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8998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卷(问卷+答卷+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三大部分,共7页,共22小题,全卷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在答卷上作答。)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6分)一、(6小题,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畸形(j) 眼翳(y) 宽恕(sh) 颔首低眉(hn)B胡髭(z) 绯红(fi) 诘责(ji) 广袤无垠(yn)C睥睨(b) 彷徨(png) 酷肖(xio) 长吁短叹(x)D. 胆怯(qi) 凛冽(ln) 污秽(su) 脂粉奁(l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标质 托辞 粗制烂造 孤苦伶仃B犀利 狼藉 诚皇诚恐 无可置疑C真谛 踌

2、躇 抑扬顿搓 暗然失色D馈赠 迸射 万象更新 家徒四壁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学案,真可谓别有用心。B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C身为篮球特长生的刘洋,站在低年级同学的队伍中,如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D近日,邓小平的后人邓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珍贵细节邓公“不习惯正襟危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防止是视网膜不被惨烈的阳光灼伤,专家19日呼吁群众切勿用肉眼或仅佩戴墨镜观看22日的日食。B在我少年和青年早期的时候,祖母玛丽娅是我最亲

3、近的人。C这个星期,我们班开展了“调查社会用字”。D当听到“”分子在乌鲁木齐制造了血腥的“打砸抢烧”事件时,令我感到无比的愤怒。5、下面这个句子出自纪伯伦的雨之歌,其中的“我”是诗人描写的“雨”。请你仿照这种句式,写一段话,并注明你所描写的对象。(4分)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仿写:_。描写的对象是_。6、文学名著阅读考查。(5分)故事发生在1866年,海洋中出现了一种不知名的怪物,阿龙纳克斯教授作为一名海洋动物的专家,随远征队去剿灭怪物,不料却掉入海中,被怪物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所救。于是,他和神奇的尼摩船长开始了一段惊险、神奇的海底旅行

4、。他们登上从未有人到达过的南极;目睹了海底火山喷发的壮观景象及凄惨的海底沉船;领略了美丽而又充满危险的海底世界(1)以上文字是19世纪 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 写的 的内容简述。(2)请你简介尼摩船长:_。二、(2小题,15分)7、古诗文默写。(10分)(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芳草鲜美。B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F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2)根据课本,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常

5、恐秋节至,_。(汉乐府长歌行)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折戟沉沙铁未销,_。(杜牧赤壁)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_,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说明:本题为2分附加题,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_;_。陈与义登岳阳楼中,抒发诗人辗转湘江、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危亡、中原动荡之忧的诗句是“_,_。”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1)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 (2)或王命急宣(三峡)(3)才美不外见(马说) (4)猛浪若奔(与朱元

6、思书)(5)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4分)三、(4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911题。(共10分)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

7、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BA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老当益壮DC 计日以还 未尝稍降辞色 主人日再食 蒙辞以军中多务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A作者年幼时虽然家贫却勤奋好学,冬天手指冻僵,但也没有放松抄书。B成年后,因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自己交往,作者不惜到百里外向有道德声望高的前辈请教。C作者外出拜师求学,不仅路途艰辛,环境恶劣,而且生活艰辛,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D作者生活贫寒,虽略有羡慕同学的衣着比自己华美,但是他总能从书中收获内心的快乐。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沉舟” “长”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2)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9、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你认为理由是什么?(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回答)四、(9小题,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16小题。(15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

10、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14、文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4分)15、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4分)A:_ B:_16、作者为什么发出“呜呼,无法可想!”的感叹?(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24分)你有多重要孙道荣汽车进入了山区

11、,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来。他太需要休息了。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之中,连续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绝境。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迈的双亲培养出他这个大学生,很不容易。他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他不想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他决定在了断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汽车颠簸着前进,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忽忽进入梦乡。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所有的乘客,都被惊醒了。有人头撞在了

12、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伤;有人被抛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弹起,又重重地摔了回来。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子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悠悠,犹如被折断翅膀的大雁随时可能跌落山崖,而下面,是一个深深的大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子是斜的!车头向下,尾巴翘起。车内再次爆发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随时都可能坠落。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是开的,他轻轻移到窗前,看看外面,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他就获救了,安全了。他站起来,探身准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出去,不然我们可就都完了!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不马上跳出去,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也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了。他不怕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没想到会是这种死法。他深深地吸了口气。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中学时,他的物理成绩就很好,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