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0978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2.0.(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同历史陈列馆讲解词一、序厅各位观众,欢迎您来参观大庆市大同区文化中心。本中心占地面积11293平方米,共分四层。作为大同的文化展示、交流地标,大同文化中心主要场馆名均由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题字。“大同文化中心”是由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题字,“大同图书馆”是由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舒乙先生题写,舒乙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之子。其它如“大同历史陈列馆”、“大同美术馆”、“大同区域城市规划馆”、“大同赋”等均出自全国书法协会会员之手。每到一处,您都会享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美感。中庭扶梯之间是一幅巨大的剪纸壁挂,名为“福地大同”。艺术家以北方民间喻示团圆、喜庆的挂钱为创作形式,运用阴阳双刻的表现技

2、法来记录大同历史上值得铭记的光辉和不朽。蒸腾向上的圆形模块中包含了大同地区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位于最上端的“平安福”与福地盛开的向日葵相互辉映,预示着这块土地永远欣欣向荣。这幅壁挂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彰显内容都极具地方特色。请您跟随我走进大同历史陈列馆,我们看壁挂的背后书写有一篇大同赋,它由当代词赋家王献力创作,对大同人文风情、风物特产等一一铺陈描摹,堪称一幅用文字勾勒的大同壮美画卷。而书法家冯树奎气势流畅的书法与辞赋相得益彰,更增加了大同赋的艺术性,建议您在参观展览后,结合我们的历史再细细品味、欣赏,将会有更大的收获。接下来我们来到序厅,大同历史陈列馆是一座综合性展馆,面积1200平方米,馆

3、内展示化石、石器及其他民俗展品约计3000件,所展文物大多数来源于我区文物爱好者的捐赠,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财富。现在我们所在的序厅风格凝练简约,这幅浮雕刻画是大同历史进程的序曲。浮雕的中心是大同地域图,如一只展翅的蝙蝠,栩栩如生。浮雕简约地再现了大同发展的历史剪影,我们能看到在时间的长河里,这片广袤的土地讲述着大同地区自然资源、风土人情以及动植物演变的神奇故事。我们上面的天花上也有个福字,仔细看这个福字,是以平安二字构成,取“平安是福”之意,设计巧妙,有着美好隽永的寓意,它是我们大同当地人设计的,已获得多项专利。下面请跟随我进入展厅,了解大同这块福地的悠长历史。二、远古足音请大家与我一起踏上时光

4、之旅,感受大同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化积淀。首先是展览的第一部分“远古足音”。先于人类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是早期的古生物,它们生命的足音惊破了沉寂亿万年的地球,远古的足音人类诞生的前奏曲。在第四纪更新世的晚期,距今258万年前,大同地域生活着大型哺乳动物群,如猛犸象、披毛犀、普氏野马、蒙古野驴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被风沙迅速掩埋,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机质分解殆尽,骨骼等坚硬的部分变成了石头一样东西,我们称之为化石。这一幅动物化石分布图显示迄今为止,在大同地区有二十余处发现了古动物化石,其中祝三乡化石出土地点是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要发现,除此之外,这张照片记录着考古工作人员在太阳升镇进行抢救发掘的场景

5、。其下展出的便是在这些出土地点发现的古动物化石。我们的脚下是根据考古现场复原的第四纪化石灰坑,动物的遗骸经过万年以上时间的掩埋,最终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在现代人面前。由刚才所见的猛犸象臼齿和门齿化石,我们也不难想象猛犸象巨大的身躯和海量的胃口。在我们身后的便是按原始大小复原的猛犸象骨架模型。猛犸象曾是东北地区最为普遍存在的大型动物,但在石器时代,猛犸象开始走向灭绝。灭绝的原因,据推测是由于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再加上在人类和猛兽的追杀,它们的数量不可避免的迅速减少直至灭绝。猛犸象的灭绝原因虽还是未解之谜,但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

