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5268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夫茶文化与凤凰单枞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老师:题目:凤凰单枞茶与潮汕“工夫茶”文化完成时间:2016年6月13日 中文摘要题目:凤凰单枞茶与潮汕“工夫茶”文化摘要:潮汕堪称全国最为讲究茶道的地区。这与当地特产名茶凤凰单枞有很大关系,由于独特的大自然宜茶环境,从宋代就已栽种茶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潮州凤凰山孕育出了一种奇异的茶树品种凤凰单枞。关键字:工夫茶、凤凰单枞广东人爱喝茶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尤其是广州、潮汕地区为甚。其人见面多以“茶”致问候,例如“饮茶未?(喝茶了没?)”或“得闲饮茶再倾。(有空喝茶再谈)”。广东人闲与不闲都爱喝茶,每日要饮早茶、午茶、夜茶,人们戏称广东人是泡在茶里的。

2、广东人早上一杯茶,饭后一杯茶,上班一杯茶,开会一杯茶是通常习惯。其省府广州满街茶室满街饮茶,家家户户有茶饮,广州人一年喝一万吨茶,人均消费茶叶量约近2公斤,为全国各大城市之冠。潮汕地区城乡人民均酷爱饮茶,潮汕两市人均消费茶叶量约1.5公斤,居全国各中小城市之首1。潮汕人招待客人喝茶,泡茶敬茶必由主人亲自为之,否则就不礼貌。这既有为客人洗尘之意,又表示对客人的敬意,同时使气氛更为融洽亲切。潮汕堪称全国最为讲究茶道的地区。这与当地特产名茶凤凰单枞有很大关系,由于独特的大自然宜茶环境,从宋代就已栽种茶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潮州凤凰山孕育出了一种奇异的茶树品种凤凰单枞。凤凰单枞或名凤凰水仙,单枞是水仙

3、群体中经过数十年的精细培植,观察挑选,经过精湛制作,外形条索壮直,紧结匀嫩,色泽灰褐油润有光泽,似鳝鱼色。冲泡后香高持久,具有袭人的天然茶香,滋味浓醇鲜爽,汤色明亮显黄,叶底鲜嫩,绿叶红镶边,并且有特殊山韵,饮后回甘力强,耐冲泡,叶底隔夜不酸。广东潮汕凤凰水仙,有900多年的产制历史,宋朝时潮州府志载:“凤山名茶侍诏茶,亦名贡。”宋种茶树,种植于海拔400米的鸟案山中心留草棚地,该茶树主干直径46厘米,有十个分枝,采摘时一人上树外不见人。至今尚存的几十株数百年的老茶树,所产干茶品质极佳,是凤凰单枞茶中的珍稀名贵茶,市场上称为“宋种古单枞”,可谓中国的珍品。2凤凰单枞是凤凰水仙的一种。广东潮安、

4、饶平、丰顺、蕉岭、平远等县皆产单枞水仙,惟有凤凰单枞产于凤凰山。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枞、凤凰浪菜、凤凰水仙。单枞为上品,次之为浪菜,再次为水仙。其中凤凰单枞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美称。与其他名茶如龙井、毛尖、银针、沱茶等品种只有一种香型不同的是,凤凰单枞有多种香型,如黄枝香、芝兰香、肉桂香、蜜兰香等等。这些香型都是由不同品种的单枞嫁接培植而成,种类繁多。一般大致可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清香型有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通天香等;浓香型就只有一种:蜜兰香。现在世界各国称茶为“Cha”或“Tea”就是在中国茶开始传到国外时,由广州和厦门或广

5、东潮汕语言翻译而来的。世界各国茶字的语源读音:3凤凰单枞茶五十年代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6年全国的名茶评比会上以99.85的优异成绩夺得桂冠。还有凤凰镇石古坪畲族管理区,世代居住在高山上的畲民(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向以种茶为生,由于石古坪独特的生态环境,也使其成为生产名茶的宝地,所产的石古坪乌龙、黄枝香、百叶单枞已闻名遐迩,分别于1984年8月在福建召开的全国茶叶评比会上获得一、二等奖和头等奖4。提到凤凰单枞茶许多人或许并没听说过,凤凰单枞是乌龙茶的一种,其是与武夷岩茶、安溪观音齐名的三大乌龙茶之一。就香味特点来说,武夷岩茶香气醇厚,回味悠远;安溪观音香气馥郁,甘醇清滑;凤凰单枞

6、则香气霸道,气味浓烈。此三种茶香气迥异,多使人偏爱其一。上好的凤凰单枞茶的诞生,仰赖三方面因素俱足缺一不可。首先,单株须好,单株好又仰赖植株自身的品质以及茶农的精心侍弄;其次天时比如“晒青”时如果连续阴天,见不到阳光,即使茶叶是采自最好的单株,又经过最好的人工制作,成品的品质终归不理想;再次人和,就是得有“茶心”,茶树也要悉心照料,制茶的整个过程也得尽心,把心放进去了,才做得出好茶。凤凰单枞采摘时实行分株单采,清明前后,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用骑马采茶手法采摘。过嫩,成茶苦涩,香不高;过老,茶味粗淡,不耐泡。采制时间以午后2-4时最好,强烈日光时不采,雨天不采

7、,雾水天不采。采下采的茶叶经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最后制成成品。凤凰单枞的炒制亦十分讲究,炒青和揉捻交替进行,两炒两揉。第一次杀青锅温为140-160,多闷少透,时间4-5分钟。出锅揉捻,初步成条后再炒第二次,锅温100-120,时间3-4分钟,炒后趁热再揉至适度解块待烘。烘干后用炭火焙笼分毛火、足火烘制。毛火火温80-90,烘约10分钟,5-6C成干出烘摊放,足火温度50-60 , 2-3 小时后足干。产于粤东凤凰山的单枞茶,通常细分为潮州的凤凰单枞和产于饶平的单枞,但两者实际是同源的。以地势论,坪溪岭头只能算是凤凰山的余脉,两地历史上长期同属饶平县管辖,而且岭头百叶单从茶

