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77167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亚南谈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学科考核能力要求解读张亚南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呈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

2、、类别、单位等信息。近些年来,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综合试卷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的地理信息呈现出以下的特点: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来。如果信息中涉及到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以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试题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信息的情境化。不仅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

3、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逐步给出信息。近年来的综合能力测试体现地理的探究能力和试题,多以简要的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

4、,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了解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可以为准确审题带来帮助。在实际审题中,更需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2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充分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

5、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地理信息所反映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或地理过程等),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首先,需要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熟练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认识它们与地理信息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在遇到没有学到过的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信息时,有了这种敏感性,可对信息指向的地理概念或地理原理等作出迅速反应。例如,地震的成因有多种,中学重点学习了构造地震,并主要介绍了板块运动引发的地震,而且,大地震往往是由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发的。所以,当遇到

6、有关地震的信息时,能迅速作出地震与板块运动之间联系的反应,进而根据发生地震的地点,得出是哪两个板块之间的运动造成的。 第二,需要掌握地理内容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清晰的地理知识结构,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提炼、分析与整合的前提;在试题提供的各种地理信息中,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可能提炼出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也才能分析地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整合。第三,需要把握各部分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这些地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认识到这种内在联系,可以由某方面地理知识而推知其他方面的地理知识。例如,一定的气候条件决定于其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

7、,并且会形成相应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生产和一些人文现象产生影响;气候条件及其与其他地理条件综合形成的特点,在地表分布于一定的区域范围。所以,把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建立地理知识网络。3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地理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性质,综合性是地理学科基本特点之一。自然地理内容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人文地理内容与历史、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对自然地理要素运动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对环境污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化学知识;对植物及其与环境关系、生态系统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生

8、物知识;对有关人文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历史知识;对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信息的解读,需要用到政治知识。要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不只是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关键是要形成解读信息的视角和方法。下面重点解释与历史、政治等学科紧密关联的解读地理信息的视角。第一,时间的视角。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对地理信息的解读不仅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和不同的时间尺度去分析,还要善于把空间的现象放到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例如,有关人口增长、分布、迁移的信息,在关注空间特点的同时,一方面要分析某地区、某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特点差异,另一方面要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因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9、。对于自然现象的分析也需要以时间的视角,例如,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信息,从地质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时期、近代、当前等不同时间尺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二,发展变化的视角。人文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现象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对于相关的信息需要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分析。例如,工业区位因素在发生变化,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一些具体工业的区位选择也在发展变化,如家具厂本是市场指向型的工业,但是,随着组装家具的发展,生产高档家具的家具厂有的会选择优质木材丰富的区位,有的会选择劳动力价格低廉且有优惠条件的区位。第三,辨证的视角。许多地理问题都需要辩证地分

10、析,既不能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能陷入人定胜天论。例如,我国东南部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壤肥沃,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也有不利的地方。即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对于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需要辩证看待,既不能以牺牲环境的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因片面强调环境保护而抛弃经济发展。对于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就更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第四,动态的视角。不仅自然地理要素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人文地理要素也是在运动之中,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因此,分析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张亚南摘要:截止到2012

11、年,高考使用课程标准卷的省份已达到24个,与之相适应,近年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的形式与内容也在不断变革,主要表现为:注重评价地理思维品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评价地理思维过程,强调考查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能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潜能,高考命题也在不断寻求形式与内容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以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完善国家考试科目试题库,完善统一命题

12、和分省命题方式,保证国家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由此,新的课程标准已成为继续进行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的重要推力和新的契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规定的学科内容、倡导的学习方式等都将成为高考命题渗透、遵循和评价的标准。从2007年至今,课程标准卷地理命题在遵循考试规律和原则的同时,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实施课程标准后学习内容的改变并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虽然在试题题型和试卷结构上均与大纲卷相差无几,但题目的内涵、情境设计、能力考查方式、试题呈现形式及风格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将分析这些变化的依据,并阐释高考课程标准卷的地理学科命题设计思想。一、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变化从教学大纲到

13、课程标准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在此仅从高考命题的视角认识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基础教育产生的影响和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价值取向的转变教学大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训专业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范畴。编制的指导思想明显以学科为中心,在内容选择及难易程度控制上较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社会生活实际的关注也不够。课程标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人才生产模式”,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内容更多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全面、健康及未来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14、养,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这种价值取向的改变必定导致教育过程、方法和结果的改变,由此高考命题的设计思想也随之变化:注意启发考生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考生对考试内容的选择,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重视对解题过程的评价,据考生群体的学业水平控制试题试卷难度等。(二)课程内容的差异课程标准中对地理课程内容采用了模块式的划分,其中必修部分分为三个模块,增加的区域模块体现了地理学科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征,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应用价值。此外,在学科内容上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打破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选取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15、和技能,增加了反映当代地理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发展的内容(如3S技术)等。特别是设计了七个选修模块,其学习内容力求贴近学科及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社会重大问题,包括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环境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并更加重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如城乡规划、旅游地理等。课程内容的这些变化无疑对命题影响甚大。课程标准版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与范围即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而试卷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设置了选修模块的试题。选修模块的题目供考生自主选择回答,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悖于考试的公平,但命题采取了相对稳妥的办法,即选取被普遍选择的选修模块命题,并赋予有限的分数。目前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课

16、程标准卷中规定了三个地理学科选修模块供考生选择其一: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每一模块的设计满分为10分。(三)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此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其目标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特别倡导主动、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其中因考试的特殊性质及目前考试实施方式的局限而不能现场合作外,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其实是贯穿整个测试过程的,是能够通过解题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也对命题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高考课程标准卷的地理命题教学与考试是一对矛盾,尽管它们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