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67511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论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的分类: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是量最大的一群单细胞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裸露的环状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含有DNA和RNA。真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生长。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或遗传物质,即DN

2、A或RNA。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属原核生物界。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1000倍。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细胞壁:基本成分为肽聚糖。染成紫色的革兰阳性菌,染成红色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层数多。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结构较复杂,内层肽聚糖含量少。肽聚糖的组成包括: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脂多糖:即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其构成从内向外: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

3、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溶菌酶:能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厚度2080nm1015nm强度较坚韧较疏松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青霉素:能干扰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间的联结,使革兰阳性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导致细菌裂解死亡。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没有五肽交联桥,故对青霉素不敏感。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 ,保护细菌2)参与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 3)决定了菌体抗原的特异性4)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张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

4、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他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细胞膜:细菌细胞膜不含有胆固醇。功能:物质交换 、生物合成、呼吸作用和分泌作用。中介体:细菌细胞膜部分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细菌特有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功能:与细菌分裂有关,类纺锤丝作用;扩大细胞膜面积,相应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拟线粒体作用。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股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胞质颗粒:颗粒大多贮藏的是营养物质,包括糖原、淀粉等多糖,医学上有意义的胞质颗粒是异染颗粒,其内容物是RNA和多偏磷酸盐,有助于鉴别细菌,异染颗粒多见于白喉棒

5、状杆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细菌在胞壁外形成的光镜下=0.2微米),边界清晰的粘液性物质层。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 黏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许多细菌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分为四种 :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鞭毛具有抗原性,可用以鉴别细菌。芽胞: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增强细胞的致病能力。功能:增强细菌对热力、干燥 、辐射 、化学消毒剂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细菌生长繁殖必需各种营养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细菌

6、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2)合适的酸碱度(最适PH为7.27.6)3)合适的温度(37度)4)合适的气体环境:分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种类型)、专性厌氧菌。繁殖方式与速度-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代时)约20-30min。吲哚(靛基质)试验:是检测细菌分裂色氨酸产生吲哚能力的试验。可生成玫瑰吲哚,呈红色反应。硫化氢试验:是检测细菌分裂含硫氨基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产生硫化氢能力的试验。产生的硫化氢与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或硫化亚铁。细菌合成代谢产物:1)毒素和侵袭性酶(有毒):外毒素;内毒素。2)热原质:是细

7、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特点:耐热,在压力蒸汽灭菌下不被破坏。3)色素4)抗生素:大多数抗生素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5)细菌素6)维生素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表面生长2)固体培养基3)半固体培养基菌落:由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噬菌体:是一类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生物学现状: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性状,需用电子显微镜,无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多数为蝌蚪形(最常见),少数微球形和丝形。分类:1)毒性噬菌体:指该噬菌体能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

8、,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2)温和噬菌体:亦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将其基因组与宿主菌的基因组和整合,随宿主菌的核酸复制而复制,并能随宿主菌的分裂而传代之子带细菌。前噬菌体:整合在宿主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溶源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遗传: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相似性。 变异: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的差异性。致病岛:众多致病菌染色体上还存在一段分子量很大,载有多个毒力基因,可移动的DNA片段,称致病岛。重要的质粒:致育质粒(F质粒)、耐药性质粒(R质粒)、毒力质粒(Vi质粒)、细菌素质粒、代谢质粒质粒的重要特征

9、有:质粒能自我复制;质粒能自行丢失与消除;质粒能在细菌间转移;质粒相容性与不相容性;质粒控制细菌特定性状。转位因子: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一段特异性核苷酸序列片段,由于能在DNA分子中移动,不断改变它们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故称为转位因子。三类: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或前噬菌体。整合子:是一种运动性的DNA分子,具有独特结构,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成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细菌变异的机制:包括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供体菌裂解后游离出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并获得新的性状。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受体菌

10、,从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噬菌体DNA整合于宿主菌DNA上,使宿主菌成为溶原状态并获得新的性状。第二章细菌分布:土壤、水、空气、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消毒:杀死物质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质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湿热消毒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压

11、力蒸汽灭菌辐射杀菌法: 1)紫外线:波长265266nm最强,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2)电离辐射。3)微波滤过除菌法 液体滤过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 毒素 抗生素等待除菌。冷冻真空干燥法:该法是目前保存菌种的最好方法,一般可保存微生物数年至数十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75乙醇或5080异丙醇的消毒效果最好。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温度酸碱度有机物。第三章细菌感染:是细菌等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与机体防御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能感染宿主引起疾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不能感染宿主引起致病的

12、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称为正常菌群。其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机会致病菌:机体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平衡状态及正常菌群内各种群之间的平衡,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细菌就有可能成为致病菌,称为机会致病菌也可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细菌的致病性或病原性:是指细菌能引起宿主感染致病的性能。细菌的致病机制有: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外毒素内毒素来源G+菌和部分G-菌G-菌存在部分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

13、6080,30分钟160,24小时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全身反应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产生类毒素毒力: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毒力是量的概念,常用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侵袭力和毒素。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抵抗病原菌的作用范围广,没有对特定病原菌的针对性和记忆性,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特点:1)种系建立、稳定遗传2)与生俱来,人人都有3)抵抗广泛,无针对性4)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构成机

14、体天然免疫的组织结构及分子物质有: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抗菌物质。适应性免疫:机体出生后在病原菌或其代谢产物刺激下建立的,针对该病原菌或代谢产物的免疫防御功能,有严格的针对性和记忆性,故又称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点:1)后天建立,不能遗传2)特异性强3)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由于具有免疫记忆,应答潜伏期比初次应答短。感染的类型: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分: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按感染部位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第四章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原则:1)

15、无菌操作。2)病原菌在体内分布和排除部位不同,采取相应标本。3)采取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5)标本必须新鲜,采取后尽快送检。6)送检过程中,除不耐寒冷的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要保暖外,多数菌可冷藏送运。区别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免疫物质抗原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出现时间慢,24周快,立即免疫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短,23周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等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是注射含有特异性抗原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即可获得特异性免疫。第五章结核分枝杆菌:俗称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以肺结核最常见生物学症状:革兰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