8、是1956年从凤凰引进的实生茶苗变异而来的。关于“从”、“枞”的辨析丛(音cng;潮音“层”),别写“欉”,简化“丛”。尔雅。释木第十四载:“灌木:丛木。”注:“灌木曰丛。”枞(音cng;潮音“宗”),简化“枞”。尔雅。释木第十四载:“枞,松叶柏身。”枞是常绿乔木,叶如松,干如柏,木材轻软,可供建筑造纸之用。上述引文说明,“丛”、“枞”有别,而且非常明显。可见“凤凰单丛”绝不能写成“凤凰单枞”。但现在出版的书刊,多有误成“凤凰单枞”者,举要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农业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190页),舒玉杰茶文化今古大观(北京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98页),陈椽中国名茶(中国展望出版

9、社1989年3月版第100页),俞永明说茶饮茶(金盾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24页),詹罗九名优茶开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206页),余悦中华茶文化丛书。茶品悠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64页),中国青年报1997年9月16载文京城拍卖极品名茶,交易方式接轨国际,均将“单丛”误为“单枞”。“枞”之谬用,几成“约定俗成”,故不可不辨。5潮汕工夫茶是我国汉民族品茶艺术的杰出代表,一曲“百年炉火,一壶好茶”是潮汕工夫茶茶文化的生动写照。潮汕人对喝工夫茶是比较讲究的,喝工夫茶选用乌龙茶,要备好一套专门茶具,从火炉、木炭、风扇,到茶洗、茶壶、茶杯、冲罐,等等,大大小小10余种

10、。一般人家饮乌龙茶,也总备有一套专门工夫茶茶具。喝工夫茶的茶具,人称“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深瓯。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的瓦陶壶(也称“砂锅仔”),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也称“冲罐”),也可用盖瓯(也称“盖碗”),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个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陶瓷小杯(也称“杯仔”或“茶杯仔”),通常3-5只不等,专供饮茶之用。这样的喝法,茶汤的浓度很高,但由于杯小,量比较少,加上乌龙茶性平,常年饮用可益寿延年。但喝茶还是要讲究科学,每天的量不要过多,放茶要适量。好的茶叶内含物质比较多,

11、放茶量可以少些,普通的茶叶可多放些,火功较足的茶可多放些,陈茶也可多放些。岭头单枞茶除了可用工夫茶泡饮外,还可尝试其它品尝方法,比如加菊花、冰糖或加牛奶、糖等。泡茶的水温,近年来有人认为,只能用80-90的开水,才不会破坏茶叶中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其实这是一种把维生素孤立的放在沸水中去研究的偏面结果。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在茶叶中与其他物质紧密结合,在沸水中被破坏的比例较少。因此,要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工夫茶,还是用沸水好,只是要注意泡茶时间的长短。工夫茶冲泡手法简单的说先是选好茶,然后按照下边顺序执行:一、洗杯烫壶以沸水淋洗壶杯,除清洁的作用外.还可预热茶具;二、舀茶投茶一一为了避免茶叶沾上人手中的异味

12、,舀茶时要使用茶勺,避免直接用手撮取。为了防止茶叶洒出壶外,投茶时要用漏斗,茶量占大约壶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三、洗茶养壶第一次冲水用来洗茶。洗茶水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养壶的。茶水长期冲淋浸泡,可以使紫砂壶越来越光洁,润泽壶身上的茶香越来越浓。用茶汤淋壶是养壶的重要手段之一;四、冲茶品茶冲茶时,要高冲低泡,目的是使茶叶在水中翻滚,充分泡出茶汁。初次大约45秒或1分钟后即可分茶品饮,二三次时泡茶时间稍微延长。茶壶里的茶,通常先出来的茶味淡,越是后出的茶味越浓。想要使每一只茶杯里的茶汤浓淡一致,就要使用公道杯。公道杯口置茶隔,是为了隔去茶末茶渣。茶汤在公道杯里混合,再由公道杯倒入茶杯,这样的话r每

13、一杯茶的浓淡就一致了。品茶时,先用闻香杯鉴赏茶的香;既而用眼睛观察茶杯中的茶汤,鉴赏茶的色,最后喝茶鉴赏茶的味。做完所有这些,整个品茶过程才算大功告成了。品茶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工夫茶的核心体现一个“和”字,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I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自身”的意境。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

14、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日:“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的意思。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汕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汕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潮汕工夫茶的形成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

15、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贤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后又经历次战争动乱时之人口迁徙,特别是宋末朝廷南迁,文天祥兵败于潮州,更是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潮地,如潮阳笛套音乐等。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迁。历次的人口迁入,把中原的饮茶习俗也随之带人潮州,融本地民风习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渐成型为后来的“工夫”茶俗。到潮汕人们学会的第一句话大概就是“呷呆”(喝茶)了。工夫茶成为潮汕地区重要的社交礼仪,其作用远超于“解渴”之上了。潮汕工夫茶,让人苦尽甘来,君子之道也。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品茶不是为了解渴,口渴时便不是品茶时。“茶道”之道”,存于人心,既无形相,又无色味,无法触摸,难以言说,惟通过品茶时的一系列仪规手续,方可外显而为可见之物。若一味只知大杯装茶,一泡终日,此去驴饮不远,未免让人说我们只有茶饮,没有茶道。1丁俊之、林晓龙、张新江:我国茶叶的一个热点广东潮汕地区茶叶产销调查报告,茶人之家1989-1。2丁俊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