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礼仪习俗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0582376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族礼仪习俗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族礼仪习俗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族礼仪习俗范文 一、壮寨迎客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

2、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二、趣说洛阳话“中” 洛阳人同意某个事情不说“好”而是重重地说一句“中”在洛阳话里“中”就是好它代表了很多意思比如“不错、可以、可行、同意”等 你若问饭做好了没有人家回答“中了”就表示做好了;你若问这个人咋样回答“不中”就说明这个人不好一个“中”字被洛阳人用到了极致 “中”的本义是一个方位词表示“中间”甲骨文里的“中”是一杆大旗中间放着一面鼓这是上古社会的一种召集工具凡有大

3、事便在一空旷地的中央树起大旗这便是“建中”领袖立于中央民众站于左右所以“中”就是中间、中央的意思 那么这个“中间”的“中”就变成了洛阳人口中的“好”呢 这源自汉民族根深蒂固的尚中思想 我们民族自古就有崇尚中心的传统单就我们的国名来说就表现出先人强烈的自我中心思想祖先认为我们处在世界的中心四海环绕再无第二所以命名为“中国”我国古代的建筑观念也是如此先秦的城市最外一周为郭郭的中间为城王宫一定会建在城的最中心也叫中城北京故宫用一条中轴线把偌大的紫禁城完美地剖为两半各主要大殿无不建在中轴线上这些都是尚中思想的体现 古人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如此黄色之所以成为尊贵至极的颜色是因为“黄中之色也”(左传)而“中”

4、就是好所以黄色才成为皇帝专用的颜色 以“中”为“好”也是受八卦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周易六十四卦中“二、五多吉三、四多凶”因为二、五处在上卦、下卦之中也叫中爻处中为上便是吉卦、好卦儒家的“中庸”讲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凡事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只要“适度”只要“处中”便是好的 时代变迁改变的不仅是语言还有观念和想法但固执的洛阳人依然守着祖宗的教诲守着古老的观念中和公正认为只有这样才“中”! 三、维吾尔族的用“盐”之道 维吾尔族把盐称为“吐孜”在维吾尔族的生活和一些习俗中都离不开盐在维吾尔族举行“尼卡”时新郎和新娘要拿用盐水蘸过的馕来吃以避免灾难表示爱情的甜蜜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纠纷或争执常用发誓来解决矛盾如果

5、用脚踩盐来发誓(也有踩馕块或抱古兰经发誓的)那就是千真万确的绝无谎言所以另一方则完全相信不再追究维吾尔族对盐和馕非常珍惜从不轻易践踏所以他们从不把含有粮食和盐的洗碗水、洗锅水随意倒在人们行走的路上而是倒在人们踩不到的墙旮旯维吾尔人还把盐看作是吉祥之物在吐鲁番一带的维吾尔族盖新房、乔迁、结婚时都要用盐以此来祈求平安、吉样和幸福 有趣的是南疆一些地方的维吾尔族群众还用盐来下“逐客令”如果谁家来了一位不受欢迎的客人久坐不走主人又不好意思开口叫客人离去于是他们到厨房移动几次盛盐葫芦相信客人会很很快离去 四、土家人告别人生的盛大仪式 传统的撒尔嗬 亲人去世本是一件令人悲痛的伤心事谁会在此时击鼓踏歌至通宵

6、达旦然而在巴东县野三关、清太坪、水布垭等土家族聚居的村镇山寨就有这样一种奇特的“丧事喜办”的民俗:在这些地方一旦土家老人亡故亲朋好友往往不约而同赶到孝家灵堂参加跳撒尔嗬借此为死者亲属排忧解愁慰藉亡灵人们在孝家灵堂跳撒尔嗬一跳就是两三个夜晚直到送亡人上山时为止这种丧事喜办的形式在当地叫做“热热闹闹陪亡人高高兴兴办丧事” 亦歌亦舞祭亡灵 按照土家人的习俗丧家在老人去世后孝子首先要跪在亡者床前燃烧一种当地制造的很粗糙的黄色草纸土家人称之谓“落气纸”在将亡人装殓入棺后即燃放鞭炮或派人翻山越岭去告诉亲朋好友叫做“报信”亲友及乡邻在得到报信后即从四面八方赶到丧家有的亲友乡邻要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山路不管多

7、晚打着火把也要赶到丧家土家人称之谓“奔丧”前来奔丧的亲友至家会对孝家后人说一声:“恭喜你尽孝哒!” 孝家把灵堂设在堂屋里灵柩前的四方桌上供奉着红色的灵牌灵枢上铺着红色的绣花绒毯跳撒尔嗬所用的牛皮大鼓就置于灵柩前的桌子旁边灵柩前的空地就是人们跳撒尔嗬的地方 夜渐渐深了吊丧的人们吃过晚饭后最热闹、最浓烈的跳丧也要开场了只见掌鼓歌师父走到灵柩旁拿起鼓捶示意前来奔丧的客人意思是愿意上来跳的可以开始跳了随即擂响了牛皮大鼓随着“咚咚咚”的鼓点节奏掌鼓的歌师高声唱出了跳撒尔嗬开场的第一个曲目“待师” “我打鼓来你出台黄花引动白花开” 伴随着鼓声和歌声前来奔丧的土家汉子两人相邀上前随着鼓点踏着节奏自然地走到灵柩前起舞边跳边与旁边观看的乡邻一起唱着应和:“跳撒尔嗬哎” 一领众和边唱边舞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撒尔嗬是一种歌舞性很强的民俗祭祀表演活动其舞姿刚健、古朴、豪放、粗犷尤其是跳“燕儿衔泥”更为妙绝只见一人丢一手帕在地下另一人叉开双腿下大腰随着鼓点的加快双手后翘煽动双翅嘴拢地面衔起帕子 “好!”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喝彩声 就这样众人且歌且舞壮观的场面一直持续到次日天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礼仪/庆典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