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602439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资源论文姓名:钱登美专业:11级中药2班学号:11020100221天麻的资源现状与保护摘要:天麻物种奇特珍贵,是主产于我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由于天麻生存机制独特且保护机制欠缺,使原本丰富的天麻种质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本文简述了采取开发与管理并重,集中与分散结合,保护与培育并举的措施,规范天麻资源保护。利用栽培及采挖的方法,保护森林及其生态环境,从而及时拯救天麻种质资源,确保天麻资源永续利用。 关键词: 天麻;种质资源;保护措施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合离草、神草、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异养草本植物,依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萌发菌和

2、蜜环菌等获得营养其球茎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主产于我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也是创汇的重要药材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出口和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尽管中国植物种质资源平台项目建设构建了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但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及利益驱动再加上天麻生存机制独特且保护机制欠缺使原本丰富的天麻种质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只有站在国家长远利益的高度尽快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及时拯救濒危的天麻种质资源才能确保天麻资源可持续利用。1、天麻种质资源简介所谓种质资源,是指携带优质遗传物质(种质) 的材料,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俗称品种资源。1.1 天麻的自然分布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5 个种, 即

3、天麻、原天麻、细天麻、南天麻、疣天麻;天麻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北、西藏、等地。原天麻主要产于云南、四川。细天麻主要产于台湾地区。南天麻主要产于台湾地区南部等地。疣天麻主要产于云南中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天麻种质资源,是世界上野生天麻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东起台湾地区,西至西藏,南起云南,北至黑龙江阴凉湿润的一些山区林地均有野生天麻分布,尤以长江中游两岸的山区天麻自然生长较多。1.2 天麻野生资源现状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野生天麻资源量比较丰富,很少有人采挖。到90年代期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我国各类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天麻这

4、种名贵药材(以前每kg只需40元就能买到,而在这短短的10余年间价格上涨到300元),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人们对天麻疯狂采挖,可以说是灭绝式的。现在的察隅、波密、林芝等生长天麻的地方都成了潦荒地。要想采挖一点天麻是比较困难的,即使能采挖到也要踏破“铁鞋”。1.3 天麻的栽培品种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将野生天麻进行人工驯化,迄今已逾半个世纪,研究者曾根据天麻花及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块茎含水量等不同特点将天麻划分为5个类型,即红天麻、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白花天麻。其中乌天麻、绿天麻是驯化后的珍稀优良栽培品种。下面简要介绍乌天麻、绿天麻的特征:乌天麻主要分布在15002400米的半山区、

5、高寒山区,其生长期较长,块茎大,但分生力差,不耐旱,种子发芽率及无性繁殖系数都不及红天麻,产量较低,乌天麻外形较好(短粗、肥厚),天麻素含量较高,块茎含水量小,商品坚实,质量好,售价较高,大多用于出口创汇。 绿天麻,植株较高大,一般高115米;根状茎长椭圆形或倒圆锥形,节较密,节上鳞片状鞘多,单个最大重量达600克,含水量在70%左右。茎淡蓝绿色。花淡蓝绿色至白色。花期67月,产东北至西南诸省区。其块茎肥大、种子发芽率高、繁殖率高、产量高。1.4天麻种质资源濒危原因导致天麻种质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二点:第一,天麻生存机制独特。天麻属兰科多年生异养植物,无根无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其种子的

6、萌发有赖紫萁小菇等真菌的配合,营养物质是靠蜜环菌分解木材等有机质供给,天麻球茎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主产于我国的传统常用名贵中药,在由自养型绿色植物演变为异养型真菌寄生植物的进程中,其发生了从外部形态到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一系列遗传变异和选择,从而形成了对蜜环菌既有特殊依赖又具有控制能力,并且建立了对蜜环菌进行反寄生的生活方式和机制的天麻物种,野生天麻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森林中蜜环菌的存在,只有在森林的覆盖下,蜜环菌和天麻才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如此独特的生存机制既加快了天麻种质资源濒危的速度,又加大了对天麻种质资源的保护难度。第二,天麻保护机制缺失。200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77多

