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141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材料学科:科学年级:三下时间:2010-2011第二学期三年级(下)教案教学计划及实验计划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我们周围的土壤”和“植物和我们”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固体和液体”、“关心天气”、“观察与测量”等五个单元。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

2、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习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

3、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二、学生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

4、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三、教学要求与评价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

5、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

6、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

7、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

8、“教教材”。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

9、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三年级(下)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室3)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仪器地点周次土壤与 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室外观察采集土壤学生实验放大镜、小铲子等(按实验室课表到器材室领取)校园2观察土壤里的生物学生实验2.了解土壤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学生实验烧杯 土壤 水 搅棒 酒精灯 蒸发皿(其中烧土壤为演示实验)实验室3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演示实验漏斗、烧杯、水壶、土壤样本等(实验装置由专职老师完成)实验室比较沙土和黏土学生实验放大镜,粘土、砂子实验室3.肥沃的土壤做肥料

10、袋学生实验塑料袋、土、水果皮、菜叶、水教室4养蚯蚓学生实验肥料袋、蚯蚓4.土壤的保护比较有无植被土壤的蓄水能力演示实验无植被土壤、有植被土壤、喷壶、水实验室5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观察果实学生实验看书或挂图,也可自备植物果实实验室6观察种子学生实验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实验种子、透明的瓶子、纸巾等先演示后布置学生课后家中完成种植物观察种子萌发自主实验2.根和茎观察植物的根学生实验菠菜和葱等植物的根实验室7观察茎的作用演示实验植物的茎、平底烧瓶、红墨水等3.叶和花比较叶及分类学生实验各种植物的叶子(学生自备)实验室8叶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盆栽植物、塑料袋向光性自主实验实地

11、观察一盆靠窗的植物观察花学生实验桃花模型4.植物和人认识一株完整植物演示实验绿色开花植物一盆教室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固体和液体的分类观察讨论水、橡皮等固体(自备)实验室9固体的性质学生实验放大镜、榔头、电池、导线、砂皮固体的混合和分离演示实验黄豆、绿豆、玉米粉、烧杯、天平2.把固体放到水里固体的沉与浮演示实验橡皮泥、土豆、蜡烛等实验室10固体的溶解学生实验烧杯、食盐、面粉、搅棒结晶分离演示实验热水、盐玻璃杯、绘画颜料、碟子、小树枝(由专职老师提前准备)3认识液体比较不同液体性质学生实验天平、食用油、水、蜂蜜、蜡纸、滴管、塑料板等实验室114把液体倒进水中把不同的液体倒入水中学生实验水、食用油

12、、蜂蜜、烧杯、热水、蓝墨水、小玻璃瓶、水槽实验室12把不同的液体混合演示实验酒精、水、烧杯、天平实验室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改变形状可以使下沉物体上浮学生实验橡皮泥、铝箔纸、水槽、木块、吸管、泡沫塑料实验室13潜艇沉浮秘密演示实验水槽、注射器、潜艇模型、橡皮管实验室鸡蛋的沉浮学生实验鸡蛋或土豆、食盐、烧杯实验室关心天气1.天气认识百叶箱演示实验百叶箱实验室142.气温测量气温学生实验温度计(寒暑表)3.雨做雨量器学生实验塑料瓶、标尺、透明胶带、剪刀教室154.风学会使用风力计学生实验风力计,制作材料自备(学具袋)实验室175气候动植物季节的变化自主实验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观察对象家中观察

13、与测量1.观察运用感官观察物体学生实验镜子、水果、布袋、放大镜、两种饮料、听诊器实验室18综合运用感官观察学生实验三种以上茶叶,开水、玻璃杯实验室2.测量测量水学生实验量筒、烧杯、水实验室19测量树叶的面积学生实验白纸、笔、直尺、不同大小的树叶实验室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知识与技能: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教学准备:教师事

14、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一块泥土地、铲子、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孩子们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挖一挖,找一找。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2、 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二)看一看,比一比。5、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6、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7、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8、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9、小组合作研究。10、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11、 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