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115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古诗词鉴赏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技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

2、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1、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

3、今衰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

4、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

5、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具体分

6、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常用术语】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孤寂冷

7、清 肃杀荒寒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萧疏凄寂 淡雅闲适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深远绵邈 高远辽阔 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8、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三、意象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

9、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1、送

10、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7、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8、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

11、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

12、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

13、;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二)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

14、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

15、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六、炼字类(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