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8269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80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经营学讲义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判断选择)本节需要明确三个问题: 一是银行的起源、特殊性质、类型等;二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发展道路等;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一、 银行 (一)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 首先,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其次,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其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二)银行的起源 银行的起源经历了三个阶段: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现代银行,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最早的银行是1272年的巴尔迪银行。1

2、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是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 中世纪的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各国商人云集;为了顺利进行商品交换,需要将世界各地的货币兑换成威尼斯当地的货币货币兑换商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收付规模扩大,各地商人为避免长途运输的风险,将用不完的货币委托货币兑换商保管,并委托其代办支付和汇兑,货币兑换商由此积攒了大量货币资金。此后,货币兑换商发现这些长期大量集存的货币余额相当稳定,可以用来发放高利贷,则开始主动揽取货币保管业务 货币经营业者;渐渐的,货币兑换商发现不需对所保管的货币实行全额准备,而只需保留部分准备金,就可以满足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其余部分可以作为贷款获得利息;此后,货

3、币兑换商逐渐演变成集存贷款和汇兑支付、结算业务于一身的早期银行。 17世纪,银行这一新型金融机构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1653年,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商业需要有提供大量资金融通的专业机构与之相适应,他们不仅提供融资服务、经营债券、办理贴现,也以自己的信誉作担保,开出可以代替金属条块、具有流通价值的信用票据,更加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产生了。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三)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银行产生的基础:信用。 第二,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双重风险。存款:提存风险; 贷款:偿还风险。 我国的情况:据有关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1990年,

4、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不超过2000亿元;1994年1997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分别为:20%,22%,24%,25%;1998年1999年,是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破产兼并力度最大的两年,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幅度最大的两年。如果按最保守的25%的比率估计,1999年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最低也有15000亿元。2001年9月末,我国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6.8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为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2%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 近些年,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下降幅度较大。如:2003-200

5、7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情况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亿元,% 余额不良贷款占比不良贷款其中: 次级类贷款 可疑类贷款 损失类贷款 不良贷款分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12684.22183.34623.85877.111149.5860.46.171.062.252.868.052.15注: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05年底,工、中、建、交四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5%、5.4%、3.8%和2.5%。标准普尔、惠誉、穆迪等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相继提升了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2006年初,银监会曾颁布国有商业银行公司

6、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对四家银行提出了涵盖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三大类七项指标。2006年底四家银行各项监测指标已基本达标,有的甚至已经超过中期标准,表明其财务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已大大超出8%的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也降至5%以下,其中三家在4%以下,一家在3%以下。标准普尔对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评级结果行别 评级时间长期信用评级评级展望短期信用评级中国银行2004.01.07BB+正面/2004.07.29BBB-稳定A-32005.07.10BBB-正面A-32005.09.27BBB+稳定A-22006.12.15BBB+正面A-2中国工商银行2004

7、.07.29BB+观察正面B2005.07.15BB+正面B2005.07.25BBB-正面A-32005.09.27BBB+稳定A-22006.12.15BBB+稳定A-2中国建设银行2004.01.07BB+正面B2004.07.29BBB-正面A-32005.07.10BBB-正面A-32005.09.27BBB+稳定A-22006.12.15BBB+稳定A-2 第三,银行的类型 1.商业银行:追求自身的利润,业务多样化。 2.专业银行:在特定信贷领域从事特定信贷活动的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等等。 3.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主

8、导地位;负责制定国家的金融政策,调节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对国家负责,在对外金融活动代表国家,并对国内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实行管理和监督。特殊职能包括:垄断货币发行权,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对他们提供信贷。通过有效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组织全国票据清算,管理国家外汇和黄金;代理国库,代国家发行公债券;并对国家提供贷款。除个别国家外,不对个人办理银行业务,只对国家和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二、 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概念: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是一种习惯性称呼,基于商业

9、行为发放贷款 Commercial Bank 贷款的基本特点包括:短期性,生产性,自偿性。所以凡介入生产与流通的经常性周转过程的银行,均被称为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类型多种多样。从资产方来看,既有短期贷款,也有中长期贷款;既有各种贷款活动,也有各种类型的投资活动。因此,商业银行的称谓已经不能够总结其业务活动或行为,只是一种沿用的称呼而已。(二)商业银行的功能 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个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

10、、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 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 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 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三)商业银行的地位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其业

11、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 (四)商业银行发展的两条道路: 1.高利贷与股份制 旧式高利贷银行,如:威尼斯银行; 新式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按照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制形式组成。 如:英格兰银行。 2.专业化(英式)与综合式(德式)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分业经营 优点: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安全性较好。 缺点:银行业务发展受到限制。 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混业经营(综合经营) 优点:利于银行展开全方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充分发挥银行的作用。 缺点:可能会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对银行经营管理有更高的要求。三、 我

12、国的商业银行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1994) 改革开放前, 我国实行“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民银行是惟一的金融机构。1984年,从人民银行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加上原来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原来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1986到1987年,我国恢复建立交通银行,建立中信实业银行,从而开始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形成了不同产权形式的商业银行。 第二阶段: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2003年) 1994年,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

13、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专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地位。 第三阶段: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阶段(2003年至今) 2002年,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方向是按现代金融企业的属性进行股份制改造。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于12月30日通过汇金公司注资450亿美元,为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可能性。2004年,两家试点银行大规模的财务重组和公司治理改革全面展开,银行业改革开始进入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

14、阶段。至2006年底,我国先后有9家银行上市,上市银行资产数由2002年的1023.3亿元扩展到2006年的20290.4亿元。到2007年8月底,我国共有13家银行上市。(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状况 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适度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19797家,营业网点183897个,从业人员为2732394人。包括: 3家政策性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3家城市商业银行,78家城市信用社,19348家农村信用社,13家农村商业银行,80家农村合作银行,4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邮政储蓄银行,54家信托投资公司,70家财务公司,6家金融租赁公司,1家货币经纪公司,7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1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5家)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中国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地区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盛京银行等。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常熟、江阴等 。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