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2113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doc(臣田工业区产业升级)剖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工程难点一、土方工程(一)特点、难点分析1、本工程土方运输车辆多,可能对所过市政路线沿线及工地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包括渣土洒落、扬尘、噪声、振动等,而泥头车均属社会车辆,流动性大、司机素质有限、易出现超速、超载、无牌无证、闯红灯、不按指定路线行驶等违规现象,使交通事故率大大提高。2、根据本工程场地环境,土方外运不及时。剩余土方要临时就近堆放,同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深圳为多雨地区,土方施工受雨季影响较大,从而对工程总工期也将带来影响,落实好土方开挖雨季施工是本工程施工重点。(二)监理监控措施1、核查承包人技术人员和专业操作工人的上岗资质。2、督促承包人编制施工测量放线方案并报审批。

2、 3、会同承包人、设计单位或勘测部门在现场交接控制桩和水准点,并指示和检查承包人对所有测量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有效的保护,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结束。4、对承包人以加密控制点、临时水准点和施工放样为目的的测量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复核并认可。5、审核和检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放样报验单及测量资料。经检查验收合格,及时给予书面认可;发现有差错,及时通知承包人重测,合格后再予以书面认可。6、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认真研究,科学合理地规划、布置现场的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建议在工程场地内、外一定范围内,修筑临时排水设施。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方案。7、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检查现场情况,督

3、促施工单位维护临时排水设施,发现有排水不畅、堵塞的,及时要求施工单位予以维护。8、挖填方施工期间,应严格监督承包商执行已审核的临时交通组织方案,避免车辆运输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9、土方开挖和外运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10、对突发性工程事故要有应急措施及必备的机械、支撑、灌浆、动力等设备。11、基坑围护结构外侧堆置材料或沿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距基坑边缘不少于 1.2m,地面超载不大于20KPa。12、基坑周围地面排水沟必须通畅,防止坑内排出的水和地面雨水倒流、回渗入坑内。13、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长度不大于12m

4、)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又分层,分小段(每层3-4m,每小段宽度3-6m),并在24 小时内完成各小段的开挖。14、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在有保护对象一侧预留土提,挖除其余土方后,限时开挖该部分土。15、严格控制分段开挖时两头的土坡坡度,确保土坡稳定。16、土方开挖时严禁在坑边 20m 的范围内堆放弃土。17、基坑开挖过程,挖土深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18、最下层土方开挖中,在设计坑底标高以上 30cm 以内土方应用人工挖除,局部洼坑用砂回填,同时设置集水坑排水。19、基坑开挖达到设计标高,监理应及时对基坑土质验收,并浇捣砼垫层。二、基坑工程(一)基坑工程的特点、难点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基坑围护体系设计

5、与施工和土方开挖,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基坑围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在地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基坑围护体系就不再需要。基坑工程具有下述特点:1、基坑围护体系是临时结构,安全储备较小,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进行监测,并应有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险情,需要及时抢救。2、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岩土工程区域性强,岩土工程中的基坑工程区域性更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性很大。故基坑工程的围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都要因地制宜。3、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基坑工程的围护体系设计与施工和土方开挖不仅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线的位置、抵御变形的

6、能力、重要性,以及周围场地条件等有关。4、基坑工程综合性强基坑工程必须同时具备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两方面的知识。基坑工程涉及土力学中稳定、变形和渗流三个基本课题,三者应融溶在一起,需要综合处理。把好设计质量关,显得尤为重要。5、土压力特点基坑围护结构都要承受土压力的作用。应充分重视土压力与围护结构的平衡和作用时间。6、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随时间变大,蠕变将使土体强度降低,将使土坡稳定性变小。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效应。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对基坑围护体系的稳定性和变形有较大影响,在基坑围护体系先后中要注意基坑工程的空间效应。7、基坑工程是系统工程。基坑工程主要包括围护

7、体系设计及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不确定因素太多,仅以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力求实行信息化检测施工,并根据监测结果随时指导施工组织设计。8、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开挖势必引起周围地基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因此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应给予重视。(二)难点分析1、基坑的开挖必然造成地基土层的原有应力释放,基坑周围土层产生位移而坍塌。为避免对周围城市道路和周边原有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在基础施工期间,必须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逐级连续降水,水位要及时进行监测,为基坑开挖提供准确依据。2、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后,基

8、坑周边的土层位移和应力状态的变化仍不可避免,在基础施工期间,监理应督导承包单位加强现场岩土工程,全方位施工监测(地下管线、围护桩顶位移、沉降,围护桩身位移、土体位移、立柱沉降、支撑轴力)。对位移及时采取防范和补救措施。3、因基坑工程的工程量大,施工内容繁多,各工序相互交错展开,必须注重基坑开挖施工、基坑支护施工与降水施工及基坑监测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是影响基坑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监理对此的协调调度工作十分重要。(三)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监理重点1、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重点(1)检查承包商场地平整、道路硬化、临时工程修建、施工场地围挡等工作。(2)参加由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对图纸中存

