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0433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讲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离辐射与健康风险A world without nuclear weapons would be less stable and more dangerous for all of us.(对所有人来说,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更不稳定与安全)Margaret Thatcher(撒切尔夫人)为了人类的和平共处,科学家发展了核武器,核武器的问世,的确让大部分人有了遏制战争的冲动,也为众多的世界人口带来了新的能源。自然界通过核聚变与核裂变的方式来转化物质为能量。核聚变是一个1+12的过程,损失的物质变成了能量。核裂变则是相反的过程,一个原子核分裂为多个,其总和小于原来的质量,转化过程中部分物质变成了

2、能量。核裂变是一个自然过程,原子量大于100的原子大多会自然裂变,自然裂变多需要较长时间,科学家用中子撞击原子核,可以诱发裂变,这是核武器与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中,裂变产生的中子又撞击新待裂变原子,释放更多的能量与中子,从而形成核连锁反应,是核能与核武器的基础。易于裂变衰减释放能量射线的称为放射性同位素(Radionuclide)。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爆炸吸引了全世界的的目光。有两颗原子弹以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阴影在前,人们对核辐射通常谈之色变,对遭受辐射的后果忧心忡忡,甚至产生恐慌。由于此次灾害性事故发生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故此更是格外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过,有关电离辐射的危害细节

3、,公众可能了解得并不多。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辐射是生活的一部分能量的传导就是辐射,广义的辐射包括电磁波与光波,显然,那不是造成健康担忧的原因。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是狭义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辐射源产生射线有能力造成原子的电离,从而产生带电荷的离子,在生物体内称为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对细胞的微细结构造成一系列的损害。电离过程也能直接损害到细胞的遗传物质。电离辐射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高频率的电磁波,如X射线、射线;另一类为高能粒子束,如、 粒子或中子束等。引发电离辐射的放射性物质是人类居住环境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的电离辐射41%来自石头、泥土及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气体;28%来自岩石、

4、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15%来自X射线等医疗辐射;9%来自食物和饮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6%来自宇宙射线;1%来自高空飞行等。天然辐射源所致平均辐射剂量就世界范围来看,每人每年大约为2.4mSv。而我们所关心的“电离辐射危害”指的是人们在利用射线和核能时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而造成的健康影响。【注:上文中所提到的mSv(毫希沃特)是一个当量剂量或有效剂量单位。当量剂量是电离辐射的吸收剂量(单位是Gy)与不同射线生物效应系数的乘积;对于人体来说,有效剂量是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组织权重因子的和。衡量辐射的单位有多个。从放射分裂衰减角度以居里夫妇命名或者贝克勒命名,他们于1903年

5、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贝克勒就是每秒钟有一个原子核裂变衰减释放能量,而一居里就有370亿贝克勒。不同的原子核衰减过程释放不同的能量,因此,把上述单位转换为能量会涉及转换系数。从针对生物体释放能量的角度有国际单位戈瑞,源于英国物理学家露易斯*戈瑞,指一公斤的物质吸收到一焦耳的能量。戈瑞又与西弗(Sv)等同,后者纪念罗尔夫*西弗。以发现X线的伦琴命名的是人伦琴当量(Roentgen Equivalent in Man,rem),又按音译为雷姆,最早称为拉德(rad),特指X线的人伦琴当量,是能引起细胞被破坏的当量,按国际单位则指0.1戈瑞(Gy)。尽管戈瑞与西弗,拉德与雷姆相同,在历史上它们含

6、义仍有细微区别,前者更趋向指物理特征,而后者指生物后果。】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效应是通过电离辐射的能量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和水,使得后者发生分子不稳定、分子重排、产生自由基并造成损伤。在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 DNA分子。受损的DNA可以经体内酶系统修复,但也可能发生错误修复,这是电离辐射可能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分子电离、自由基产生、化学键断裂使得亚细胞结构破坏,表现为细胞代谢、结构、功能的改变。相同辐射剂量作用下,不同细胞出现的损伤程度不同。一般来说,淋巴组织、骨髓、小肠上皮和性腺对辐射最为敏感;其次是角膜、晶状体、内皮细胞等;肌肉、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对辐射最不敏感。从时限上来说,大量电离辐射造

