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68120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汇总(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公共检验检测作为获得法定资质、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检验、检测、测试、检定、校准等技术评价活动,对于强化产品质量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同时,支撑和引领着产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对于建设质量强省,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浙江省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2011-2015年。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全省各地、各部

2、门围绕政府履职和产业发展要求,以公益性、公共性、基础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公共检验检测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实验室环境设施和装备明显改善,科研和人才实力明显增强,拥有各类公共检验检测机构1155家,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8家、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13家,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高效、支撑有力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初步构建,在农产品、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机电、纺织、皮革、建材、五金、电能和流量计量仪表等领域建成了一批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实验室,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质量安全监管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质监、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粮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

3、门建立了基本覆盖全省的公共检验检测网络,“三聚氰胺”、“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检测能力明显增强,不合格进出口商品检出率、疫病疫情检出率、有害生物截获率明显提高。全省产业集聚地和开发区(园区)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不断显现。全省计量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计量校准、测试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保障了全省量值准确可靠,促进了全省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检验检测生产服务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室内空气质量、计算机网络布线、消防工程等领域提供市场检测服务,检验检测开放

4、度逐步提高。“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充分表明,公共检验检测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由产品质量向发展质量、由质量监管向质量建设、由“制造大省”向“品质强省”转变;强化质量基础建设、改善质量安全状况、提升质量创新能力,都对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当前,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结构不尽合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存在许多能力空白;基层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比较薄弱,一些重要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还缺乏高水平

5、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支撑;检验检测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比较缺乏,关键检验检测技术科研攻关能力不强,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快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质量安全分析预警、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等技术能力不足;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领域重复建设,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十二五”时期加以切实解决。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密围绕平安浙江、生态文明、质量强省和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深化政策推动,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市场培育,增强核心优势,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检验

6、检测能力水平,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社会和谐做出贡献。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强化分级负责,突出建设重点,科学合理布局,加强政府对公益性较强、市场机制无法调节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投入。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民营资本等社会各方优势,推动资源整合集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多元投入机制,促进检验检测资源的开放共享。科技引领。加强高技术在检验检测中的运用,重点突破质量安全监管和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检验检测技术和标准瓶颈,建立高水平的稳定的公共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强化检验检测人才支撑。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与公

7、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促进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激励体系,维护公共检验检测社会公信力,确保公共检验检测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公共检验检测能力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环境设施和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专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支撑质量安全监管和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建立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公正高效、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接轨国际”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综合实力继续位于全国前列。支撑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全省农产品、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重要日用消费品等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能力覆盖面

8、达95%以上,进出口商品、疫病疫情、有害生物等检验检疫的国门把关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国际性技术贸易措施应对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明显增强。全省重点打造的现代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高水平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块状产业所在地相应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基本建立;-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明显增加。国家级和省部级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5家以上、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8家以上、部(局)级质检机构3家以上,省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30家以上,国

9、际互认实验室数量有较大的增加。检验检测人才和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检验检测领域教授级高工、博士、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数量明显增加,全省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各类专利以及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数量显著增长,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全省公共检验检测体系推进不同层级、不同功能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省级以上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加强高精尖的基础性、关键性检测设施设备投入,重点建设完善覆盖面广、辐射力强、技术密集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市级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提高能力覆盖率,重点建设完善本地区政府监管和主导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性、综合性公共检

10、验检测能力;县(区)级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重点建设完善本区域政府监管和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常规性、便捷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以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和省级综合性检验检测研究机构为龙头,省级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中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县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为重要补充的公共检验检测体系。(二)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集群和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资源集聚较强、辐射带动显著”的要求,搭建一批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技术研发、培训咨询功能

11、,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和较广服务覆盖面的公益性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质量检测分析、标准制修订、产业共性检测技术研发、标准信息和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等公共技术服务,使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产业转升助推器、企业发展服务器、科技创新孵化器。(三)优化公共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在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社会组织设立一批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在确保公正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前提下,加强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积聚,推动公共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建设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构建投资多元化、营运市场化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发展新机制。继续鼓励和推动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12、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联建共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四)强化公共检验检测技术创新在食品等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以及机电、纺织、家具、皮革、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检测技术攻关,研发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方法、技术标准,研制一批高水平的检验检测装备。加强能源计量、能效测试和能耗诊断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医疗器械安全评价体系研究。建设区域性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检验检测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化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智能化水平。(五)加强公共检验检测人才培养采用合作办学、

13、定向培养、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高层次检验检测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重大人才工程、重大科研项目以及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加快检验检测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创新型团队建设。推动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加强与大院名校进行人才合作,加强院士、博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共检验检测智力支撑。开展以提高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全员岗位培训,推动检测人员了解产品设计、工艺和质量控制。完善检验检测人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检验检测技能比武,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六)加快公共检验检测管理创新推进公共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法人治理,完善用人、分配和激励等内部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积极性。着力培育一批在技

14、术能力、业务资质、行为价值以及行业权威性、客户认同度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品牌,鼓励公共检验检测机构争创省级服务业名牌。加快公共检验检测文化建设,营造公正高效、优质服务、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网站建设,强化公共检验检测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七)提高公共检验检测综合效能强化公共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价预警能力,使之成为政府监管的政策研究室和参谋部,在有效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更有效的技术保障作用。推动公共检验检测与产品质量形成各环节有效融合,通过开放实验室、专家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新品试制、质量提升等技术难题

15、,促进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公共检验检测的公益性职能,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节能减排、保障民生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正权威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四、建设重点和能力布局(一)农产品、食品等质量安全领域建设重点:加强种植业产品、养殖业产品、农业投入品、粮食、油料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致病微生物等有毒有害成分、营养元素、添加剂和转基因等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加强可食林产品、竹木产品、林木种苗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可食林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物、微量元素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木材标本、竹木新材料、野生动物产品及发芽率等检验

16、检测能力;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完善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和水产苗种、产品及产地环境中的渔药、重金属、生物毒素、致病菌微生物等检验检测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重点提升食源性病毒、微生物和毒理学检验检测能力、食品生物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有害添加物及农药、兽药、激素等药物残留检测能力、保健食品、新型高新技术加工食品及食品包装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能力布局:省级重点建设涉及粮食、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食品等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高技术的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市级重点建设本区域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基础性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县级重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所需常规性和特色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其中,省部级农产品、食品检测机构重点建设提升食源性致病菌分型及溯源、毒理学检测、食品生物安全、食品中元素形态分析、食品掺伪、保健食品、新型高新技术加工食品及食品包装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应对食品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