9、在的错、漏、碰、缺的问题及时向设计部门提出并修改和确认,邀请设计单位、质监站参加。(3)认真审查承包商编写的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提出审核意见,其中重点审查:止、降、排水方案:A.止、降排水单位的资质审查。B.工、料、机配置情况能否满足现场连续降水工作的需要。C.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如对单个井点成井质量的控制措施。D.信息化监测系统的组织,落实及控制。E.当地质、水文资料与设计有差异时,和设计、监理进行沟通的程序。F.施工现场水、电、路与其他工种的协调、配合、安排。基坑开挖方案:重点审查以下内容A.基坑开挖应具备的条件,如确定具体的降水水位作为具备开挖的条件的参

10、数,尤其在第三道内支撑作业面,止水帷幕的质量,应防止搭接不良和渗漏的措施。B.开挖机械的选择。数量、机型、能否满足开挖需要。如备用机械设备。C.开挖程序的确定。基坑开挖如何与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基坑监测各分项工程在不同的开挖面上施工顺序的安排,下一道工序进行前上一道工序应具备的条件。D.坑底开挖应注意的问题:防止超挖,保证验槽工作的顺利进行。E.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对装土运土及材料进场的交通路线、施工机械放置、材料堆场、工地办公及食宿生活场所进行全面规划。F.排水措施及雨季、汛期施工措施。在基坑开挖中,如何设置得当,有效对土体强度影响最小。G.合理施工监测计划。H.合理应急措施。对工程进展情况

11、预估,并制定可行的应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支护方案:A.方案对设计深度的理解,是否已吃透图纸,贯彻落实设计意图。B.支护方案的全面性:针对不同的支护形式将采取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是否齐全、完整、针对性强。C.支护方案的系统性:是否与基坑开挖、止、降、排水监测方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施工顺序和程序是否合理。D.支护方案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控制措施。E.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高效。监测方案: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A.主要审查监测方案的全面性(包括地下水位岩土所受的施工荷载的大小,以及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支护结构的监测,深基坑开挖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监测等)。B.审核检测方案中观测点的布置、观测方法

12、、观测频率和技术指标是否可靠、合理等。C.监测成果反馈制度。承包商应及时向总包、监理、设计各方汇报。D.监测点的保护措施。E.专业人员上岗证。4)核查承包商进场的施工机械、仪器设备、工具等的报验资料,检查其是否齐全、配套、完好,是否有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检查机械操作人员是否有上岗证。5)检查承包商采购的原材料及商品混凝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并办理取样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6)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2、施工阶段监理工作重点及措施(1)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防止产生滑坡。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

13、应该及早整治,防止滑坡继续发展。(2)基坑施工前应做好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考虑到基坑开挖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基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确认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及提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察要求。工程桩施工期间应注意对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3)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进行,不得超挖,基坑周边施工荷载不得超出设计要求。(4)在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在接近设计标高时必须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使用人工挖掘。预留土层厚度视施工水平而定,一般可取300500mm。(5)地下室底板下土层为淤泥、淤泥质土层,施工时应注意对基槽底面原状土层的保护,减少扰动。同时

14、在素混凝土垫层下设置碎石垫层。(6)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验槽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对于特大型基坑,宜分区分块挖至设计标高,分区分块及时浇筑垫层。(7)地下工程施工时,地下水位应降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8)停止降水时,应确保结构不会因水浮力而上浮。除注明外,一般应在地下室顶板覆土完成、上部结构施工至5层楼面标高,方可完全停止降水。如果提前停止降水,应征得设计同意。3、施工阶段监理控制要点(1)基坑止降水施工过程监理控制要点降水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土方开挖、边坡稳定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是基坑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监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A.

15、降水单位在正式施工前应先完成12口疏干井和3口观测井,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测定含水层参数(贮水系数S,越流系统B和导水系统T),并利用该参数对减压井井群数量进行复核,抽水试验的成果和降水运行方案应报设计部门认可。B.重点审查降水井间距布置,对降水工程成井质量(控制成井口径、孔深、井管配制、砾料填筑、洗井试抽五道工序)、降水设备安装质量和降水期间围护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方法、检测方法和预控措施。C.密切重视降水系统运行中,对周围建筑物、地面、管线等可能产生沉降、裂缝、位移和基坑边坡渗水失稳变形坍塌等工程环境问题;审查沉降、裂缝位移的观测资料的精度和时间性,并及时召集(建议)有关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等研究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D.检查降水单位对降水及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是否按要求进行;检查降水设备运行状况(是否停电、停泵过)及维护情况;检查抽出的水(排水)对降水区是否存在回渗,大雨或暴雨期间降水单位是否及时排降基坑的积水。E.审查降水水位、流量观测资料及整理绘制的Qt(抽水量与时间)与St(水位下降值与时间)关系曲线,对出现的不正常情况,督促承建商提出调整措施(补救措施),并及时落实。F.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督促承包商观测真空度,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无漏气环节。若存在应及时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