6、天人们会知道它们灭绝的真相,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短片来了解一下猛犸象的生活场景和习性。三、文明曙光接下来我们进入展览的第二部分文明曙光,首先来了解一下进入石器时代,也就是在中华民族跨入文明时代之前,大同地区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大同地区发现了多处距今约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比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家围子遗址和沙家窑遗址。这里展出的便是大同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各种器物,包括石镞、石叶、刮削器、陶片等,石斧是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砍伐工具,大家可以通过上方的图片来了解它的制作过程。从这些人工制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当时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古人类已具备了较为高超的工具制作技艺,他们的智慧值得我们今人

7、崇敬。除了石质工具和陶器外,上面提到的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都发现有马、鹿等动物的骨骼,反映了这时生活在大同地区的人类过着种植谷物、饲养动物的渔猎定居生活。青铜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大约距今4000年,也就是中原地区的夏朝时期,大同地区的先民们也进入了青铜时代。大同地区在夏商时期离中原较远,也就是说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体现在青铜器物上,就是器物较小、规制较低,从展柜中的这些青铜器也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其中大家比较陌生的是青铜泡,它是一类装饰物,多点缀于盔甲、盾牌、衣饰之上,集防御与装饰功能于一体。同时,这个时期的陶器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大家看右侧摆放的各种陶器,这些壶

8、、杯、纺轮等日常生产和生活用品仍是陶制的,青铜只用来制作装饰品和祭祀用具等珍贵物品。早期铁器时代由于青铜资源的稀缺以及青铜本身延展性、硬度都较低,青铜生产工具不能普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冶铁技术的出现和提高,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和铁制兵器。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大同地区进入铁器时代。老山头乡宝山二队遗址出土了铁箭头及其他陶片等,是大同地区使用铁器的一个例证。此外从我们展出的陶器来看,此时的陶器制作水平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陶器的器形更加规整,线条也更为流畅。有些陶器应用了磨光技术,使表面变得更加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这些陶器还带有古朴的美感和韵味。四、辽金域土辽代接下

9、来我们进入大同在古代史上最为辉煌的辽金时期。辽金都实行五京制,即设五个都城,这和他们都是游牧、渔猎民族有关。首先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描绘的是辽金时期春捺钵的场景。捺钵是契丹语,意思就是“行营、行在”,专指皇帝出行的帐幕。他们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迁徙,在不同的地方捺钵。辽金皇帝的春捺钵主要是捕水边的鹅、雁,即“春水”。在捕捉之后会举行“鹅头宴”来进行祝贺。这种盛大的场面,除妃嫔、文武大臣参加外,还有其他部族首领、使节等,他们共同宴饮,商议国事。因此,捺钵就不仅仅是辽金皇帝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他们的一种理政活动。据说大同沙家窑哭泪泡一带曾是辽金皇帝的捺钵之地。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榆树乡沙家窑村辽金时期

10、的一座墓葬。契丹民族由早期“天葬”转而实行土葬,这一丧葬习俗的变化是契丹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中,契丹民族是最讲“厚葬”。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墓主身份地位不高,但陪葬品还算丰富。契丹这个词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最为大家接受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之意。而后来改国名为“辽”也是“铁”的意思。因此,也可见铁对契丹族,对辽国的重大意义。因此在这个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便发现了大量的铁农具和铁兵器。从我们展出的铁叉、铁铡刀、铁箭头等便可见一斑。此时的制陶业已应用了“慢轮”技术。慢轮制陶技术使得陶器形状更好,厚度均匀,也能大大增加陶器的美观。我们可以欣赏展出的这几个形态各异的陶器。辽

11、金域土金代我们继续来看大同地区金代的陶器,此时的陶器与之前各代相比已精致了许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同时很多陶器都上了铅釉,即能减弱吸水率,变得更加牢固耐用,也能增强光泽,使陶器更具美感。大家看单独展柜中展出的这两件长颈瓶,便是辽金时期釉陶的杰出作品。釉里含有金属物质,烧制成型的陶器便带有颜色,釉里含铜,陶器烧制出来便呈绿色,含铁则呈黄色,这两件长颈瓶釉层清澈、釉面光滑、造型简洁大方,体现了当时人们精湛的制陶工艺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另外需要提及的是,这时比陶器更加实用美观的瓷器也在大同地区广泛使用,这件灰白釉瓷盘便是其中之一。大同地区辽金时期建筑遗址、墓葬还有九间村遗址、宝山二队墓葬。

