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7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2760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7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体育心理学7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体育心理学7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体育心理学7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体育心理学7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7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7讲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一)让学生对本章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学完本章后,他们应该能够:1描述体育锻炼带来的心理效益;2了解健康体能是提高生活质量,调节社会应激的重要变量;3阐明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机制;4了解各种锻炼行为理论,并且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因子有一定的认识;5描述影响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因素;6对体育锻炼的消极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二)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提高锻炼坚持性的原则和策略应用到指导大众健身的实践中去。对体育锻炼的界定二、教学内容框架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体育锻炼的心

2、理健康效益体能与有氧体能 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心血管系统的唤醒体育锻炼 与心理健康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有氧体能和应激状态下的抑郁有氧体能与人体免疫系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理论解释生理学假设 心理学假设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 影响体育锻炼的坚持性的因素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理论体育锻炼的行为的理论及干预锻炼行为干预锻炼成瘾的界定锻炼成瘾行为的测量体育锻炼的成瘾行为 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图 7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框架三、知识拓展与深化(一)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背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3、。这一方面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到生物医学领域大脑机体二元论观点的影响,该观点认为,身体和心理相互分割,所有的疾病和身体不适都与解剖结构的变化和生理过程的紊乱有关,与大脑无任何关系。因此,这种身心分割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运动心理学家们开始将注意力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转移到研究普通人体育锻炼的心理状态,锻炼心理学因此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1都市环境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国家疾病率与死亡率的改变20世纪70年代,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不适或损伤变成了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此前

4、,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肺炎、胃肠炎等则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从对“现代文明病”的研究分析(见图7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社会背景和机理。因此,人们开始关注疾病的预防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作为健康行为之一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身心效应,因此,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受到了广泛的注意。社会环境复杂化社会背景生活、劳动机械化,汽车化,家庭电气化饮食丰富新的营养问题运动不足紧张度增加 与癌有关矿物缺乏能量摄取增大能量消耗减小代谢异常肌力下降紧张积累机理肥胖预测健康危害精神疲劳运动机能障碍癌症缺乏症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精神病 腰疼 高血压 糖尿病 骨质疏松等 食道癌等 抑郁症 老

5、年性肩疼等 动脉硬化 高血脂等 体力下降等 供血不足等 衰 老图72 “现代文明病”的生活背景及机理(身体活动科学,1995)2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传统治疗手段有限等因素的出现这是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得到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很明显,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经济、合算的健康行为,因而,体育锻炼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纷纷涌现出来,而锻炼心理学也就因此重又寻回了其存在的社会价值。3身心分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是促进锻炼心理学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人们对健康和疾病有了全新的理解,健康不再被看作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被看作一种良好状态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心理和社会因

6、素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关于锻炼的心理疗效的研究,其中很多涉及到心理疾病或障碍的锻炼疗法,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酒精或药物依赖等。据统计,1983年至1990期间,对抑郁群体的研究增加了约40%,有23项研究是针对锻炼的抗抑郁效能,有42项研究是针对焦虑、心境和其他自评症状,另外还有一些研究是对抑郁、焦虑以及自我概念等所进行的元分析。此后,研究者又对锻炼运动处方、锻炼动机、锻炼人群、锻炼干预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二)体育锻炼的心理益处1

7、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1)体育锻炼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儿童时期的体育锻炼更多的是以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目前,对体育教学与儿童认知活动的关系,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第一,体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加工速度。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可能对大脑的氧供应、氧利用、神经递质的功能和大脑本身的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移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使得大脑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第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体育锻炼的过程是个体综合运

8、用多种感知觉的过程。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视觉、听觉来获得动作的感知觉信息,而且要通过触觉和本体运动感知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肌肉用力的程度,以及动作的时空关系等。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他们的时间、空间和运动感知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速度觉、距离觉等更为准确。第三,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意识得到有效地调整。体育教学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进入更为合理有序的状态。大量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儿童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研究发现,智力发展落后的婴儿,在身体活动发展上

