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13123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剖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铜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题号123456616278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合金比纯金属制成的金属材料的优点是()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大一般地,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更低改变原料的配比、改变生成合金的条件,得到有不同性能的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的导电性更强合金比纯金属的应用范围更广泛A BC D解析:合金的机械性能比各成分金属的大,故正确;根据教材知识,是正确的;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要大,故是错误的;合金由于性能好而应用更广泛,是正确的。答案:A2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B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制得的C金属冶炼的本

2、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原子D越活泼的金属越难冶炼解析:合金的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性质不完全相同,例如很多合金物理性质比纯金属优越,A正确;金属镁的制备是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而金属铝是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因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B错误;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电子被还原,C正确;金属越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越难以得到电子,冶炼也就越困难,D正确。答案:B3下面有关铜的化合物的性质叙述中正确的是()ACuSO4变成CuSO45H2O是物理变化B一定条件下,新制的Cu(OH)2浊液能与乙醛反应但不能与乙酸反应CCuO是黑色固体,与水反应可生成Cu(OH)2DCu2O遇硝酸可

3、能会被氧化成Cu2解析:A项中变化属于化学变化;Cu(OH)2是碱,能与酸反应,B项错误;CuO不能与水反应,C项错误;Cu2O中铜处于低价态,能被强氧化剂硝酸氧化。答案:D4下列化学反应在金属冶炼工业中还没有得到应用的是()A2NaCl(熔融)2NaCl2BAl2O33C2Al3COCFe2O33CO2Fe3CO2D2Ag2O4AgO2解析:较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镁、铝等还原性很强,其冶炼采用电解法,A正确,若铝采用热还原法,则所需温度过高,能量消耗过大,B错误;中等活泼金属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C正确;不活泼的金属的化合物加热即可分解,可以采用加热分解法,D正确。答案:B5近年来,科技人

4、员又研究得到一种新型材料泡沫铝。它是由发泡剂加到熔融或固体粉末的铝合金中而制成的,其优点是硬度高,密度小(约为0.160.5 gcm3),比木材密度还小,可浮于水面,又有很大刚性,且隔音、保温,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则下列关于泡沫铝的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铝是纯净物B泡沫铝是一种合金C泡沫铝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D泡沫铝可用于飞机制造解析:由题意可知,泡沫铝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A错误,B、C正确;其优点是硬度高,很大刚性,且隔音、保温,是一种良好的建筑材料和轻质材料,故可用于飞机制造,D正确。答案:A6往CuO和铁粉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

5、滤出不溶物,并向溶液中插入一枚铁钉,片刻后,取出铁钉,发现铁钉并无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不溶物一定是铜B稀H2SO4可能过量C不溶物中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D溶液中一定含有FeSO4,可能含有CuSO4答案:C61.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下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合理的是()解析:Zn比Fe活泼,所以Zn的反应速率快,斜率大,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Fe的相对原子质量,同质量的Zn和Fe,Zn的物质的量小于Fe的物质的量,Zn置换出的H2量小于Fe置换出的H2量,故B正确。答案:B62.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

6、5.76 g,经如下处理: (不含Cu2)滤液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A中阳离子为Fe2、Fe3、HBV224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DV448解析: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铁、氧化物全部溶解,3.2 g滤渣全部为铜(0.05 mol),据2Fe3Cu=2Fe2Cu2,可知溶液中不含Fe3,A错误;根据灼烧后剩余的3.2 g(0.02 mol)固体是氧化铁,其中含铁0.04 mol,质量为2.24 g,合金中含氧原子5.76 g3.2 g2.24 g0.32 g,即为0.02 mol,假设氧化物全部为氧化铜,质量为1.6 g,C错误;根据题意写有关总的反应:Fe2O3Fe3H2SO4=3

7、FeSO43H2O,FeCuOH2SO4=FeSO4CuH2O,可认为合金中氧化物全部为FeO,是0.02 mol,剩余的铁(0.04 mol0.02 mol0.02 mol)置换出氢气,得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是0.02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mL,B错误、D正确。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7已知CuO经高温灼烧生成Cu2O,Cu2O与H发生:Cu2O2H=CuCu2H2O。将经高温灼烧后的CuO样品投入足量的热的稀硝酸溶液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溶液变为蓝色、同时有紫红色固体出现,说明样品全部生成了Cu2OB溶液中最终不可能有紫红色固体出现C这种实验的结果无法说明CuO分解

8、的程度D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最终没有紫红色固体出现,说明CuO没有分解解析:若误认为Cu不与热的稀硝酸反应会造成错选D;如果样品部分生成了Cu2O,也会有类似现象发生,即这种实验的结果无法说明CuO分解的程度,A错误、C正确;由于Cu能够与热的稀硝酸反应,所以无论CuO是否完全分解,溶液中最终不可能有紫红色固体出现,B正确、D错误。答案:BC8(2013广东卷)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将水蒸

9、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解析: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浓硫酸因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炭化,浓硫酸因强氧化性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所以蔗糖固体变黑膨胀,A正确;Al放入浓硝酸,因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Al钝化,阻碍反应继续进行,B错误;Na放入无水乙醇中,会与活泼性较强的羟基反应,置换出氢气,C正确;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错误。答案:AC三、非选择题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索金属回收物的综合利用,专门设计实验用含有铝、铁、铜的合金制取纯净的硫酸铝溶液、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CuSO45H2O),其实验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

10、题:(1)过滤用的玻璃仪器有_。(2)写出由沉淀转化为硫酸铝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滤液C转化成沉淀时,硫酸的用量不易控制,可改用_ _。(3)小组成员经过检测,发现制得的绿矾不纯,试分析原因_,要想由沉淀最终制得纯度较高的绿矾,应_。(4)兴趣小组提出以下两种方案将滤渣B转化成胆矾晶体,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_。用浓硫酸与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在空气中加热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小组成员从资料中获知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剂,在滤渣B中加入稀硫酸和H2O2来制备胆矾晶体,则该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5)有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硫酸改用烧碱,重新设计方案,也能

11、最终制得三种物质,你认为改进后的方案相对于原方案_(填“更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解析:(1)过滤的玻璃仪器有三种:烧杯、漏斗、玻璃棒;(2)滤液C中加入硫酸可以生成Al(OH)3沉淀,而Al(OH)3能和过量的硫酸反应,因此硫酸的用量不易控制,此时可改用向滤液C中通入CO2气体的方法,因为CO2也可以与滤液中的NaAlO2反应生成Al(OH)3,但Al(OH)3不能和CO2发生反应;(3)绿矾中之所以有杂质只能是Fe2转化成Fe3,而将Fe3转化成Fe2且不引入其他杂质可加入足量的铁粉将Fe3还原成Fe2;(4)方案评价,从绿色化学角度及硫酸消耗用量角度考虑,再写方程式即可;(5)首

12、先用NaOH溶液溶解合金,则得到绿矾时不用再消耗NaOH,只需要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Al2(SO4)3也比原方案少一步与H2SO4的反应。答案:(1)烧杯、漏斗、玻璃棒(2)Al(OH)33H=Al33H2O向滤液C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3)反应过程中部分Fe2转化成了Fe3向滤液D中加入足量铁粉,反应完全后过滤,取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绿矾(4)CuH2O2H2SO43H2O=CuSO45H2O或CuH2O2H2SO4=CuSO42H2O(5)更合理原方案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消耗试剂量过大10某同学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加入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其对沉淀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假设假设1:沉淀是CuCO3;假设2:_ _;假设3: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验证假设(1)如果假设1成立,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假设3中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_、_。(3)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