7、成的危害可分为早期效应和延迟效应。早期效应发生在暴露后几星期内,如急性放射综合征( acute radiation syndrome,ARS),表现为反复发生并逐渐加重的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伴随疲乏、发热、食欲下降、抽搐甚至昏迷,严重者在几个月内死亡。多数 ARS患者会有骨髓损伤,由于免疫和造血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的致病菌感染和内出血。ARS还包括严重的皮肤灼伤,表现为皮肤发痒,刺痛,红斑或水肿。皮肤损害可迁延数周或数月,有时会危及生命。延迟效应则包括辐射白血病,辐射致癌,放射性白内障,遗传损伤等。其中辐射致癌与辐射致遗传病又称为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但严

8、重程度与辐射剂量无关。根据受辐射细胞的种类,又可将电离辐射的效应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前者作用于体细胞,后者作用于生殖细胞。辐射造成的皮肤损伤、骨髓损伤、乳腺疾患和甲状腺疾患,以及辐射致癌均可归于躯体效应;而辐射造成不育、胚胎死亡或胎儿畸形、遗传病等则归于遗传效应。目前,电离辐射的危害资料绝大部分是来自高剂量辐射下的调查数据,尤其是广岛、长崎两次核爆炸、若干核事故以及放射治疗的资料。而人们更关心的低辐射剂量对健康的影响,很难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给出确切的答案,只能通过大剂量调查的数据外推得到一个相对的结果。经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对广岛和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后8万名幸存者50年的调查研究发

9、现,核辐射引起的超额死亡低于700例,幸存者中出现的癌症约6%与辐射有关。大剂量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认识已较为清楚,但对低剂量辐射效应,还有一些争论。尽管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学实验表明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可能对生物体起到“刺激和兴奋”作用,甚至可能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率;但从安全角度出发,全世界对电离辐射仍采取保守态度:假设小剂量辐射仍有潜在风险,应予以防护。资料显示,如果每年接受电离辐射当量剂量超过1000mSv,癌症的发病率则会升高。故此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对职业工作者和公众每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予以了严格限定,见下表:基本标准的剂量限值剂量限值应用范围职业工作者公众有效

10、剂量连续5年每年平均20mSv任何一年不大于50mSv每年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不超过mSv,则某一单一年份可提高到5mSv年当量剂量眼晶状体150mSv15mSv皮肤500mSv50mSv手和足500mSv【注:有效剂量数值小,年当量剂量数值大,是因为前者是后者乘以各器官组织的权重系数得到的平均值,而不是说只要某器官接受了超过5mSv的照射,就一定超过了“每年1mSv,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可提高到5mSv”的限值。】2007年David J. Brenner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综述称,每单次CT扫描将使成人受到15mSv,新生儿受到30mS

11、v的辐射,而一次CT检查常需进行2-3次扫描,这个剂量大约相当于一组25000名日本核弹爆炸后幸存者所受到的照射量(小于50mSv)。而这组平均接受了40mSv的核弹爆炸幸存者的研究中,癌症的总体发生率明显提高了;另外,他援引了一项对象为400000名核工业放射工作者的医学研究,这些工作者暴露于平均20mSv的电离辐射中(相当于一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发现随着暴露剂量的提高,死于肿瘤的风险也提高了。故此David J. Brenner认为CT扫描(辐射剂量大约在30-90mSv)会增加肿瘤风险的流行病学证据是“直接”的,随着CT扫描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美国每年有6200万人次进行

