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6697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课堂中的艺术教学摘要:在地理课堂中,除了要讲授地理学科知识的外,还要注意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联系和沟通师生的关系,达到课堂的气氛和效率。关键词:高地理;教学;艺术;知识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度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变化具有可以传递信息;吸引对学生某一课题的兴趣,呼唤热情。它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跃课堂气氛,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主要因

2、素。我国教育工作者常用“文似看山不喜平”来形容教学的变化。国外教育工作者也有“变化是兴趣之母”的说法,从这些经验之谈中,可以看出变化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变化技能大致可分为: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一、教态的变化 教态的变化是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运用的手势、眼神、身体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其它工具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21.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音量过低,不能刺激听觉的产生。更刺激不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学生会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甚至会打起瞌睡来。反之,音量过

3、大,又会使神经兴奋过度,产生疲劳感。讲话速度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在脑海中不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不会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过慢,造成疲沓气氛,使神经兴奋不起来,尤其是对青少年更不相宜。因此教师通过声音的变化。使教师的讲解富有戏剧性或重点突出。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让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下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如“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在讲解中把高 寒加大音量放慢速度,效果极好,在一次检测中学生对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一题得分率 100%。 2.表情的变化 感情是打开学生智力渠道闸门的钥匙

4、。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家所证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形成和谐教学气氛的主要因素。要做到课堂上师生之间成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使表情的变化适应课堂变化的需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也往往是对学生一种3鼓舞,他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课堂上产生和谐的气氛。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总是面带微笑。 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表情要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带有感情色彩渲染的讲解会使课堂生动、感人,充满吸引力。 教师表情的变化,要自然,

5、不要做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夸张。更不能板着面孔、毫无生机,眉头紧锁、以一幅痛苦的表情面对学生。 3.目光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随时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并可用来表达多种感情,人的喜、怒、哀、乐均能从眼神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利用目光的变化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可以通过目光的变化对那些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的学生表示赞许,表扬和鼓励。教师期待的目光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由于学生紧张,胆小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敢开口。这时如果教师把目光变化为亲切期待的目光对其进行鼓励、询问和提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受到鼓励变的放

6、松、大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眼神的变化获得信息反馈。实践表明:当学生兴奋时,对事物就感兴趣或领会了教师意图,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时,瞳孔变大;反之变小。这时教师要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在目光变化时要自然、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4护和尊重。在讲课时,教师不能总盯着天花板、灯棒,要始终把全体学生包揽在自己的视野中,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以提高他们的听课效果。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始终保持目光明亮,神采奕奕,视角变化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学生觉的老师心不在焉。教师目光变化运用的好,会给学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4.手势的变化 研究表明,教师恰如其分的手势常常

7、使学生获得大脑兴奋中心的持续而增长记忆的长度,增加记忆的强度,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常用手势一般分为四种: (1)指示性手势:教师在展示图片和指挥学生活动时常用此类手势。 (2)暗示性手势:在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学生思维时常用此类手势。如“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气压下降”教师只用手势暗示,学生立即回答。 (3)情感类手势:指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配合情感而做出的手势。如:讲到愤怒时挥动拳头,动情时用手抚胸口。 (4)象形性手势:用来描述人物、形和貌。如:山东象攥起右手身开拇指的拳头。 教师做出某种手势的目的要明确,不要带有随意性,手势的变化不能过碎、过多,要适度、适当、自然大方会给人以美感;反之

8、生硬造作的手势如:挠头皮、扣鼻子、敲桌子等不仅不给人以美感,5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5.位置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变化也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教师讲课时应以站在讲台为主,但也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教师可适当在讲台上及周围或走动,这样可以避免课堂气氛单调、沉闷、乏味。 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根据课堂内容和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如:教师在讲台上及周围走动,也可走在学生中间,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内容,同时使注意力分散和打瞌睡的同学振作起精神。当让学生到讲台前读图时,应当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走到学生中间一起欣赏。这样既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无形中拉进了师

9、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可以走到某一组中间,参与他们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情况。个别学生精力不集中时,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位置变化给予暗示性批评,既不影响上课,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走动不要过于频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注意变化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1.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内容特点讲解、观察、谈话、提问等组合。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6问题,以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 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如:学生看书、练习、讨论、读图等不断交替变化,激励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运用变化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因材施教,适时运用。 2.变化技能之间、与其他技能之间联系、衔接要流畅。 3.运用变化技能要有分寸、要自然、不要夸张。不能使用过多,幅度太大,以免喧宾夺主。使其声情并茂,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段玉山.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效教学方法全集.蒙台梭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