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576816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66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知识点(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一)主要范围:主要考核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等方面的内容。(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教师道德与教育法、文史基本常识与写作的理解和掌握,对自然科技常识与环境保护、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综合理解能力的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二、考核的基本内容第一编 哲学与政治理论常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考核知识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哲学的概念

2、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及人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依照问题作出肯定和否定的不同回答,将认识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外力作用5.物质的概念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事实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3、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6. 运动的概念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7.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8. 静止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在静止中还是在运动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相对静止指两个物体同向同速运动,两者相对以对方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9. 规律的概念和属性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1.必然性2.普遍性3.客观性4.永恒性10联系及其属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

4、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1.发展的概念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12.新事物和旧事物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和旧事物并不是以事物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界定的,而是以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来进行区分的。13.质和量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命题,指一切事物都具 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是质和量的统一。14.矛盾的概念及其属性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15.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5、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次要矛盾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3)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此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此即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6.范畴的概念最一般的概念,这些概念反映着客观现实现象的基本性质和规律性以及规定着一个时代的科学理论思维的特点。物质、运动、意识、质和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自由和必然性等,所有这些都是范畴的例子。

6、17.现象和本质本质与现象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18.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19.原因和结果在哲学上认为,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

7、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20.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和反映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不同趋势的一对畴2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未实现的发展趋势和以实现的发展趋势之间最普遍矛盾关系的概括和反映。22.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3.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概念对事物本

8、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下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理性认识靠的是人类的思维模式,及逻辑思维。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是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是感性认识的特征。25.真理和谬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同客观实际及其规律

9、相违背的思想内容,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因为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们的认识又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任何个人、集团都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错误,真理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26. 历史观的概念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2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人

10、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28.生产方式的概念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2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主的

11、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30.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31. 阶级、国家、革命的概念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

12、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是指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用先进制动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32.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3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概念社会价值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程度理解部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

13、的关系问题。(2)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与哲学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方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以不断丰富的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知识为前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需要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又有差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差别之一。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差别之二。哲学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与政治密切相关。(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

14、生、本质和作用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本质是实践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起源:无生命物质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从低等生命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8)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9)质量互变规律唯物

15、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10)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1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1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一方面,无内因也就无外因,无外因也无所谓内因。另一方面,由于物质世界的范围无限广大、复杂以及发展的无限性,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场合、一种联系中是内因,在另一种场合和联系中则可以是外因,反之亦然;现代系统论丰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思想,它认为系统作为整体而言,其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内部因素,而从子系统来说,一个子系统对另一个子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