12、大家可根据图片和文字介绍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建筑形式和丧葬习俗。辽金域土金代冶铁金代的大同以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产生了当时三项支柱产业冶铁、制硝和熬盐,大同也藉此成为四通八达的交通要塞之地。我们首先来看金代的冶铁业,在黑龙江的北部和中部蕴藏着大量的铁矿,到了金代,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生活、战争等对铁器的广泛需求,大同一带的铁矿得到了大量的开采。铧、犁、锹、铡刀、车輨、斧、矛等铁制工具和武器都很常见。接下来我们通过古人冶铁图来了解一下当时人冶铁的一般过程。大同地区的一些遗址发现了辽金时期人们采矿、炼铁的实物证据。老山头乡宝山村陈二道眼遗址是一处辽金时期的聚落遗址,其中就发现了大量的铁矿石;老

13、山头乡康家围子有三处炼铁遗址。遗址地表有烧土痕迹、铁渣。五、辽金域土土盐贸易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古代制盐、运盐的场景。盐是金代的禁榷物资,也就是政府专卖。大同地区在金代隶属肇州。而今天大同老山头乡哭泪泡一带正是金代的肇州盐场。肇州所产的盐是用盐土熬制出来的,所以称土盐。大家可以根据土盐制作场景来了解一下土盐的熬制过程。因为肇州所产的土盐量大质好,京东的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金代政府设立了盐使司,负责盐的产销管理。盐场向商人派发食盐,然后再由商人将这些土盐转运四方。我们看这幅土盐贸易油画,画面再现了金代时由土盐贸易带动起来的集镇生活场景,图中衣着富丽的人就是当时的贵族,从中也可见当时城镇的繁荣。

14、六、三朝遗迹时光流转,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接下来让我们追寻一下元明清时期大同地区的一些历史片段。这一时期,生活在此地的主要有蒙古族、女真族和汉族,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这里我们展出的元明清时期的器物较少,但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青花瓷器主要是明清两朝的,此时青花制作精美,已成为瓷器的主流。我们看这件龙纹青花瓷盘,它以手绘的方式制作,通过深浅有致的笔触和浓淡相宜的渲染表现出独特的寓意与意境。其后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是在清代普通民众家广泛使用的,与今天的用具已经非常相似,其中的火镰如今已经不再使用,它因形状酷似镰刀而得名。火镰利用了摩擦起火的原理,使用时反复让火镰与火石摩擦使

15、之发热,然后用力向下猛击火石,产生的火花便能点燃火绒,进而取火。马甲是当时的主要服装,与今天的马甲相似,即可保暖又不影响活动。墙上的图片主要是反映晚清生活场景的大家可以从这些局部来管窥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旁边的展柜中展出有自秦汉至民国各个朝代的钱币,有仿劳动工具的布币、刀币,有内外皆圆的圜钱,有内方外圆的铜钱,每一种形制的钱币中又有不同的形态变化,大家在看到它们曾经具有的经济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它们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日月如梭,斗转星移,转眼间大同便度过了千载岁月,它的璀璨历史值得我们今天的大同人珍视和骄傲。古代史部分的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而大同崭新的历史才正要开启,请继续参观展

16、览的近现代史部分。七、移民之乡接下来我们进入展览的下一部分移民之乡。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建制历史的大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素有“移民之乡”的称号。大同的移民潮是怎样一种情形,它与古镇大同的形成有什么关联,大同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请您与我一同去了解。古镇大同通过 “大同历史沿革表”和肇州县全景舆图,我们可以了解大同近代以来的发展沿革和地理概貌。这几幅照片反映的是大同地区早期的自然环境。在1897年前,大同一带除小面积的自然泡泊外,到处都是杂草丛生的草原,交通闭塞,商旅不多,可以说是“百里无人烟”。清末,清政府在东北放荒招垦,也就是将东北大量的荒地招民垦种。1905年大同一带试行放荒,称伊顺招段,这是大同最初的耕地。随即有山东、吉林、沈阳及本省的穷苦汉民陆续迁徙到此地垦荒,此地有了长期定居的人口。于此同时,人们重新发现了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