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05602125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集。,作者简介,轩榭( ) 重峦叠嶂(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池沼( ) 相间( ) 着眼( ),xun xi,lun zhn,h,ln xn,lu,qin wi,zho,jin,zhu,给下列字注音,网师园,拙政园,留园,1.苏州园林的 总体特征是什么? 2.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

2、特征? 3.文章结尾写什么?有什么作用?,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2,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 对称,讲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求自然美。,花草树木的映 衬给人图画美。,3,4,近景远景的层次 给人景致美。,每个角落都注 意图画美。,门和窗是高度 的图案美。,5,6,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7,文章结尾告诉人 们苏州园林值得 介绍的还很多, 文中所介绍说明 的只是一些方面。 结尾留有余地,给 人回味无穷。,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每个角落,门和窗,极少用彩绘,自然之趣,自然美,图画美,景致美,图画美,图案美,色

3、彩美,局部,细部,主,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总说:,分说,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举出事例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分类别:将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分类,逐一说明。 作比较:把与进行比较,两者存在差异性,突出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明事物的特征。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规定和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并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诠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列数字:列举数据来

4、具体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点。 列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 引用资料,首先,准确判断例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其次,切实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最后,用规范的语言模式分析具体例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何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如何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例句: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上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怎么样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例句:“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例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

5、比喻成美术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从而也进一步说明了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的特点。,如何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且试着分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我 来 试 试 看,试 着 把 红 色 变 成 黑 色,例句: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要故意避免似的。” 这是将什么事物与什么事物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实际上我们就对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非常清楚了?,看看你的颜色变对了吗,“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要故意避免似的。”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与我国的建筑进行对比,突出了 苏州园林 “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再 来 试 试 看,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且试着分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记得 跟同学 交流 分享 哦!,谢谢老师们 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