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577943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31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5页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5页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5页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5页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完整版)(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基本概况工程基本概况2 第二章第二章 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布置.14 第三章第三章 现场管理机构、施工技术人员及职责现场管理机构、施工技术人员及职责.30 第四章第四章 整(主)体工程施工方案整(主)体工程施工方案40 第五章第五章 施工测量控制施工测量控制.53 第六章第六章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67 第七章第七章 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工期的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和保证工期的措施.207 第八章第八章 主要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计划主要机械设备及检测设备计划218 第九章第九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222 第十章第十章 安全度汛措施安全度汛措

2、施 24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防台风专项应急预案 . 25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263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文明施工技术措施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284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292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资源配备计划资源配备计划 303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保修承诺、保修措施及优惠条件保修承诺、保修措施及优惠条件 306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附表五、施

3、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占地表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基本概况工程基本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某某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 6.62 亿 m3,有效库容 4.68 亿 m3,是以灌 溉、防洪为主,具有供水、发电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某某灌 区工程则是以该枢纽的配套项目,主要任务是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和农 村人畜供水。某某灌区工程为某某水库的配套工程,某某灌区位于海南 岛东北部,东面临海,西面、南面与本岛腹地接壤,西北以南渡江为界, 西南以万泉河为界,灌区位于北纬 19182002,东经 110 0011054之间,南北长 100km,东西长约 70km。灌区范围包括海 口

4、市美兰区、琼山区、文昌市、琼海市、安定县、屯昌县等 5 个市县 58 个乡镇和国营农场(含航天发射基地)。灌区范围内总土地面积 5840km2。 灌区工程由总干渠、东干渠系统及西干渠系统组成,包括一条总干 渠、两条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条分干渠(琼海、重兴、文教分 干渠)以及 34 条支渠等;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布置, 后折向西北到达加玉村北侧,分水进入东干渠和西干渠两个灌溉系统。 总干渠起点设计水位 132.66m,渠末设计水位为 125.29m;设计灌溉面积 为 138.18 万亩。设计流量为 45m3/s。加大流量 51.75m3/s。东干渠渠首 设计流量为 40 m

5、3/s,西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 5.53 m3/s,文教分干渠渠 首设计流量为 8.57 m3/s。 总干渠从渠首电站取水后,沿万泉河左岸邦山布置渠道,利用隧洞 穿过并桶岭,再经南九村农场跨青梯河后向东北至总干渠末端进入灌区, 全长 15.31km。总干渠末端分东、西干渠分别控制东西流域,西干渠通过 良坡、深田、大田、加乐潭等支渠及斗渠向西灌域配水,并向现有水库 补水,全长 28.027km;东干渠全长 145.93km,设琼海、重兴、文教 3 条 分干渠,20 条支渠、2 条水库补水渠、1 个水库补水口及 15 条干斗等 42 个分(补)水口。 本工程标段为东干渠第 2 标段,施工桩号为 27

6、+55163+618,全长 36.067km,设计流量为 4029 m3/s,加大流量为 46-33.35 m3/s。施工范 围从 16#渡槽渐变至 7#节制闸出口末端的区段,本段渠系共布置渡槽 7 座、陡坡 5 座、隧洞 1 座、节制闸 4 座、泄水闸 3 座、分水闸 8 座等渠 系建筑物。本标段主要建筑物见下表: 数量 序号特征建筑物单位 座长度 1渠道m31712 2渡槽座/m73065 3暗涵 座/m 4倒虹吸 座/m 5隧洞(2#) 座/m 1944 6陡坡 座/m 5497 7节制闸 座/m 4 8泄水闸座3 9分干渠分水闸 座 1 10支渠分水闸 座 7 12退水闸 座 13机耕

7、桥 座 53 14公路涵 座 5 15渠下涵 座 70 16排洪渡槽 座 10 17斗门 座 3 二、水文气象和工程地质资料 (一)水文气象 本区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太阳辐射强,日照时 间长,热量丰富、气温高、降雨丰富且强度大、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 明、台风暴雨多、蒸发量大、湿度大。干湿季节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在冬春季节,受大陆冷高压影响,温度低、雨量少,为干湿季节;在夏 秋季节,受东南暖热气流及台风、热带低压槽的影响,温度高、雨量多, 湿度大,属湿热季节。 1、温度 本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 2200h,年辐射量 494kj/cm2,大于 10的 积温为 8500,多年平均

8、气温 23.6,最热 7 月平均气温 28,最冷平 均气温 16.7。历年出现气温35的时段集中在 5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 多年平均气温为 2223。 2、降雨 本区降雨以台风雨为主,其次是热雷雨、地形雨和锋面雨。本区多 年平均降雨量 2600mm 左右,单站(琼中加报站)最大多年平均降雨量 2471mm,实测最大年降雨量 2254mm(1972 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每 年 511 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 85.7%,12次年 4 月为旱季,降雨 量仅占全年的 14.3%。年降雨的丰枯程度主要受台风影响。 3、风 灌区季风盛行,以东北风为主,其次是东风和东南风,西风及西南 风极少。

9、区内多年平均风速 2.3m/s。灌区是海南省受台风影响最大,风 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的 810 月份是台风的盛行季节,5-12 月均 有台风影响的可能。 4、湿度 本区多年的平均湿度为 85%,年内一般以 9 月份最大,12 月份最小。 三、工程地质 (一)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东干渠线路位于海南岛的中部,屯昌、安定、海口、文昌市境内。 有剥蚀台地、熔岩堆积台地、丘陵、低海拔平原四个地貌单元、地势总 体上西南边为渠道首端稍高,东北边为渠首末端稍低,沿曲线向东北倾 斜,其地貌单元特征如下: 1、剥蚀台地地貌类型:区内渠首至 6#渡槽线路地面高程约 114134m,山体切割较强烈,沟谷较发育,

