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3896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师用书《第十三章力和机械》(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教师用书(纯word版)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测量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全章概述 这一章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以及杠杆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力的初步概念,认识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这些知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知道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

2、方向。简单机械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常出现在复杂的机器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初中阶段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精神。 课时建议 本章共分五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 重力 1课时 第二节 弹力 1课时 第三节 摩擦力 1课时 第四节 杠杆 2课时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 2课时 复习和总结 1课时第一节 重力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

3、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重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说明与建议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通过蹦极、瀑布、苹果落地等现象引入新课。 想想做做 做课本图121-1的实验,让学生联想: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线拉住,也就是说,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一个力把它拉住才不会跑掉。天上的月亮绕地球转动而不会抛掉,是不是也有一个力把它拉住呢?答案是肯定的。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跟地球吸引地面的物体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也就是万有引力。这里可以向学

4、生们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需要强调的是:地面附近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 想想做做 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受到重力的种种现象,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 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这里应当向学生说明重量和质量的区别。 探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教材中是通过探究得出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做,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并让他们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实验探究,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探

5、究结束后教师给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大小与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N/kg。在此基础上写出关系式Gmg 变形后得出公式G=mg。 g的数值在各地略有不同,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以取g=10N/kg,并让学生记住。 重力的方向 可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人们把这个方向叫做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重垂线在建筑中的作用,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重垂线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看重垂线是否与墙壁平行),窗台、桌面是否水平(看重垂线是否与窗台、桌面垂直),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想想

6、做做 通过讨论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指向他心。通常把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上”。 重心 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再向学生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如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圆盘的重心在它的圆心,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它的球心等。 想想议议 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较低,并且重力的作用使它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个不倒翁,对其原

7、理不必深究,只要明白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就行了。 走钢丝演员的重心必须落在钢丝上才不会倾倒,手中握有一根长杆是为了调整重心的方便(具体原理学过杠杆以后就会明白)。 有关重心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多做一些活动,以提高兴趣。例如让学生靠墙站立(图121),一只脚紧挨着墙壁,看看能否抬起离墙壁较远的另一只脚。学生正坐在座位上,如果不弯腰或用手扶,看看能否站立起来等等。 科学世界 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不必占用课上时间。有关航天的知识,学生大多非常感兴趣,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天上的物体跟地面上的物体一样,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1根据公式G=mg,可得m=Gg=3010=3kg。 2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量为

8、G地=mg=9010=900N,在月球上的重量为G月=16G地=16900N=150N。 3利用直角三角尺,看重垂线是否与地面或桌面垂直。 第二节 弹力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说明与建议 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地方很多,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等等都要利用弹力。可先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弹力的例子,给出弹力的定义。这里要强调的是: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同时可以指

9、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探究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利用这个原理,参照课本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测力计(没有弹簧可用橡皮筋代替),用测力计测出文具盒、课本等物体的重量。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指出市场上的许多秤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动手动脑学物理 1让学生根据课本图1224找一个大玻璃瓶试验一下。 2略。 3略。 4略。第三节 摩擦力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

10、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说明与建议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探究 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

11、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实验结束后,在课堂上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最后给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科学世界 摩擦与我们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可以先问学生:有摩擦好不好?回答可能有两种:“摩擦不好”,“摩擦有时好,有时不好。”让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总结,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

12、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图122所示的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学校里如果有气垫导轨,演示给学生看看就更具体直观。 动手动脑学物理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刹车皮受到的压力就越大,车轮受到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所以就停得快。 2自行车锁受到雨淋后,锁孔可能生锈了,锁内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锁就不好用了,往锁孔内加一些润滑油使摩擦力减小,锁就会好用了。 3自行车的轮胎、刹车皮利用橡胶是为了增大摩擦;轮轴、飞轮、脚墩子以及车把上都安装了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 4略。 第四节 杠杆目

13、 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 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说明与建议 杠杆 杠杆是最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也是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 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引言,引起学习杠杆的兴趣。然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棒、跷跷板、抽水机等。抽象出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 在黑板上画出撬棒撬石头的图,结合图讲述什么是杠杆的支点;找出作用在撬棒上的动力(人的作用力)和动力作用点,阻力(石头的压力)和阻力作用点;再讲

14、述什么是力臂和怎样确定力臂。然后引导学生共同寻找课本图1244乙和丙中的动力、动力作用点、阻力、阻力作用点和支点,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点到线的距离,学生在数学课中已学过,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数学课中的知识,而后讲力臂概念,但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对于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学习和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在本节课开始介绍这些概念时,强调一下就可以了。 在利用课本图132的三个例子抽象杠杆特征时,最好是对图中每个例子画出杠杆示意图,即用一条直线、折线或曲线代表杠杆实物,用一个点(或一个小三角形的顶点)代表转动轴,这样的示意图

15、,有利于抽象出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有适当的挂图、投影片的学校应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 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常杠杆是在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的。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通过推门比赛(图123,一个大力士在离门轴很近的地方推门,而一个力气较小的人在门把附近往相反方向推门,让学生判断谁将获胜。)或其他一些活动,也可以通过课本图1244的实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呢?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呢?等等。也就是说,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猜想,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探究过程。应向学生介绍清楚,实验中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是人为规定的,可按课本图1245规定的进行。 实验结束后,在课堂上讨论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最后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探究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一结论,解释“为什么大力士会推不过力气较小的人”;解决“怎样才能用更小的力撬起大石头”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力臂的理解,可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