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器具大观.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6347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器具大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器具大观.(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器具大观一、食器鼎d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鬲:鼎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国名和作姓时念g,表示器物时用l)甗y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鬹gu: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的短足。甑z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簋gu:古代盛食物的圆形器具,圆口,两耳。簠f:古代祭祀时盛稻梁的器具,长方形,有盖有耳

2、。盨x:古代盛食物的铜制器皿,有盖和两个耳子。敦du: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二、酒器斝ji: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p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爵: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

3、,一侧有鋬(p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有的有盖,但无流和注。最初当为普通饮酒器皿,供低级别贵族使用。角的出土和传世数量远远地少于爵,商周之际发展为造型精美的礼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开始衰落。樽: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觚g: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觯zh: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时,觯

4、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的觯,春秋时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觥gng: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斛h:呈直口直壁的圆筒形,平底,腹两侧各有一柄;量器,古代以十斗为斛,后来以五斗为斛 。 卣yu:古代的一种酒器,椭圆形。青铜制,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也有作圆筒形的,器形变化较多。用以盛

5、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盉h: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p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长方形器身,带盖,直口,直腹,圈足。器盖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顶形,圈足上往往每边都有一个缺口。也有少数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状。3、水器罍li: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

6、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匜y: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礼所用水器由盘、盉组合变为盘、匜组合。缶fu:一种瓦器,大肚子小口,可盛酒,盛水,也可作打击乐器。瓿b: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盂 y: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盂01水盂024、古乐器磬q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龠 yu:古龠之斜吹

7、,其法质朴,不需另设吹孔,只于管口一端作吹口,即可鸣奏出奇妙的乐音。溯其源,它极可能滥觞于人类早期的生活炊具“吹火管”。篪chi:气鸣(吹孔)乐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的横吹竹管乐器。钲zhng :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其形状与小型的钟相似,可执柄敲击,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铎du:一种古代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铙no 钹b: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云锣: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云锣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区别的若干铜制小

8、锣组成。这些小锣以音乐次序悬挂于木架上,每一个小锣都由3根绳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锣的演奏方法与中国锣类似,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笙shng: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先秦时期的笙管数为1218根,至唐宋时期,笙管增加到1719根。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箜

9、kng篌hu: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胡h笳Ji :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击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古琴:亦称瑶琴、

10、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瑟:中国古代的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阮:乐器阮可分为大阮、中阮、小阮三种,还有一种叫低阮。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柳琴: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

11、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月琴: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扬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 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