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43562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qqq2003(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姓名:孟蕾 班级:31期临床2班 专业:麻醉 导师:于湘友,PiCCO系统的临床应用新进展,监测指标的临床应用 近期临床应用报道 优点及不足 总结,PiCCO(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中文: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 是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的综合, 用于进一步的测量血液动力监测和容量管理,并使大多数病人不再需要放置肺动脉导管,近年来欧洲开始广泛接受并开始应用于临床。,脉搏轮廓脉波轮廓分析法,经肺热稀释法,经肺热稀释法肺热稀释法,动脉热稀释导管,注射液温度电缆,PULSION

2、一次性压力传感器,PCCI,AP,温度测量电缆,压力电缆,中心静脉导管,注射液温度探头容纳管(T型管),热稀释参数 心输出量 CO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胸腔内血容积 ITBV 血管外肺水 EVLW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心功能指数 CFI 全心射血分数 GEF,脉搏轮廓参数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 PCCO 每搏量 SV 心率 HR 每搏量变异 SVV 脉压变异 PPV 动脉压力 AP 系统血管阻力 SVR 左心室收缩指数 dPmx,胸腔内血容量,胸腔内血容量(ITBV)是反映循环血容量的有效参数,不受机械通气影响,由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和肺血容量组成,因而与心腔充盈量密切相关。 是

3、一项可重复、敏感,且比肺动脉阻塞压、右室舒张末压、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 一项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评估研究表明,ITBV较CVP相比与心脏指数存在更好的相关性,是监测心脏前负荷非常有用的参数。,血管外肺水,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反映肺间质内含有的水量。 EVLW与液体容量相关,可广泛应用于需要监测液体容量的疾病中。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1.EVLW监测可指导严重脓毒血症病 人治疗方案 及改善预后; 2.EVLW与PaO2/FiO2呈负相关。EVLW影响氧合 机制尚未清楚,但它与PEEP呈正相关这种关 系在肺泡性肺

4、不张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EVLW可以反映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肺水肿 的程度并预测肺部并发症。 4.ELVW在急性肺损伤术后所造成的机体破坏情 况的早期诊断,管理及治疗中有很重要的意义。,PiCCO已广泛在临床中应用,近几年许多研究者将其他有创、微创/无创监测技术与之比较以求得PiCCO在各种疾病中的最佳应用效果,微创:PiCCO,有创:肺动脉导管,无创: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 轮廓分析测量法及生物阻抗法,传统心排量的测量,测量心排量的金标准:肺动脉导管(Swan-Ganz catheter),许多研究指出,对于危重病人肺动脉导管的应用不仅没有明显的益处甚至可能对病人造成损害,肺动脉导管的

5、应用有所下降,肺动脉导管创伤大PiCCO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肺动脉导管可以通过对肺动脉闭塞压的监测而得到左心室的功能状态,所以仍然被推荐应用于心衰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监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外科病人,脓毒血症的病人则较少应用,对于病情危重的内科病人,特别是患有急性心衰的病人,PiCCO监测其心脏功能及容量参数的临床经验更是有限,急性心衰 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利用PiCCO所测得的心功能指数和总体射血分数对于急性心衰、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病人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作用与肺动脉导管相当,PiCCO与液体平衡超负荷及脱机时间减少呈正相关。,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采用PiCCO及肺动脉导

6、管监测心输出量,发现只有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相当的,其他时期偏差很大,尚不能推断哪种方法更精确。,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测量法,PiCCO在ICU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但这项技术仍需要配置中心静脉及动脉导管。对于急诊科及ICU以外的科室来讲,应用这项技术于预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现在一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测量法已被应用于心血管风险因素及高血压的诊断,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情危重的病人是否有效.,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轮廓 分析测量法,无创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测量法可以用于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但不能代替有创血流动力学监

7、测技术,并且不能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病人进行心输出量评估。 此外应用压平眼压桡动脉脉波轮廓分析测量法通过液体管理来监测个体心输出量变化以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时,该技术测得的心输出量结果并未反映出有创监测得到的结果。 由此看来,尽管无创监测技术较PiCCO在应用广泛性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其血流动力学监测功能则稍显逊色。,生物阻抗法,基本原理是生物体容积变化时引起电阻抗变化。心脏射血时血管容积变化可相应地引起阻抗变化,容积增大时阻抗变小,反之变大。因此,可利用阻抗改变反映血管容积的变化,再根据血管容积变化计算出每搏输出量(SV),SV乘以心率即得CO。 两种技术检测心输出量变化的能力

8、相当,而且生物阻抗法为完全无创技术,它可以显著地扩大需要连续监测心输出量病人的范围。 测定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太多,如肥胖、放置胸腔引流管、机械通气、发热、水肿、胸膜渗液、心律失常、严重的心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等因素均会导致监测结果准确性的下降,因此测量误差较大,临床应用有困难。尤其对危重患者,临床应用一直有争议。,PiCCO监测技术的优点,1.测量参数较多,且更直观,无需推测解释,可相对全面的反映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舒缩功能的变化; 2.创伤小:只需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无需肺动脉导管,可用于小儿患者。 3.初始设置时间短:可在几分钟内开始使用。 4.放置过程简便:无需

9、胸部X线来确定导管位置。 5.比连续肺动脉导管价格便宜,且动脉PiCCO导管可放置10天,减少重症监护时间及花费。,PiCCO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脓毒血症病人,PiCCO系统低估了心输出量,所以应用该系统监测此类病人心输出量不如经肺热稀释法可靠。 2.对于ICU机械通气病人PiCCO测得的心功能指数及总体射血分数准确地估计了左室的收缩功能,但是对于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出现过低估计现象 3.在对肾替代治疗病人应用PiCCO技术监测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PiCCO应用于经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的病人可得到错误的测量结果,基于此项观察推荐大家在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时要停止血液透

10、析。,ICU机械通气病人,脓毒血症病人,肾替代治疗病人,低估了心输出量,测得的心功能指数及总体射血分数准确地估计了左室的收缩功能,但是对于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出现过低估计现象,PiCCO应用于经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的病人可得到错误的测量结果,基于此项观察推荐大家在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时要停止血液透析。,总结,对于手术室及ICU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仍是首要选择。,最可靠而实用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尤其是能够较准确地监测容量变化,从而指导疾病诊段与治疗。,胸内血容量、血管外肺水等重要参数不仅是反映循环血容量及液体容量的重要指标,更对相关疾病的治疗起了指导性作用。,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