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56484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通过该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是: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在过程中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在

2、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地理学的价值就是从空间角度来了解人类与自然,它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尽可能体验到这一点。1. 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2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日常生活需要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地理知识具体化到日常生活中,体验地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如在学习大气与气候时,体验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学习地图的过程中,体验地图在旅游、交通等日常生活中的价值。2. 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综合课程,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如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

3、林业和渔业)活动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农业地理的过程中体验气候、土壤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工厂的选址,工业的分布与布局,不同工业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和其他产业间的联系等都是工业地理的研究内容,学生在学习相应地理知识时体验地理学在工业上的运用。商业是进行工、农业产品流通和销售的经济活动部门。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商业中心和市场的选址,区域的交往与联系等都与地理信息相关,从而体验地理在商品经济中的价值。3. 在过程中体验地理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地理的有关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物产、交通、城市、村落、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知识对战胜敌人、保卫自己、捍卫国土具有重要的国防作用。读图和

4、野外空间定位等技能是现代3军人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让学生体验地理在政治方面的功能。二、在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组成要素复杂多样,时空结构跨度很大,地域性明显,综合性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单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归纳、演绎、递进联系。如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节中,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多个知识点和知识群之间存在着横向的类比相似性。例如,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是三个不同的地理概念,但都是地图上等值的点的连线,概念的本质是相同的。

5、“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地理知识结构。首先,在过程中获得单个地理知识。单个知识的获得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获得某个地理知识前,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理解、掌握这一知识。其次,在过程中建立、扩展地理知识体系。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扩展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学生逐渐积累单个地理知识,分析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如在演绎递进关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出谁是因谁是果,将单个知识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4地理知识链。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将所

6、学的知识进行横向类比,找出知识间的异同,将知识链串成知识网,学会不断地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各个方向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三、在过程中发展地理学科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空间定位及空间分布格局觉察的能力,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以及地理想象与预测能力这四项能力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学习特点,它们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成分。1. 在过程中获得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分为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和运用地理信息三项技能。在阅读地图和各种图表、查阅书籍、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的过程中发展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7、在信息社会,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相应地利用网络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也能得以提高;在分析地理信息的内容,判断其价值并做出选择的过程中,获得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归纳、综合地理信息,尝试解释与应用这些地理信息的过程中,5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空间分布格局的觉察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独特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量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察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如在学习北美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的地形图,并让他们总结出该洲的地形分布特点。在地理野外考察等地理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具体地理事物进行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培养其空

8、间定位能力。3. 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三大必修板块之一。通过分析特定区域的影响要素,比较不同区域的相应要素和概括区域的地理特征,使学生获得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4. 重视地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对地理过程合理想象与预测的能力。高中地理涉及“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变化6过程、地理扩散过程”四种基本的地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模拟或演示地理过程,让学生清晰感知地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或变化阶段,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环节发生的原因及条件,总结归纳地理过程的变化规律,并设计类似的地理过程,让学生预测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四、在过程中

9、掌握常用的地理科学方法与教学大纲的能力目标相比,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科学方法的内化。它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内化这些方法。1. 在过程中掌握地理观察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理是一种观察的学科,它起源于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观察、思考,因此观察法是地理科学最为重要的一种科学方法。“观察”一词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出现 4 次,而立足于观察法的运用,地图、示意图等词出现过 12 次。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强调观察法的掌握,追求通过运用各类地图、示意图等,在间接观察地理现象、地理过程的过程中,学会对

10、比观察、重点观察;通过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在直接观察地理事物及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有条7理、有步骤、多角度的系统观察法。地理观察力的培养,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如课堂教学中对教具、仪器的演示,板图、板画的展现,课本插图与地图的阅读,各种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外日常生活中如天象、气象及物候的变化,月相及其出现日期(农历) 、时间、方向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等,都可作为观察的内容。教师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全面地观察和坚持长期观察。2. 在过程中掌握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是

11、进行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参照区域,围绕不同的地理要素将两个甚至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所得的结论,综合出不同地理要素在区域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空间关系,观察区域间的空间格局,构架起区域间的地理空间结构,进而掌握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3. 在过程中掌握实验法。实验法习惯上被认为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的专用方法,而在地理学中很少被运用。事实上,实验是优化地8理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

12、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空气受冷下沉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小纸条在一个空瓶中燃烧,然后将烧后的纸条从瓶子中拿出来,将封好口的瓶子放到冰箱中冷冻十分钟,取出,向上打开瓶子,里面的烟不出来,而将瓶口朝下,烟很快就出来了。这个实验不仅将抽象的空气受冷下沉原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且还让学生对空气下沉的速度有了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4. 在过程中掌握野外调查法。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野外调查法是地理学独特的科学方法之一。课程标准在内容目标部分提供了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掌握野外调查法

13、。如调查所在城市的变迁,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记录以及通过网络搜索等途径,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并走访所在社区的老人,获得城市变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以小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与传统的空洞阐述相比,上述社会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城市的不断发展,掌握了野外调查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9五、在过程中培育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这两大特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功用。同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这一研究对象决定了空间思维方式是地理独特的视角。1. 在过程中培养整体思维能力。地理环境由大气圈、

14、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其他要素。地理学科的这种综合性要求学生在认识地理现象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现象,分析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整体意识,发展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景观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现象不只是一种土壤的过量侵蚀,而是一种地形、土壤、生物、水文同步变化的结果,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同步变化过程中形成的。2. 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15、10在区域地理中,多个区域的共性和特定区域的特性是通过对区域间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获得的。如前文所述,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比较区域的形成要素,分析区域间的相互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区域比较法和区域综合分析法,也发展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3. 在过程中培育空间思维方式。地理事物的个体占据空间,而地理现象是地理事物个体的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需要一定空间让其发生、发展。因此,以地理事物和现象为研究核心的地理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门究空间的科学。脱离空间,地理的研究无从谈起。同理,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理只能是幻想。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方式。首先,在直观教学中构建

16、地理空间概念,形成形象的立体模式。培养空间思维方式必须树立空间概念。树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1)利用实物构建空间概念,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想到地球的形状,树立地球是球体的概念,观察地球仪上经纬线形状分布,总结出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建立空间概念的坐标;(2)利用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空间概念,如学生通过转动地球仪理解“在不同的半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3)利用多媒体展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展变化过程,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如运用计算机模拟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移动等。其次,在图形转化11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事象所在空间位置和范围的科学,而地图正是地理空间事象的反映,因此地图就成了地理研究、学习的独特工具。它既是用特别符号组合而成的地理信息载体,同时又是一种形象性强的空间分布教具。充分运用地图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的重要途径:地图的颜色、符号和注记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特征,通过地图语言和地理实物的相互转化实现立体地理事物的形象思维向二维平面的抽象思维的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