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5766389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39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2016 年年吉林特岗吉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 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考点背诵总结 考点考点 1 1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考点的内容包括: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校体育的特点和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 况。 1.古代斯巴达和雅典学校体育的特点 希腊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 峰。而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 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2.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了,据史料记载,

2、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 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和 军事,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武士教育的重要内容。西周的“国学”和“乡学”以礼、乐、射、 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培养奴隶主子弟成为文武兼备的统治者,其中射击、御及乐(音 乐、舞蹈)中均含有体育的因素,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端。 3.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1)1903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2)1923 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3)1940 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4)1941 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考点考点 2 2 学校体育与社

3、区体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概念、区别和联系。 1.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 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2.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 2 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 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不同;(2)对象不同; (3)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5)管理体制不同。 4.学校体育与

4、社区体育的联系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考点考点 3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目标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和及其目标。 按照时间系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学前阶段体育(36 岁)、初等教育阶段体 育(615 岁)、中等教育阶段体育(1518 岁)、高等教育阶段体育(1830 岁)四个阶段。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 学校体育具有如下的功能: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文化功能、辐射功能、经济功能、 竞技功能。其中学校体育最原始、最独特的功能是健身功

5、能。 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 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 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我国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 康生活的知识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 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发展学生 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

6、组织形式: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考点考点 4 4 体育教师体育教师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体育老师的基 本职责和体育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校外 体育工作的多样性;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室外工作的艰苦性。 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品 3 质和强健的体魄。 体育老师的基本职责包括: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

7、学文件;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从事学 校体育科研;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参与社会体 育工作。 体育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确立教师专业化的教职观。 考点考点 5 5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的类型、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途径。 体育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 选修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隐形课程与显性课程。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完善课程体制,增强

8、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 与育人功能紧密结合; 开发课程种类,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教材多样化; 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 生活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引进新兴运动项目;开 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整合各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让体育教师和 学生的知识与经验进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 的开发;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开发。 考点考点 6 6 课余体育课余体育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课余体育的概念、特点、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原则。 课余体育是指

9、学生在课余时间里, 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 以发展身体、 增进健康、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学活动。 课余体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活动形式的多 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 参与的自愿性;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 性。 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 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包括:规定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课余性与计划性结合的原则;自主 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多样性与制宜性相结合的原则;扩

10、展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 4 与补偿性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考点 7 7 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教学的目标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改革发展的方向以及层次。 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 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发展的方向: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体 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 体育教学目标。 考点考点 8 8 体育教学的过程体育教学的过程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过程的构成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和特殊规律。 体育教

11、学过程的构成性要素:体育教师、学生和体育教材。 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 指组成体育教学系统运动的逻辑程序, 它包括体育教学目标、 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等。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社会制约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与学 辩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和心理活 动起伏变化的规律。 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 上课的总时间的比。 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

12、总时间的比称为练习密度。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 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体育课结束后的课后总结, 它是体育教师对一节体育课进行 的总结性文字描述。体育课课后总结工作一般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教材变更 内容、自我感受、教改尝试效果和教学改进部分。 考点考点 9 9 体育教学的原则体育教学的原则 本宝鉴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贯彻的要求。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 5 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合理安排;充分

13、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学生主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一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体 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2)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的教学观;二是重视教学设计与准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三是教师要启 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解决问题,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不仅指向学生的身体发展与运动技能掌 握,而且更要指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 (1)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一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二是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

14、机 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具有社会性。 (2)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一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内 容的全面性;二是教师在选择内容和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 3.技能教学原则 技能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利用有限的时间重点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技能和 健身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尽快掌握,为学生课后的学习锻炼乃至为终身体育打下必要 的基础。 (1)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是体育学科的技能性特点;二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是体育课教学与课外锻炼的区别。 (2)贯彻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要求。一是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二是学生学习掌握动作 技能时,应遵循时间短、人数多、场

15、地器材受限条件下的技能学习规律;三是学习掌握体育运 动技能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及其强度和量;四是运动技能教学,要适当与相关 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相结合。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进行强化,使这种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保持长久,确保体育教学任务的完 成。 (1)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依据。一是学习理论;二是终身体育要求。 (2)贯彻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要求。一是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二是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正确方向发展;三是

16、学生应根据自己 6 的兴趣,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 择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时,都力求把当前的教学活动和终身体育的目标相结合。 (1)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依据。一是新的标准的要求;二是全民健身计划纲 要的要求。 (2)贯彻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要求。一是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 相结合;二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三是注意特长培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6.全面效益原则 全面效益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体育教学的多方面功能或其中的主要功能, 结合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以获得体育教学在德智 体美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1)全面效益原则的依据。一是体育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 (2)贯彻全面效益原则的要求。一是结合体育学科特点,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充分发挥 体育教学时的多功能综合效应;二是体育教学评价中,要注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三是以全面 效益作为指导思想,应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