的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各方尤其是经济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其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此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迅速加重,截至2010年底,经审计署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途径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在解决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资金困难的同时也可以环节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后的压力。关键词:国债,地方债务,经济发展1 绪论1.1本文选题背景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之所以能在现代化国家中迅速发展,在于它具有别的财政分配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国债能

4、够在不增加税收负担和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弥补财政赤字,保障政府支出;能够为政府非经常性重大支出筹措资金,执行经济调节政策,偿还到期债务和调剂政府季节性资金余缺;同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债在管理层调控、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和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看到国债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国债的负面效应。国债作为以国家为债务人的特殊信用形式,到期有严格的还本付息要求,所以,过大的国债规模必然会加大政府的偿债风险,影响财政的稳定,同时国债规模尤其是发行规模过大,很可能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降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没有自主发债权。但

5、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背负了高额债务已成不争事实。而且,地方政府为了绕过法律越苏而变相举债,导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隐蔽性较高。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成为悬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一把利剑。在中国,受历史国情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随着土地财政收入与土地收入紧密捆绑,以及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在借贷过程中将土地作为抵押等问题的出现,地方债务问题也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相互牵扯;同时,银行贷款资金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的违约极易引发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问题;地方国有企业在借贷中做出的担保,正成为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裹挟了先阶段国

6、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裹挟了中国金融系统的安全问题,裹挟了众多地方国企未来发展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不尽早妥善处理,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打击。因此,认识我国国债和地方债务的现状,透彻研究我国国债和地方债务形成的原因,客观分析我国国债和地方债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对完善我国国债和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提出对策建议,对尽早化解我国国债和地方债务风险,促进地方财政走向良性循环,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国内研究综述国内学者主要从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国债的金融特性与风险以及国债的宏观经济影响这三个角度来分析研究国债:李彪通过对我国国债

7、发行规模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债还本付息额和国家财政赤字。高原“选用了相关历史数据(年一年间),并建立了模型。他指出,国债余额、当年居民储蓄、财政赤字和国债还本付息额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任安军运用非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得出国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国债还本付息额和当年的居民储蓄余额。李灿认为,通过对国债规模增长和经济增长这两者之间的比较,能够判断出一个国家承受债务的能力,而居民的储蓄余额则可以反映投资者的应债能力。通过实证分析,他指出,国债发行规模与以及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相关系数呈现出高度相关。杨大措(运用多因素分

8、析法一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指出与我国国债规模高度相关的因素是国债余额和还本付息额。魏郎、王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财政收支、国债还本付息额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且存在协整关系。姜丽(从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规模的关系的角度出发,指出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规模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即国债发行规模是财政赤字的格兰杰原因,且财政赤字也是国债发行额的格兰杰原因。国内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者越来越多,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的融资平台债务,刘尚希认为,“地方投融资平台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

9、的一种中国式创新。”,现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一种中国式的即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掌控的大量公共资源基础上形成的政府力量与市场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大小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有效的和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制。地方债务风险的大小还与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则会放大债务风险,否则就会收敛债务风险。因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决定了政府债务能否有效地加入到地方的经济循环中去。以系统论的方法来认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投资,将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初始条件。如果改变了初始条件,例如地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力资本

10、得到积累、关键性的产业得到扶持,那么,经济系统在自我组织过程中就会向正反馈状态转变,经济系统扩展,也就是经济增长。如果相反,地方政府债务没有产生效果,对经济系统的初始条件没有带来改善,那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会急剧扩大。2 新形势下国债和地负债务发展的现状 2.1我国国债发展历程(1)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由于缺乏经济发展资金,我国在上世纪年代曾经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人民建设公债”用来发展和建设新中国。但在年停止国债的发行。年,我国政府对于发行国债的理念转变为还清所有内外债,做到“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这种状况持续近年,到、年,政府连续两年出现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因此,在这

11、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务院于年月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同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2)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被认为是我国发行国库券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发行的国库券为实物券,发行方式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摊派,发行期限一般较长,发行难度一般较大。这一阶段的国债发行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利率与期限设计上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市场化因素。例如,年发行的国库券,要求从第六年起还本付息,每年以抽签的形式还五分之一。年起发行的国库券,对个人投资者和单位投资者有了不同的利率要求,个人购买的国库券利率要比单位高个百分点。年开始发行年期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期限上明显有所缩短。国债二级市场初步形成年间,根据

12、国库券条例规定,当时的国库券是不允许当做货币流通并买卖的。但从年开始情况有所改变,主要原因是月开放了第一批国库券转让试点,为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一批国库券转让试点包括沈阳、上海、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哈尔滨等七个城市,品种限于、年度向个人发行的国库券。同年月,第二批个城市也进行国库券转让试点。及至年初,除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都具备了国债流通转让业务。除了大量的流通转让试点,一些中介机构也对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形成提供支持,包括国债经营公司和国债服务部。(3)发展阶段一)国债一级市场建立这一阶段我国逐渐探索国债的市场化发行方式。例如,年设立国库券承购包销试点,这标志着

13、我国国债一级市场的建立。年开始,探索使用招标方式发行国债。同时,探索发行不同种类的国债,不再是单一的实物券,如年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到年彻底停止对实物券的发行。另外,根据年预算法规定,人民银行不得向财政部提供直接借款,因此,财政赤字不再向中央银行透支,国债发行量首次超过亿元。二)国债二级市场发展在这一阶段,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均得到较大发展。首先取得发展的是交易所市场,自从年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财政部便通过一级自营商在交易所发行国债。但交易所市场存在较大风险,最著名的就是年发生的国债期货“事件”,对交易所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后,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

14、同年月,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所有商业银行从交易所国债市场撤出;(开办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商业银行不能再购买和增加国债持有量。这意味着,我国国债二级市场从此主要集中在银行间交易市场上。(4)成熟阶段一)年积极财政政策在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应对危机。年月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中央财政赤字调整为亿元,比上年扩大亿元,增发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向四大原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亿元特别国债,积极财政政策正式启动。在此过程中,我国国债市场也相应发生重大变化。自年起,国债发行开始在银行间市场试行招投标,随后,恢复交易所发债。1国债的品种以中长期为主,扭转了国债中短期化的趋势。商业银行重回国债市场,重新被允许购买和持有国债,成为最主要的国债投资者。二)年积极财政政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年我国再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保持在万亿元左右。其次,财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