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6703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记忆是重要的思维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既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是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亚里斯多德说:“记忆是智慧之母。 ”当前,人类正处在信息时代,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学的全部知识都进行记忆,但是,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地理学科是一门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所以, ”具象”就成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碰到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

2、的名称、物产等等,它们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二、记忆的一般过程根据 Melton 的研究,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2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遗忘 ”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一 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学

3、大纲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知道、记注理解和应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记妆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1重视结构的作用地理知识结构有大、中、小之分,大结构指整个地理学科的体系,中结构指具体章节的结构,小结构指具体知识点和分项细目的结构。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 )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3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

4、主要是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2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3重视技巧的作用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术在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记忆法等等

5、,都是一些很成功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教学效果。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基储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4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5.重视保持的作用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6.重视练习的作用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增强学生记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