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74083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第一章总结及习题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或直接参与管理)(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将企业经济活动的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3)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便于统一衡量比较)(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进行核算提供信息,对单位经济活动控制)(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各种方法相互依存)*三.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小时/酬劳)、实物计量

2、(一本、一串)和货币计量(主要、统一)三种计量单位。*四会计的发展历程: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古代会计标志结绳记事 近代会计标志复试记账法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现代会计标志1.管理会计(将来的管理) 2.财务会计(过去发生事的记录)两类。 *五.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只有两个来源1.债权人银行 2.投资者)、资金运用(循环和周转)(供应:采购材料、设备;生产:工资、材料、设备消耗;销售:卖掉产品)、资金退出(上交税金、偿还债务、

3、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会分类*六.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方面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3.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过去、现在、将来)(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托经营管理,即企业管理层的资产由投资者的投入和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形成)*七.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1.基本职能 (1)(首要职能)核算/反映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是什么)、计量(是多少)和报告。(

4、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事前不是核算:计划、签合同)(2)监督职能/控制职能: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运费过高预算不合理等)进行监督。*会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事前监督(对计划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2.拓展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八.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判断)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九会计核算方法: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

5、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体系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会计核算的起点)(指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据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会计制度中事先确定的。*3.复式记账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方法。4.登记会计账簿(记账)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完整记录。*5.成本计算(区别成本预测为发生前、成本分析为

6、发生后。会计核算只考虑发生中的)*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以上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紧密配合。.会计循环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报告组成。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组成。十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设。*十一会计基本假设(条件)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的假定。(定义不考)*(多选)1.会计主体:(单选)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

7、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多选)A.企业、单位 B.北京母公司 C.上海子公司 D.分公司(能设立会计,就是会计主题) E.母子集团 F.母公司XX车间、X部 G.企业年金基金(判断)将主题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将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就是有独立法律人格的法人单位,比如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它作为一个法人(法律主体)肯定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如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可设立会计主体,全面反映集团财务情况。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不属于法律主

8、体,但属于会计主体,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判断)在同一法律主体中,也可能存在多个会计主体。母公司法律主体,子公司法律主体,母公司XX车间,X部公司为法律主体车间不是,母子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是法律主体,但集团不是。2.持续经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停业,不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以企业正常经济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停止使用该假设所选择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与方法。3.会计

9、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多选)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半年度、季度、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选择)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的区别,从而形成了全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主体活动。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

10、币。在国内的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记账可不转,季度结算时需转换)(中国境内公司与他国贸易);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投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无法再量上进行汇总比较,这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人民币以外的单位,也可选定别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十二会计基础: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权责发生制/应

11、计制/应收应付制:(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收入、费用的确认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为确认准则。*(判断)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卖货但未收钱,卖货月份计入收入,收钱月份不计入收入)。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与费用。*(1)收入的当归期创造收入的期间(卖货),不管款项是否收到。例:10月的销售款10月 9月 11月收 结论:应收未收确认(10月卖的,1月才收钱,为应收未收),预收未销售不确认*(2)费用的归属期按照费用服务的

12、期间(受益)来确定,不管款项是否支付 例:4月的房租费用4月 3月 5月支付 结论:应付未付确认,预付未负担不确认。2.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以花钱为目的的单位公安局、学校)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判断)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在本期实际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取得补偿,均作为本期费用处理。*十三(多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决定是否调整投资、更换管理层和加强且内部控制。债权人判断企业是

13、否能按约偿还贷款、利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控制、做出财务决策。政府资源分配公平合理,制定税收。社会公众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十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其所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应当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的原则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称串少一串)。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

14、对企业过去、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简明扼要,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a.纵向可比:(判断)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可变更)b.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采用规定(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几两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作为资产核算,租车不算资产融资租入资产来源:汽车生产商

15、,我,财团(银行)汽车生产商卖给财团,财团再给我,我再分期付款给财团,并付利息。前期为租赁,全款付清后才有所有权。与分期付款的区别是,分期付款立即享有车的所有权,融资为全款付清后才有所有权。(6)重要性反映所有重要事项。对于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判断)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至于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如4月份预收5月款项,可以记入4月账内。)(是不是次要信息可以不说)(判断)(7)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资产流入)、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资产流出)(判断)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8)及时性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十四会计准则的构成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多选)一标两重 基本准则 总原则,2248目标6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