9、,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有研究者以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和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傅正军,2001),结果表明,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发展的均衡程度与幼儿心理潜能有关,运动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智商的相应改善,使幼儿的智力潜能得以充分的开发。综合历来的研究可以发现,受试对象越小,或运动任务越复杂,或小肌肉运动越多,则运动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发展逐渐分化开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不那么密切。2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中老年期,人的认知功能开始逐步衰退,主要表现在信息加工的速度和信息加工的容量下降,反应速度减慢,记忆力下降,注意功能衰减等方面。因此

10、,研究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者指出:体育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简单反应速度、复杂反应速度及数字广度等信息加工能力的衰减,其中,锻炼者简单反应速度的衰减只与年龄增长有关,与锻炼项目、运动负荷及坚持年限无关;复杂反应速度除受年龄影响外,还与锻炼项目有密切关系;而数字广度则主要受锻炼方式与坚持年限的交互作用。研究还发现,太极拳和太极剑比慢跑更能有效地延缓被试认知功能(复杂反应和注意广度)的衰减(毛志雄,1996)。 对老年人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体育锻炼能改善其认知功能(Folkins,1981)。降低老年人的简单反应时和平均反应时,增强记忆搜索能力。有氧锻炼可以提

11、高老年人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数学操作”这一分测验的得分。一些研究还指出,体能好的人比体能差的人更少体验到认知衰退(Bandura,1997)。1993年1995年期间,上海市体协、上海市体科所对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其认知功能的损害人数在增加;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的人其认知功能损害得少,无论男女通过短期或长期的体育锻炼都能改善认知功能(杨剑,2002)。对此,张力为等人进行了总结:测验任务的难度越大,体育锻炼对反应时及其他认知功能的影响就越明显。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下降的幅度比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小。即使是年龄很大才

12、开始进行体育锻炼,同样也可以提高信息加工的速度(张力为,2003)。当然,由于研究的方法与具体领域的不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就有所差别。一些研究认为体育锻炼对认知只有微弱的积极影响。这些研究提示我们,在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而言,该领域的实证研究尚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强有力的论据加以证实。3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在心理学研究领域,情绪一直被视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类行动产生的主要根源,它在人际交往、态度改变、工作表现、乃至学习和记忆的效果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一整套复杂的交互作用,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可以(1)增强情感体验(如唤醒、愉

13、快/不愉快);(2)激活认知过程(如与情绪有关的知觉、评价、体验等过程);(3)诱发对唤醒状况进行广泛的生理调节;(4)产生表现性的、目标指向的和具有适应性的行为。也就是说,凡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情感体验、认知评价、生理唤醒与行为表现四种特征的心理现象,都与情绪有关。据统计,在psychINFO上,19831990年有65篇有关锻炼与情绪关系的文献。在这些文献中,约40%是关注抑郁失调的,25%的研究对象是女性,57%的研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比较(李京诚,1999)。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情绪效益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研究一次性锻炼后的即刻效益;另一类

14、是考察较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后的情绪效益。(1)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是指一次性体育锻炼后即刻的情绪变化。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短期情绪效应主要表现在心境状态的改变、焦虑水平下降、应激水平降低等方面。这类研究在实验设计上多选择慢跑、游泳、功率自行车、跑台或者专门设计的锻炼活动计划作为自变量,锻炼强度多以最大吸氧量或每分钟心率为标准,从低强度到高强度不等。目前的大多数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短期情绪效应。一次体育锻炼可以使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以及精力感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仅一次功率自行车练习就使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Weinberg Robert S.,1988)。甚至还有研究发现,即使是5min的步行也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Mcinman,1993)。研究发现,对锻炼后的被试即刻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而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但同时,研究也指出,锻炼后情绪的即刻变化可能与个体的健康状况、锻炼形式、锻炼强度以及锻炼与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