10、地势起伏不大,地形坡度局 部较陡,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附近冲沟及河床零星 可见基岩出露。 2、熔岩堆积台地类型:桩号 30+355(19#渡槽后)56+300(22#渡 槽前)段线路地面高程约 82120m。地表波状起伏,切割强烈程度一般, 局部有陡坎发育,山坡坡度约 310,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橡胶等经 济作物,冲沟不发育。桩号 92+000(31#渡槽后)125+100(34#渡槽前) 段线路地面高程约 2386m,地势起伏不大,山坡坡度约 310,线路附 近均种有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冲沟不发育。 3、丘陵地貌类型:6#渡槽至桩号 30+355 段线路高程约 95130m

11、,山 体切割较强烈,冲沟、陡坎较发育,地势起伏稍大,地形坡度局部较陡, 山坡坡度约 1520,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桩号 56+30092+000 段线路地面高程约 50119m,低矮山包较多,山坡坡度约 1520,线路附近种有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冲沟发育。 4、低海拔平原类型:桩号 125+100148+700 段线路地面高程约 2239m,地势平坦,线路附近均种有槟榔、椰子树等经济作物。 东干线线路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堆积土、长城系抱板群 (chB)变质岩、长石石英岩地层;火山岩有第四纪更新世下更新统玄武 岩(Q2p)、第四纪晚更新世道堂组玄武岩(Q3Pd1);侵入

12、岩有侏罗纪中 世(J2)花岗岩、二叠三叠纪(P-)花岗岩,此外还有一些脉岩 分布。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东干渠 自起点至桩号 7487 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属地震烈度度 区;桩号 7+487 至桩号 45+837 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 属地震烈 度度区;桩号 45+837 至桩号 71+000 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属 地震烈度度区;桩号 71+000 至渠道终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属 地震度区。 (二)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本标段工程设计共有隧洞一座,为 2#隧洞,隧洞位于浑圆状低山练 成一片的山地地貌

13、上,地面高程一般为 92110m。地形起伏不大,山坡坡 度较缓,一般为 510,大部分已种有槟榔、橡胶树等经济作物。地表 为全风化玄武岩及其残积的含砾黏土覆盖,一般厚 1.08.0m。揭露的地 层为玄武岩残积含砾黏土、全风化玄武岩、强风化玄武岩、弱风化玄武 岩、粘土。向将隧洞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分段叙述如下: 第一段:桩号 48+15348+370,长 218m,即隧洞进口段。地面高程 95108m,地面坡度 7,洞室埋深 613.2m,地表为玄武岩残积土,为 棕红色粘性土,结构疏松,可塑,为中等透水层;强风化玄武岩厚约 3.19.9m,岩芯破碎,夹较多风化土,岩质软,为中等透水层;下伏基 岩

14、为 Q2p 玄武岩,气孔较发育,岩质较硬,压水试验透水率小于 10Lu,为弱透水层。 洞室基岩主要为强风化玄武岩,地下水位于洞顶之上。由电阻率断 面图知,电阻率低,表明岩石破碎、富含水,围岩分类为类。 洞室施工时由于岩石层间结合力差,拱顶常有坍落或掉块;地下水 位高于洞身,地下水可能会沿结构面有大量滴水线状流水,围岩自稳时 间很短。 洞脸坡面大部分地段分布为玄武岩残积土、弱风化玄武岩,覆盖层 较厚,加之边坡岩体内卸荷裂隙较发育,施工开挖后洞脸边坡岩石稳定 性差,易产生剥落与掉块现象。 对洞脸及两侧边坡进行喷混凝土结合锚杆支护处理,并做好坡面排 水,开挖边坡建议值残积土 1:1.5、强风化 1:

15、1。洞身断案超前支护, 全断面衬砌。 第二段:桩号 48+15348+346,长 193m。该段隧洞洞室最大埋深 15.2m,地表为玄武岩残积土覆盖,厚约 3.7m;其下为全风化玄武岩,厚 约 6.3m,岩体弱风化带揭露厚有 30m,不同期次喷发明显。 洞室与 Q2p 玄武岩的弱风化带中穿过,洞顶有效围堰厚度大于 5m,强度高,属坚硬岩类,但存在不同期次喷发风化结构不利组合,局 部稳定性差。由电阻率断面图知,洞身附近电阻率呈中阻特征,表明岩 体较破碎,岩体透水性与富水性较差,地下水位高于洞身,围岩可短期 稳定,本段围岩分类属类。 洞室开挖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会沿结构面线状流水,局部可能有坍 落或

16、掉块,施工时应及时喷混凝土结合随机锚杆支护。 第三段:桩号 48+34649+097,长 751m。地面高程 95110m,地面坡 度角 57,在桩号 48+700 处有一积水形成的水塘、洞室埋深 312m,地 表为玄武岩残积土覆盖,厚约 1.17.2m;其下为全风化玄武岩,分布不 均匀,局部缺失,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 2.63.8m,钻孔揭露岩土弱风化 带分布不均匀,最薄处仅 4.6m,不同期次喷发明显。 洞室基岩主要为强风化玄武岩及少量弱风化玄武岩,上覆有效厚度 较薄。由电阻率断面图知,洞身附近电阻率呈低阻特征,表明岩体破碎, 岩体围岩分类为类。 洞室施工过程中,拱顶极易坍塌变形,不利于围岩稳定。地下水位 高于洞身,地下水可能会大量滴水,建议采用超前支护、全断面衬砌。 对洞脸及两侧边坡进行喷混凝土结合锚杆支护处理,并做好坡面排水。 48+60049+097 隧洞地质条件差,且在桩号 48+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