12、CT检查),它所带来的辐射伤害不可忽视美国每年1.5-2%的肿瘤可能由于CT检查所致。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广泛注意,许多媒体采用了文中说法,更以“做一次CT所接受的辐射量相当于在核弹爆炸中幸存”吸引眼球。不过在专业领域,对此文的质疑之声并不少。质疑意见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目前并无CT检查会增加肿瘤发病风险的直接报告,一切结论均是从其他类型辐射推断而来,说服力不足;其次,低剂量电离辐射致癌的“线性无阈值模型”在使用上还有争议;根据动物实验、放疗经验及其他流行病学调查,辐射剂量低于100mSv时并未观察到肿瘤发生率增高的迹象;更有人指出,美国自1980年以来估计共有5.5亿人次接受了CT检查,1

13、990年前这个数字是7500万,那么有如此多在1990年后接受了CT检查的人,该有更多人罹患肿瘤才是,可是事实上这些数字惊人的“癌症患者”并没出现。低剂量电离辐射究竟对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现在仍处于激烈争吵中。表一、美国人年平均辐射剂量表二、生活中常见辐射源汇总急性辐射损伤急性辐射损伤造成急性辐射综合征(ARS),实际上也就是全身性的烧伤,射线比常见烧伤所涉及的热辐射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以烧到人的胃肠、内脏器官、与骨髓。骨髓被破伤就基本上终结了人的免疫能力,而同时胃肠道与皮肤的烧伤也就破坏了开然屏障,病原菌随即入侵,大剂量的辐射是致命性的。幸运的是,造成急性辐射损伤的辐射剂量极为少见,目前只见于

14、重大事故,比如核武器或者核反应堆的爆炸。在短期内接受8西弗剂量的辐射可能是人能承受的极限,100%地引起死亡,而美国军队认定80西弗的辐射就会马上并永久地让人失去活动能力,可能50西弗的辐射就可能开始损伤神经系统了。造成急性辐射损伤的最低剂量估计在0.3-0.7西弗,最脆弱的是骨髓,迅速造成全部血细胞的合成障碍。人骨髓受损程度跟患者死亡率成正相关,是判断急性辐射损伤的重要指标。造成急性辐射损伤剂量超过平常生活中接触剂量的上百倍,因此,普通人用不着担心此类事件的发生。上面关于急性辐射损伤的数据可能低估了人的承受能力,或者说低估了医学发展的程度,1985年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其中共有上千

15、人参加了紧急救援与控制行动,其中有134人因急性辐射损伤进入医院,28人死亡。这些人接受的辐射剂量据估计达到2-20戈瑞。慢性辐射后果根据WHO、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银行、受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影响的三个国家(俄国、白俄罗斯、及乌克兰)、以及众多其它国际机构组成的切尔诺贝利论坛专家意见,WHO在2006年的出版了相关报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造成了近9000人的死亡。这一估计也得到了联合国相应的科学委员会在2008年出版的报告的认可,见表三。表三、切尔诺贝利论坛估计切尔诺贝利核泄漏长期后果这些国际机构的估计受到了另外一些国际机构或者学者的批评,认为他们忽略了大部分来自东欧国家的研究,使得他们的数据严重

16、低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健康后果。在2006年绿色和平组织也出版了他们自己的针对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研究报告,根据这个报告,仅仅在白俄罗斯、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有20多万人的额外死亡。在2007年,来自俄国科学院与白俄罗斯的放射研究所有学者系统地总结了相关文献,得出的数据更为严重,白、俄、乌三国截止2004年就有近24万人因核泄漏而亡,在前苏联国家之外,还有43万欧洲人加上32万欧洲之外的人,即总计约99万人已经因之丧生。这份报告的英文版在2009年发布在纽约科学院年鉴上。这份报告同样受支持WHO等国际机构的人批评,认为它跟绿色和平的相关报告忽略了英文文献或者证据力度。把究竟多少人死亡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学术争议放在一边,我们知道上万人或上百万上会死于核泄漏,即使是低限,也让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核辐射的防治如前述,最好的预防是完全避开不必要的核辐射,但这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