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43457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课件 (共46张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合作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探究材料】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探究问题】(结合课本 31 页第一、二段思考) 1、材料说明什么观点?材料中显示了哪些运动形式? 2、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什么呢?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4、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什么样的观点?,探究合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铁

2、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也是不断运动的,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自然界是不断运动的,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1、运动的概念:,(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结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

3、恒的和绝对的。,(3)反对两种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问题: 刻舟求剑、禅宗慧能的“仁者心动”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1)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想一想,(1)材料中的飞机和子弹的共同飞行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质都在运动。,(2)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3)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

4、动和静止,(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不显著的运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位置或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

5、:“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欧布里德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结论:物质世界是( )和( ) 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相对静止,(3)反对两个错误倾向,“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

6、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1869年,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几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他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二)运动是有规律的,、什么是规律?,含义:规律就是

7、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逢八必发 阶级斗争规律 新陈代谢 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结论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水往低处流 苹果落地 万有引力规律,结论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万有引力规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规律与现象的关系:,区别: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

8、的是现象;不可以直接感知、只能运用抽象思维去揭示的是规律 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规律,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守株待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对于规律的理解:,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的特征:,规律(

9、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都具有规律性。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荀 况,思考:荀况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规律的特征:,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普遍性,2.规律的特征,宇宙中无数星球为什么会有序地运动?这说明什么?,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

10、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思维领域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人或许能发明一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这一想法令许多人着迷。1714年,德国有个叫奥尔菲留斯的人宣布发明了“永动轮”,并当众表演,轰动一时。但后来事情被揭穿原来有人藏在后面转动轮子。科学家焦耳也曾被这种大胆的设想所吸引。他曾三番

11、五次地做实验,经过多次的失败后,得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通过多年的反复实验,他终于成功测出了热功当量数值,并具体阐发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耳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课堂探究: (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的,永动机要动必需要有能量提供,如柴油的化学能经过燃烧产生热能,热能又推动活塞而带动马达产生动能。,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

12、。结果番茄长到达2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你还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规律的实例?,3、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为利(如:三峡大坝),人类对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探究,人与规律什么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规律。 人在

13、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发现规律,消灭规律,尊重规律,创造规律,认识规律,改变规律,利用规律,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如拔苗助长),(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如都江堰工程),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 体,根本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遵循规律

14、,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的固有属性,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知识结构,运动是有规律的,小结,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运动是无条

15、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A,(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C,宋代诗人陈与义襄义道中诗云:“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从生活与哲学看这首诗说明 ( )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012江苏单科)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

16、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抓住题干中的“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像闪光一样短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类似,都否认了相对静止,B项符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C不选。“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