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8538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江苏卷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

2、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

3、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7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

4、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

5、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

6、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14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7、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16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方案二(新泽西方案)最终方案(康涅狄格

8、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18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

9、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现实主义流派 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20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

10、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

11、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

12、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6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3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3分)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

13、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