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大田管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141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大田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稻大田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稻大田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稻大田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稻大田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大田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大田管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大田管理,德化鹏祥中学,水稻大田管理,水稻大田管理,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炊烟 野鸭惊人起,村鸡上上树啼。老农头雪白,犹自把锄犁(宋戴巴),活动与探究:稻丛株数调查,到水稻田中选择一丛稻株,并在该稻丛旁插上标志(如树枝),从水稻栽插后的第5天开始,每隔3天观察一次所选择的稻丛的株数,并记录下来,调查到抽穗为止。,稻丛株数变化记录表,注意:不要选择烂泥田;要爱护稻苗,不要随意踩踏。,活动与探究:稻丛株数调查,讨论: 1、稻丛的株数变化有什么特点? 水稻等作物产生分枝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位的高低与分蘖的成穗率密切相关。分蘖位愈低,其分蘖发生愈早,生长期长,容易成穗;分蘖位越高,分蘖发生越迟,生长期

2、短,往往不能成穗,而成无效分蘖。 2、新产生的稻株发生在什么部位?它的产生与产量有什么关系? 在通常条件下,水稻的分蘖主要在靠近地表面的茎节上发生,一般是自下而上地依次发生的。一般分蘖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无效分蘖消耗植物养分,降低产量。,水稻大田生长特性:水稻分蘖,水稻栽插后57天,茎基部便陆续开始分蘖ni。 分蘖是形成有效穗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分蘖都能形成有效穗,生长迟的分蘖和弱小的分蘖一般不能形成有效穗,因此就有了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之分。 水稻分蘖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即阳光充足,温度在3032,而且需要氮肥较多,插秧要浅

3、等。 水肥管理上要做到浅水分蘖,够苗“烤田”(苗数达到最佳产量结构时开始晒田),早施、多施分蘖肥以及中耕除草。,水稻大田生长特性:水稻幼穗分化,分蘖结束后,也就进入茎秆伸长(即拔节)和稻穗发育阶段。 这是水稻一生中生长最旺盛,也是决定水稻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稻穗发育对环境的反应极为敏感,要求适宜温度在30左右,日平均温度连续低于20 或温度高于40 ,都会出现空壳粒增加。 稻穗发育阶段,若田间缺水、肥料不足或氮肥过多,也会使穗粒减少、空壳粒增加。 水肥管理上要做到足水促稻穗发育,酌施穗粒肥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水稻大田生长特性:水稻抽穗成熟,水稻属自花传粉作物,边抽穗边开花边传粉。开花时间一般

4、在上午1011时。 天气晴朗,受粉率高,结实率也高。水稻抽穗日平均温度不能低于20 ,而且大田要保持一定的水层。 抽穗后要求日照充足,土壤湿润,这样籽粒才会饱满,产量高。 水肥管理上要做到浅水促抽穗,干干湿湿促成熟,看苗施肥防早衰及防治病虫害。,拓展与链接:稻螟mng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稻螟冲前期蛀食叶鞘sho内部组织,形成枯鞘。 后期幼虫蛀入稻株内,造成枯心、白穗。,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拓展与链接:稻纵卷叶螟mng,幼虫主要啃食嫩叶叶肉,后吐丝结苞,使叶片纵卷,影响光合作用。,拓展与链接:稻飞虱sh,我省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喜阴湿,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稻株汁液

5、,造成茎组织萎蔫nin、苦黄、倒伏。,白背飞虱,拓展与链接:稻瘟病,在叶、穗、茎节等部位均会发生,特别是在田间湿度大、气温高、偏施氮肥等情况下危害严重。,拓展与链接: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近水面的叶鞘,呈水渍z状病斑。 严重时会自下而上全部枯死。 在田间温度高、湿度大时发病率高。,活动与探究:庄稼小诊所,在当地旱季稻或晚季稻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在老师带领下到田间采集病竹、害虫,制成简易标本。 注意:在采集时,要爱护庄稼。 将采集回来的标本和“拓展与链接”中的水稻病虫示意图对照,识别你所采集的病株、害虫,并把主要的病虫危害情况填入表;可请当地乡镇农技人员帮助识别采集到的病株、害虫,并请他们介绍防治方法。,病虫危害情况记录表,德化鹏祥中学,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