7、种药材有近一半来自野生,其中天麻、冬虫夏草人参等常用名贵药用植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但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及利益驱动,使得人们采挖野生天麻的积极性日盛,生产者只重视当年产量和直接经济效益,而对保护天麻种质资源并形成特色精品,促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缺乏长远认识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企业及药农协调联动的机制尚未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有待建立,这些因素导致保护工作措施不力,有的天麻主产区甚至随意栽培,毁林种麻或乱采滥挖野生天麻,严重破坏森林及其生态环境平衡导致天麻病虫成灾、品质变劣、种性退化、抗性减弱、产量下降,使天麻栽培用材后继无路,原本丰富

8、的野生天麻种质资源日渐稀少,天麻产业难于为继,历史上主产天麻的“汴京东西淮南州郡”一带的野生天麻已近绝迹。2、天麻种质资源保护措施药学博士博导杨崇仁说,一个物种一个基因可以推动一项产业的发展乃至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因此应站在国家长远利益的高度开发与管理并重,集中与分散、结合保护与培育并举、规范保护与利用及栽培采挖的方法保护森林及其生态环境,及时拯救濒危天麻种质资源,促进天麻产业可持续发展。2.1联动保护认真贯彻国家资源管理办法,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农林、卫生、科技、工商、技监等部门)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药农协调联动的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管理,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建立专业机构,配备专

9、业人员,加大科技投入,编制保护规划,建立野生资源保护区,加强野生资源区域化控制管理,建立天麻种植基地等。2.2集中保护在天麻种质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域,建立原产地自然保护区或树木园等人工保护园区,进行就地或迁地活体保存利用现有的人工种质资源库或新建专用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按照国家种质库(圃),管理细则,建立天麻种质资源统一编号制度和优异种质资源评审,登记制度,对天麻种子,球茎等活性材料进行低温,低湿保存对天麻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共享和利用等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借鉴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从基因水平对物种进行研究,保存及利用,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重

10、新构建濒危或已灭绝的物种或品种提供依据。2.3生态保护天麻的生存依赖于森林的存在,据本草纲目记载,李时珍当年足迹所致的山林几乎都有天麻生长,而今因森林遭受破坏,面积逐年缩小而使得野生天麻已不多见,这说明天麻的生产发展与林业的生产发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要保护天麻资源,首先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天麻生产应纳入林业规划之中,作为林业多种经营的一个项目来统筹安排,要大力营造天麻菌材林要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用以天麻栽培要特别注意发展,天麻生产与植树造林相结合,确保自然生态平衡要避免大面积过于集中的栽培天麻而导致毁林种麻的局面出现寻求速生菌材,代料栽培天麻等途径也可促进天麻栽培的可持续发展。2

11、.4育种保护在实施保护,,对种质资源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大力推广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严把种源关,当前,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已成熟,杂交天麻新品种亦育出,应用天麻良种工厂化快繁工艺流程在人工气候室经6个,即可批量培养出达到移栽标准,无病虫害,形态饱满,整齐度一致的有性或杂交优质白,米麻种,因此在生产上要大力推广有性天麻种和杂交天麻种,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种植鄂天麻1号,鄂天麻2号杂交优良新品种有性和杂交天麻种经无性繁殖2代3代后,要坚决弃之不用,将红天麻,乌天麻,黄天麻和绿天麻分别连年自交纯化,以备育种所需。2.5栽培保护实施半野生化栽培,分别选择上述天麻栽培品种适生区域内的林地,用作天麻半野生化栽培区并严格加以保护,保护区内的树桩或活树旁挖穴排放菌材并栽入天麻种,让其在野生条件下生长,以复壮和丰富天麻自然资源。2.6采挖保护有效控制对野生天麻资源的采挖,改进采挖技术,如菇农经过培训颁证上岗,让有经验的药农于早春箭麻出苗阶段用小铲挖出箭麻,尽量避免破坏白麻,米麻与蜜环菌的关系,则能数年连续采挖,确保野生天麻种质资源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