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049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湖南省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涂到答题卡。1海尔莫盖尼斯曾劝说苏格拉底:“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受到言辞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罪的人释放了吗?”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 B辩论对于民主是不利的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D论证了君主专制合理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

2、陪审法庭审判过程符合法律规定,其程序是公平的,但仍会出现处死无辜的人和释放有罪的人的现象,这说明雅典民主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故C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部分现象,不能说明雅典法庭并无公平与正义,故A项错误;BD项不符合史实,辩论对于民主是必要的,题干只是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并非反对民主,赞同君主专制,故BD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2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和正义之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

3、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相比较而言,材料反映的罗马法的制定不是根据神的旨意而是根据罗马社会当时的需要制定的,故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3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

4、反映出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目提供了西汉、唐朝和明清三个时期政府在商业方面的相关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存在一个动态变化,即:在严格控制商业活动的同时政策逐渐放宽。那么,在各个选项中,能够反映历史动态变化、政府控制和政策放宽两方面特征的,只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专卖制度4唐初,傅奕批判某宗教说:“剃发染衣,不谒帝王,违离父母,非忠孝者”。宋代,契嵩指出“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

5、下之一善道”。由此可知A傅奕主张三教合流 B傅奕反对儒学正统C契嵩主张三教合流 D契嵩反对儒学正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傅奕批判佛教,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傅奕批判佛教,不能得出反对儒学正统,故B项错误;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可无老,不可无佛。亏一教则损天下之一善道”,可知契嵩主张三教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反对儒学正统与“方天下不可无儒”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

6、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从“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 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故选C。A、B、D 三项明显不符合题干材料含义。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科举制6(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

7、此可知当时A君主专制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中央集权的加强7“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

8、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说明了中国古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以满足统治集团的无限需要。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影响8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

9、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反映的是形成了以西欧为主导的国际关系,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ABD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

10、民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说明美国宪法要均等地维护每个州的权利;而“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说明美国宪法更加关注大州权力需要,因为大州人口众多,只有按人口比例分配较多的议员席位才能体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所以总体而言美国宪法体现了权益平衡思想,答案选A,B D两项含义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与题意相反。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局限10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

11、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南京条约的消极影响的相关内容,所以AB两项不正确。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不是四十年代,所以C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影响1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儿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

12、为人接受和仿效的。”作者在此肯定洋务运动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C起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可知,材料所述为洋务运动的榜样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12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

13、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 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C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 “不遵条约,不守公法”. 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要求 “不违反国际公法”。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在宣战书中称其行为是根据国际法采取的行动,为了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13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

14、容:“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传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教土之入议院者。”中可以看出,作者把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这种思想的是维新派的康有为。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14从“中体西用”到“托

15、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C、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历程15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哀启”,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