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564576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探究题训练1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1)如图1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变化,其中无色溶液X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 反应,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U形管(装有水)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在Na

2、OH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然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当看到 现象,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稀硫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往往选择酚酞溶液而不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其理由是 。为证明稀硫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小刚提出还可以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先测定NaOH溶液的pH,然后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该NaOH溶液中,振荡,当测得溶液pH 时,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2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课上,同学们制得了“白色的盐”,小刚很高兴,并大声地说:“我制得了纯净的NaCl。”老师否定了他的说法,并解释说:“同学们制得的白色的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

3、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于是,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A的化学式是 。(2)若将步骤和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5)小刚向滤液乙中,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就进行蒸发操作。丽丽马上制止,并设计实验,探究蒸发皿内溶液中除了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于是,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和Na2CO3如果用该溶液蒸发结晶,则得不到更纯的NaCl。3氯化钠

4、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某氯化钠样品中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以及不溶性杂质。以下是提纯该样品的流程图。请回答:(1)操作X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2)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所含阴离子有 。(4)M的化学式为 。(5)操作Y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4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除含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将粗盐进行提纯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I和步骤都涉及到的实验操作是 。(2)步骤中不

5、能用Ba(NO3)2代替BaCl2的原因是什么? (3)固体X中含有哪些物质? 5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1)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2)步骤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 (3)若步骤和步骤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6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图请回答:(1)步骤和的操作名称是 (2)步骤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步骤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3)猜想和验证:猜想验证的方法现象结论猜想:固体A中含C

6、aCO3、Mg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猜想成立猜想:固体A中含BaCO3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再滴入Na2SO4溶液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取少量制得的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猜想成立7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经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按图连接好装置;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m 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

7、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v mL计算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步骤和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原因是: (4)判断实验步骤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 (5)叙述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溶于水,滴加过量的 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部分变质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6)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定已部分变

8、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7)取10g变质的氢氧化钠于烧杯中,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向烧杯中加入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则反应结束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是 8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B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若实验过

9、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以下两空选做 不计分)若要计算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的质量:废液的质量、 和 。9如图是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探究工业炼铁原理及产物验证的实验,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A、B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应先点燃 装置中的酒精喷灯,原因是 。(3)要验证B中产生的CO2,还需要在A、B之间增加 装置(填“D”或“E”),C装置中的现象是 。(4)整套装置还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10实验室中有一瓶无

10、色溶液A,已知其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和BaCl2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有NH4Cl、(NH4)2SO4、CuCl2、FeCl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无色溶液A和固体混合物B的成分,设计并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步骤生成的气体C是 (填化学式);(2)写出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溶液X为稀硫酸,白色沉淀G是 (填化学式),无色溶液A中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固体混合物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4

11、)若溶液X为Ba(NO3)2溶液,固体混合物B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018年10月26日逝水寒A的初中化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分析】(1)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来分析;(2)根据装置内的压强变化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铜的盐溶液显蓝色,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铁会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的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证明X是酸,再根据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知,该酸是稀硫酸;故填:B;(2)根据CO2与Na

12、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了,则U型管左端的气压减小,从而导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故填:升高;2NaOH+CO2=Na2CO3+H2O;(3)在NaOH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然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稀硫酸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往往选择酚酞溶液而不选择紫色石蕊试液,其理由是石蕊试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变色情况不明显;先测定NaOH溶液的pH,然后将稀硫酸逐滴加入该NaOH溶液中,振荡,恰好中和时呈中性,测得溶液pH=7,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石蕊试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变色情况不明显;=7。2【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